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医药卫生   30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具有高度侵袭性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肿瘤[1-2]。SCLC病情进展快,预后效果较差,研究报道局限期SCLC治愈机率为20%~25%,而广泛期SCLC采用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3-4]。由于SCLC发病时具有隐匿特点,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难度较高。但随着临床病理研究的深入,影像学技术水平不断成熟,采用低剂量CT进行肺癌筛查可提高肺癌的早期检出率,并且联合手术、CT引导下穿刺活检、气管镜以及胸水细胞学等辅助检查可进一步增强早期SCLC诊断准确率,临床中尽早了解SCLC CT影像学特征与组织病理特征对于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燕  昝春梅  赵伟 《四川医学》2019,40(3):277-280
目的 探讨深部VSD技术辅助二期清创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112例,以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分别采用常规二期清创缝合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深部VSD技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总治疗费用、治疗前后WBC计数和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裂开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总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计数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红肿和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患者再次裂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深部VSD技术辅助二期清创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经济负担,控制局部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并发症和再次裂开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在早期识别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对6家儿科门诊疑似CMPA的210例婴儿进行CoMiSS评分,通过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OFC)明确或排除CMPA诊断。同期选取96例健康体检婴儿为对照组。通过ROC曲线评估CoMiSS识别CMP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其在早期识别婴儿CMPA中的作用。结果 210例疑似CMPA婴儿中,男114例、女96例,中位年龄4.5个月(1~12个月);其中82例确诊CMPA,中位CoMiSS为7.0分(6.0~8.3分);128例非CMPA婴儿的中位CoMiSS为4.0分(3.0~5.0分)。96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54例,中位年龄4.1个月(1~12个月);中位CoMiSS为 3.0分(2.0~4.0分)。三组间CoM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58,P0.01)。CoMiS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最佳诊断界值为5.5,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8.1%。结论 CoMiSS评分临床可操作性强,适合儿科推广。建议以CoMiSS≥6分作为早期识别CMPA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银海绵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7组大鼠,通过手术在其背部形成一10mm×10mm相同大小,深达肌层的溃疡,分别给予抗生素、生长因子凝胶、纳米银、丹黄散,以及不同浓度的丹银海绵处理溃疡面。给药28d后处死大鼠,取溃疡部位新生肉芽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AGEs、hs-CRP、IL-1、IL-6、bFGF、PDGF、VEGF表达水平。结果:病理切片观察显示适宜浓度的丹银海绵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并伴扩张,同时生成大量新生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检测显示高浓度的丹银海绵可以显著上调创面组织中生长因子表达(P<0.05),降低AGEs水平及炎症因子表达(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丹银海绵对于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基底节HICH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各51例; 对照组行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 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GCS)、神经元损伤指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GOS)、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60%、60%~80%、81%~90%、>90%的患者分别占3.92%、25.49%、33.33%、37.25%,优于对照组的17.65%、50.98%、19.61%、11.76%(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7、14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7、14 d血清S100B蛋白、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预后优良率(60.78%)与对照组(56.8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6%)与对照组(5.8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HICH对脑组织损伤较小,能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早期改善患者昏迷状态,可作为治疗基底节HICH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肿瘤切除颈前路钛板辅助脊柱重建术治疗上颈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颈椎肿瘤因其所处部位周围重要脏器多、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及风险高、病变不易彻底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困难而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1、2]。该部位肿瘤单纯采用前路或后路的手术方式常难以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并获得稳定重建,通常的手术策略为前后路联合手术。其中前路重建对上颈椎稳定性的保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视野及操作空间上的局限使前路重建显得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