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半合成衍生物(MC002)的理化性质和有关物质,为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C002在甲醇中的吸收系数;采用红外光谱仪测定MC002的红外吸收光谱;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在不同溶剂中的近似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MC002在正辛醇-水、正辛醇-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用Thiele管测定熔点;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其晶型。结果 MC002在甲醇中的吸收系数(E1%)为226.23±29.18;样品红外吸收光谱图与标准品谱图基本一致,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微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pH=7.4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0.074 0和1.080;熔点为5052℃;X-射线粉末衍射说明MC002为非结晶型粉末。3批有关物质测定均<1%,样品纯度>99%。结论 MC002是一个亲水性很强的盐类药物,本实验确定的MC002部分理化性质和有关物质分析,可为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及剂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茱萸次碱对5种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 吴茱萸次碱对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存在体外肝代谢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50 μmol/L,表现为体外弱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强弱程度顺序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结论 为了解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主要作用环节和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连中5种结构相似异喹啉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选择性。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通过考察温孵时间、微粒体蛋白浓度以及底物浓度对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和药根碱代谢的影响,求得代谢反应动力学参数KmVmax和CLint结果 5种黄连生物碱成分的体外肝代谢动力学参数Km和CLint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黄连中5种异喹啉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存在显著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芪甲苷(AST)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在大鼠体外肠菌代谢转化产物及代谢途径。本实验采用体外的方法对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探讨。采用HPLC法测定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计算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剩余百分率。采用TLC,HPLC和LC-MS/MS相结合的分析手段,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发现,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肝脏中均较稳定,不易代谢;AST肠道菌群的代谢是通过脱糖基逐级进行的。首先,失去3位木糖基转化成次生代谢产物环黄芪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CMG)。然后,失去6位葡萄糖基得到极性更小的皂苷元环黄芪醇(CAG)。研究结果表明AST在体内主要在肠道代谢,发生糖基水解作用。即肠道菌群的水解作用是AST代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均匀设计法优选玄麝止痛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优选玄麝止痛巴布剂最佳基质配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黏着力和外观(膜残留、均匀性、涂展性、追随性)为主要考察指标,对巴布剂基质配方进行优选,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优选出各基质最佳比例为:NP-700∶氢氧化铝∶甘油∶0.1%酒石酸水溶液=3∶0.3∶25∶5。结论优选所得基质黏着力适中,无膜残留,均匀性、涂展性、皮肤追随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黄连水提液中木兰花碱和木兰花碱单体代谢动力学差异。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肠渗透液-肝微粒体温孵联动模型,考察木兰花碱体外肝微粒体代谢动力学特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HPLC-LTQ/Orbitrap MS)对木兰花碱代谢产物进行定性鉴别,分析木兰花碱代谢途径,考察木兰花碱与黄连中其他成分代谢性相互作用。结果 黄连水提液中木兰花碱的米氏常数 [Km,(0.53±0.16)μmol·L–1] 低于木兰花碱单体 [(0.85±0.12)μmol·L–1,P<0.05],表明黄连水提液中木兰花碱对大鼠肝微粒体的亲和性大于木兰花碱单体;黄连水提液组最大反应速度(Vmax)、肝固有清除率(CLint)及肝清除率(CL)均低于木兰花碱单体组(P<0.05),黄连水提液组半衰期(T1/2,44.22 min)较木兰花碱组(37.35 min)延长(P<0.01),表明黄连水提液中木兰花碱在大鼠肝微粒中代谢和消除速率变慢,T1/2更长。木兰花碱与黄连水取液中木兰花碱的代谢产物存在差别。木兰花碱检出代谢产物5个,黄连水提液中检出木兰花碱的代谢产物8个。木兰花碱代谢途径主要为羟基化、去甲基化、脱氢、酮基化、葡萄糖化和葡萄糖醛酸化。黄连水提液中木兰花碱一羟基化代谢产物及一脱甲基化代谢产物在肝微粒体中可进一步发生羟基化代谢。结论 木兰花碱在肠道和肝微粒体中均可产生代谢。黄连中其他成分可降低木兰花碱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增加其代谢产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表小檗碱是黄连中一种主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活性。该实验利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采用LC-MS/MS分析鉴定表小檗碱体外大鼠肝微粒体(RLM)共孵育后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通过同时测定美托洛尔、氨苯砜、非那西丁、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的含量变化,评价不同浓度表小檗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D6,CYP3A4,CYP1A2,CYP2E1,CYP2C9亚型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小檗碱在大鼠肝脏可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从表小檗碱的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鉴定出2个Ⅰ相代谢产物和3个Ⅱ相代谢产物;表小檗碱对肝脏CYP2D6酶呈显著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2μmol·L-1,而对CYP3A4,CYP1A2,CYP2E1,CYP2C9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表小檗碱可能存在基于CYP2D6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表小檗碱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木兰花碱在大鼠体内外的主要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 SD大鼠ig木兰花碱(50 mg/kg),收集0~24 h尿液和粪便,0~6 h胆汁以及1、2、4、6、8 h血浆;体外代谢采用肝微粒体温孵系统和肠菌培养液。利用LC-MS/MS对生物样品中的原型药及代谢产物进行鉴定。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采集模式;扫描范围m/z100~1 000。根据药物体内代谢规则,结合木兰花碱的色谱保留时间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特征,推测其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给药后生物样品中共鉴定出12个代谢产物,其中Ⅰ相代谢产物8个,Ⅱ相代谢产物4个。主要的代谢途径为羟基化、去甲基化、脱氢作用、酮基化、葡萄糖化、葡萄糖醛酸化及硫酸酯化。结论 木兰花碱在体内可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肠道菌群和肝药酶可催化木兰花碱发生Ⅰ相代谢转化,Ⅱ相代谢存在于肠道以外部位,最有可能的部位是肝脏。  相似文献   
9.
通脉活血灵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通脉活血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丹参、槐米、大黄、制首乌的薄层鉴别方法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薄层(TLC)色谱中检出丹参、槐米、大黄、制首乌,阴性对照无干扰。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80 5~0.402 4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1.43%。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