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时皮质和海马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以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以胞二磷胆碱作标准对照。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2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进行。选用144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又分为0,12,24,48,72h和7d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①假手术组:手术游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干预。②生理盐水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后,于即刻及之后的每天同一时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③胞二磷胆碱组:同前造模,于相同时间点给予胞二磷胆碱稀释液(胞二磷胆碱15mL+生理盐水85mL)10mL/kg。④辛伐他汀组:造模同前,于相同时间点给予辛伐他汀20mg/kg。各组均于相应时间点取脑皮质和海马,观察脑外观,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以细胞间黏附分子1/β-actin吸光度表示。结果:144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左侧脑皮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无差异(P>0.05),其他3组于缺氧缺血后12h时始显著升高,24h达高峰,然后开始回落,但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于12,24,48和72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7d时,辛伐他汀组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且72h时,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P<0.05)。②脑左侧海马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与脑皮质类似,生理盐水组、胞二磷胆碱组和辛伐他汀组在缺氧缺血后12h始升高,24h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但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于12,24,48和72h时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7d时,辛伐他汀组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生理盐水组和胞二磷胆碱组表达量接近(P>0.05),仍然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③脑外观:12h开始,生理盐水组结扎侧大脑半球出现水肿、苍白、液化坏死、萎缩的全过程,胞二磷胆碱组程度明显减轻,辛伐他汀组仅出现轻微水肿。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后12h的表达显著升高,24h达高峰,然后持续下降,7d时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胞二磷胆碱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地抑制其表达,对缺氧缺血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但辛伐他汀的作用更强更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用 7日龄Sprague -Dawley大鼠 72只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模型后于 0、12、2 4、48、72h及 7天处死大鼠 ,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各型活性 ,并与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0小时HIE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2 4、48、72h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 72h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S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将87例VLBWI分为无AKI组54例和AKI组33例.参照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诊断标准进行AKI分期、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判断.结果 符合AKI诊断标准33例(37.9%)中,AKI1期14例(16.1%),2期10例(11.5%),3期9例(10.3%).AKI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无AKI组患儿(51.5% vs.5.6%)(P<0.01).病死率:AKI 1期组21.4%,2期组60.0%,3期组88.9%,均高于无AKI组的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生期窒息、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3d是VLBWI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LBWI有较高的AKI发生率,AKIN分期对VLBWI发生AKI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修复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单纯缺氧(B)组、单纯缺血(C)组和缺氧缺血(D)组.建立HIBD模型,免疫组化检测溴化脱氧核糖尿嘧啶(BrdU)阳性细胞表达,RT-PCR检测海马bFGF mRNA表达.结果 与其余各组比较,D组BrdU阳性细胞数及bFGF mRNA表达于HIBD后7、14 d明显增加(P<0.05).结论 HIBD后海马齿状回存在神经细胞再生,bFGF可能参与HIBD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脑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方法对7日龄SD新生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及单纯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建立低氧诱导模型。新生大鼠HIBD后0、1、6、16h和1、3、7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HIF-1α和EPO的表达情况。低氧诱导0.5、1、2、3、5h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HIF-1α的表达。结果 HIBD组随复氧时间的延长,海马CA1区EPO阳性细胞计数先增加后降低,16h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各时间点EPO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01)。HIBD组缺氧缺血后即刻(0h)海马齿状回见少量HIF-1α阳性细胞,复氧后各时间点和对照组均未见HIF-1α阳性细胞;持续暴露在低氧环境0.5h,HIF-1α开始表达,至3h时HIF-1α表达达高峰。常氧对照组未见HIF-1α表达。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内源性EPO分泌增加,低氧可诱导HIF-1α表达,推测HIF-1α/EPO缺氧信号转导系统可能参与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随机分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剥取脑海马,测定各型NOS的变化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HIBD后生理盐水组诱导型NOS(iNOS)活力水平于12h时始显著增高,48h达高峰,7d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12h、24h、48h、72h时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72h时,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P<0.01)。