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INK4A基因及编码的P16蛋白在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中的改变。方法 7.0 Gy 60Co γ射线分4次照射BALB/c小鼠建立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 PCR扩增INK4A 基因第1、第2 外显子,检测等位基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敏感酶切PCR 法检测INK4A基因的甲基化发生情况,并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碱基突变的发生;Western blot检测P16蛋白含量改变。结果 在21例白血病模型组织中,外显子2缺失5例,4例发生甲基化,有11例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辐射诱导的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生过程中伴有P16蛋白表达下降, INK4A基因改变以纯合性缺失和甲基化为主。  相似文献   
2.
RolesofDNApolymeraseβonrepairofDNAdamagedbyγ-raysirradiationCaiJianming(蔡建明);ZhengXiulong(郑秀龙);LuoChengji(罗成基);GaoJianguo(高建国...  相似文献   
3.
四种单一磺化度的铝酞菁光动力学效应杀伤小鼠S_(180)肉瘤的研究余宏宇,赵克开,张鹭,陈勇,宝建中,蔡建明,龚志锦,陈晓东衡量某种光敏剂是否有应用前景,除了必须考虑其光毒副作用的轻重外,更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它对一定厚度的肿瘤是否具有有效的光动力学杀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Fas、Bcl- 2在 γ射线体外诱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表达情况 ,以探讨辐射致癌的机制。方法 :采用 4次 1.75 Gyγ射线全身照射 BAL B/ c小鼠诱发白血病模型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照射后白血病组、未癌变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中 Fas、Bcl- 2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抗 Fas抗体诱导细胞凋亡 ,进一步观察 Fas、Bcl- 2的表达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 Fas表达较未癌变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 .0 1) ,而 Bcl- 2的表达明显增强 (P<0 .0 1) ;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明显耐受抗 Fas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 结论 :Fas低表达、Bcl- 2高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辐射引起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60)Coγ射线照射诱发小鼠恶性肿瘤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目的:建立γ射线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每次吸收剂量1.75Gy,吸收剂量率0.88Gy/min,每周1次,共4次。照后每隔1~2个月处死一批小鼠,分别取胸腺、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实验。结果:照后15个月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白血病为主,并发现汗腺瘤及恶性卵黄囊瘤;白血病经病理学证实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及汗腺瘤的裸鼠致瘤实验已稳定连续传至第12代。结论:成功建立^60Coγ射线体外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β活力的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作者主要报道了一种测定DNA聚合酶β活力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DNA聚合酶α、β等能催化活化DNA中的DNA合成,将3H-TTP等掺入DNA双链缺口中。在选用对DNA聚合酶β活力无影响,而对其它DNA聚合酶活力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以后,活化DNA中3H-TTP掺入量可以代表DNA聚合酶β活力的大小,用该法测定裸鼠肝细胞、肝癌细胞核内DNA聚合酶β活力,发现肝癌细胞内DNA聚合酶β活力高于正常肝细胞。经γ射线照射30Gy后,两种细胞核内该酶活力均无明显下降,本方法操作简单、比较经济、准确可靠,易于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DNA聚合酶β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酶,它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近年来才被人们关注。本文通过选用DNA聚合酶专一性抑制剂和~3H—TTP掺入法,测定了2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聚合酶β的活力,并与同期收治的14例肺结核病人相对照,旨在探讨测定该酶活力在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显示,肺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DNA聚合酶β活力明显高于肺结核病人(P<0.05),这种现象在不同年龄肺癌病人(33~81岁)中均存在;化疗1至2周内,该酶活力出现下降(P<0.05),化疗后3周时仍有下降趋势,并且下降越明显,疗效越好。上述结果表明,肺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结胞DNA聚合酶β活力有异常升高,这对肺癌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同时也提示,通过分析肺癌病人化疗前后DNA聚合酶β活力,可能有助于对病人的疗效分析。化疗以后,该酶活力下降越多,肺癌的DNA修复能力削弱就越重,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膝关节镜手术腰麻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脊麻用药D组为0.75%布比卡因2mL、50%葡萄糖注射液0.2mL、4μg右美托咪定,用脑脊液稀释至3mL,B组为0.75%布比卡因2mL、50%葡萄糖注射液0.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mL,控制脊麻平面至T6以下,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似,D组感觉平面固定时间短于B组(P<0.01)、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有效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P<0.01),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安全,可缩短布比卡因脊麻起效时间,延长布比卡因脊麻作用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肠道干细胞对于肠上皮各类细胞稳态的维持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位于隐窝基底部的肠道干细胞会不断向隐窝顶部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会分化形成不同的肠上皮细胞。肠道干细胞大约3-5天更新一次以维持肠道上皮的更新和损伤后修复。其中,在肠道上皮完整的条件下维持肠上皮动态平衡的主要是活跃型肠道干细胞,在肠道上皮损伤后发挥修复作用的主要是静止型肠道干细胞。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关于肠道干细胞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本文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应用于肠道干细胞研究中的主要生物技术、新发现的肠道干细胞标记物和调控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