生理盐水组结构型NOS(cNOS)水平于0h即显著升高,然后逐渐下降,72h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而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仍继续增高,48h达高峰,但辛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结论各型NOS均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辛伐他汀和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NOS有关,且辛伐他汀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背景:黄芪可通过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在细胞间的堆积、缓解Ca^2+超载、抗氧化等途径抑制凋亡的发生。目的:将黄芪用于未成熟脑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治疗,一方面检测其对海马缺氧缺血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迷宫实验观察黄芪对缺氧缺血脑损伤的成熟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儿科,基础医学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出生7d的同窝SD大鼠114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48只,黄芪治疗组48其。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规格为10mL/支,含生药20g。方法:模型组与黄芪治疗组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造模。黄芪治疗组于造模后即刻及每天同一时间腹腔注射0.08mL黄芪注射液,7d后停药。模型组于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黄芪治疗组及模型组在缺氧缺血后24h,5d断头取脑,假手术组于假手术后24h断头取脑。各组海马区脑损伤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反应方法进行检查,成年90d龄的大鼠进行三等分迷宫测试其学习记忆能力。3个实验各自独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蚤白酶-3mRNA的表达。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1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海马区脑损伤组织病理学检测:假手术组双侧海马区组织无水肿、坏死,神经细胞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数为(87.7&;#177;0.6)&;#215;10^3/高倍视野。模型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水肿,细胞周围间隙增宽,神经细胞数减少为(68.8&;#177;3.0)&;#215;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5d时结扎侧海马体积缩小,锥状细胞层紊乱,神经细胞稀少至(48.7&;#177;2.2)&;#215;10^3/高倍视野,与假手术组及同侧24h时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黄芪治疗组24h时结扎侧海马区组织水肿较模型组明显减轻,5d时可观察到完整的海马形态,此两时间点神经细胞死亡率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1)。②各组结扎侧海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以低水平表达,吸光度值为0.220&;#177;0.009。模型组于缺氧缺血后逐渐升高,6h时比假手术组升高11%,至24h时mRNA水平达高峰,较假手术组约升高260%(P〈0.01),高峰持续至48h后下降,5d和7d时恢复基础水平。黄芪治疗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但在24,48h两时间点时峰值降低了44%-46%,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三等分迷宫试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治疗组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训练次数明显减少[(4517&;#177;2.7),(16.1&;#177;2.5)次,P〈0.01],缺氧缺血24h后记忆保持率显著提高[(48.3&;#177;11.7),(80.0&;#177;9.0)%,P〈0.01]。结论:黄芪可以有效抑制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此种保护作用与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有关。同时黄芪能够明显改善未成熟脑缺氧缺血损伤后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探讨脑白质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OL)凋亡和远期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5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制作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生长发育,HE染色、免疫荧光标记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细胞变化,悬吊试验、旷场试验、拒俘反应测试神经行为学改变.结果:实验组生长发育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脑室周围白质疏松,侧脑室增大,髓鞘磷脂蛋白(MBP)免疫荧光标记实验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神经行为学检测实验组大鼠神经行为能力减退.结论:成功建立5日龄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模型,显示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是以脑白质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为主的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分化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实验大鼠的远期行为学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bFGF干预组,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5、10、14、21 d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应用Y-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 缺氧缺血组及bFGF干预组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于术后10、14 d较5 d时有所升高(P<0.05),21 d下降至5 d时的水平.与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组比较,bFGF干预组于HIBD后各个时间点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Y-迷宫测试显示bFGF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存在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现象,bFGF能够促进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改善大鼠后期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产期脑缺氧缺血后 c- fos基因表达及与脑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逆转录扩增法检测缺氧缺血后新生鼠脑海马细胞凋亡与c- fos基因转录、翻译情况。 结果 观察到脑海马 CA1~ 4区凋亡标记信号。 CA 1区出现早、持续久[细胞凋亡数 :CA1区 :1h:(14.6± 2 .3) ,2 4h:(5 1± 6 ) ,72 h:(17.4± 0 .3) ;CA 4区 :1h:(1.3± 1.6 ) ,2 4h:(4 7± 8) ,72 h:(2 1.6± 0 .6 )个 / mm2 )。与对照组比较 CA1区 P<0 .0 1,CA1区、CA4区 P <0 .0 0 1。FOS表达为缺氧后即刻 (0 h)脑海马组织中阳性率增高 ,1h明显升高 ,2 h高峰持续于高水平至 4h(各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 .0 5 )。脑海马内 c- fos m RNA表达高峰时间较 FOS表达约早 1h。其中高表达部位主要以实验组 CA 4区齿状回细胞为主 ,而细胞凋亡以 CA1区锥体细胞较明显。正常对照组脑海马未检测到 c- fos m RNA表达。 结论 围产期脑缺氧缺血后存在 c- fos选择性表达和迟发性细胞凋亡现象。 c- fos基因表达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的发生 ,其表达与迟发性细胞死亡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