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单抗N糖分析方法的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并设定相应的系统适用性要求。方法利用液质联用(LC-MS)仪对N糖系统适用性对照品进行N糖型的表征鉴别,并对对照品进行稳定性评价。结合方法特点和验证数据,对系统适用性要求进行设定。结果建立的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糖型涵盖了单抗主要的N糖型种类。针对3种药典拟收录的单抗N糖分析方法,设定了以下系统适用性要求,包括:图谱与典型图谱相似、G1F(1,6)和G1F(1,3)的分离度应满足具体要求、G0F%应在规定的范围内、G0F保留时间的RSD应≤4%。结论建立了单抗N糖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可配合3种2020年版《中国药典》拟收录的N糖分析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过滤操作对一种免疫球蛋白G2(immunoglobin G2,IgG2)亚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单抗)生物类似药(similar biotherapeutic product,SBP)候选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利用微流数字成像(microflow digital imaging,MDI)技术对某厂家生产的IgG2亚型EGFR单抗SBP候选药与其原研药(reference biotherapeutic product,RBP)中不同粒径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比较;采用0.22 μm的滤器对EGFR单抗SBP候选药进行过滤,并采用MDI法立即对不同粒径和性质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和分析;再将过滤后的EGFR单抗SBP候选药在室温静置2 h,并采用MDI法对不同粒径和性质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某IgG2亚型EGFR单抗SBP候选药中不同粒径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高于RBP;用0.22 μm的滤器过滤后,EGFR单抗SBP候选药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由8.51×105粒·mL-1降为1.52×104粒·mL-1,且主要成分蛋白聚体、气泡和纤维均明显减少;室温静置2 h后,其中的不溶性微粒数由1.52×104粒·mL-1增加至3.23×104粒·mL-1,且增加的微粒主要为蛋白聚体。结论:与原研药相比,该EGFR单抗SBP候选药蛋白聚体水平较高,过滤后有明显改善,但随着放置时间延长,蛋白聚体含量又有明显增加。这提示我们需加强研发,以提高SBP候选药的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Jurkat/NFAT-luc+FcγRIIIa转基因细胞系作为效应细胞,WIL2-S细胞系作为靶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Bio GloTM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CD20单抗的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及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抗CD20单抗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方法经优化确定靶细胞为WIL2-S细胞,抗体稀释浓度为18 000 ng·m L-1,1∶5倍的稀释倍数,效靶比为6∶1,诱导时间为6 h。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8次独立实验的回归分析、线性及平行性均通过统计学检验;4个不同稀释组回收率样本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分别为(44.39±3.93)%、(72.74±2.78)%、(128.28±7.01)%和(168.19±2.70)%,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应回收率分别为(88.78±7.85)%、(96.99±3.70)%、(102.63±5.61)%和(112.12±1.80)%。本研究利用转基因细胞法成功建立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CD20单抗ADCC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生物学活性及免疫学特性分析的方法。方法 使用生物膜层干涉法(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分析9MW3311中和抗体Fab和S1-RBD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和流式细胞分选法评价中和抗体结合片段(antibody binding fragment, Fab端)和S蛋白的相对结合活性和对ACE2的阻断结合活性;使用假病毒体系评价中和抗体的体外细胞学活性;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测定抗体Fc段与Fcγ和FcRn受体的亲和力常数;使用ELISA法测定抗体Fc段和C1q受体的结合活性;采用PBMC法确定中和抗体的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补体(First subcomponent of the C1 complex)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omplement depend...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级参考品对工作参考品的多次标定,对工作参考品进行生物学活性的赋值。本文先理论计算应标定次数,若工作参考品多次标定的均值位于预设相对效价水平内时,则定义工作参考品的效价为100%。结果显示:在活性方法的总中间精密度为11.66%、预设效价水平为95%105%、置信水平为95%时,应进行至少21次标定。实际22次标定的均值为101.96%,故定义工作参考品与一级参考品效价一致即100%。结果提示采用先计算应标定次数后进行标定的方式,通过判断均值是否位于预设效价水平对工作参考品进行活性赋值,该策略对于生物制药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ActR ⅡB-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A204-CAGA12-LUC细胞系,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进行ActR ⅡB-Fc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根据四参数拟合分析计算样品相对效价,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ActR ⅡB-Fc融合蛋白在该方法中存在量效关系,且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PEG化重组人促红素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用正常小鼠网织红细胞计数法测定体内生物学活性,使用iCE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分析异构体,用离子色谱确定N-糖链指纹图谱,反相HPLC进行Lys-C蛋白内切酶酶切的肽图分析以及纯度测定。其余检测项目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方法进行。结果:建立的方法经过比较和对PEG化重组人促红素的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各指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PEG化重组人促红素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抗CTLA4单抗质谱表征方法。方法以抗CTLA4单抗为研究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LC-MS/MS),通过优化液相条件与质谱参数,应用液质联用技术从完整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亚基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覆盖率、二硫键、糖基化位点、W糖基化修饰等方面对抗CTLA4单抗进行全面的表征。结果抗CTLA4单抗完整相对分子质量(主要糖型,A2G0F/A2G0F)约为147992;去糖完整相对分子质量为145103;轻链相对分子质量为23450,重链相对分子质量(主要糖塑,A2G0F)为50548;重链Fd段相对分子质量为25355,重链sFc段(A2G0F,lxK_Loss)25189。使用Trypsin&Chymotrypsin分别进行蛋白酶解,单抗氛基酸序列覆盖率为100%;16对二硫键全部得到鉴定,与理论二硫键连接方式一致;N糖基化修饰所在的肽段序列为EEQYNSTYR,N-糖基化修饰位点位于重链的第298位天冬酰胺残基上,有13种主要糖塑,包括A2G0F(59.8%)、A2GlFa(18.66%)、A2GlFb(7.28%)、A2G2F(3.2%)、M5(1.66%)、A2S1G0F(1.17%)、A1G0F(1.16%)、A3G1F(0.95%)、A2G0(0.94%)、A2S2F(0.78%)、A2S1G1F(0.67%)、A3G0F(0.53%)和A1G1F(0.51%)。结论建立了基于质谱技术对CTLA4单抗系统的表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建立针对抗HER2单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的关键质量属性质控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胰蛋白酶或Lys-C酶切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的肽图分析法进行抗HER2单抗的特异性鉴别。采用还原/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CE-SDS)和分子排阻色谱(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法进行纯度控制。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法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采用亲水相互作用液相色谱(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HILIC)法进行寡糖图谱分析。采用酶活力测定法分析透明质酸酶含量。采用BT474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生物学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 两种肽图检测法均获得特征图谱,对抗HER2单抗发挥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单克隆抗体(单抗)稳定性研究中,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size exclusion-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C-HPLC)、微流数字成像(microflow digital imaging,MDI)技术、澄清度及可见异物检查在不同粒径级别蛋白聚体监测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SEC-HPLC、MDI、澄清度及可见异物检查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靶点单抗在4℃储存6个月、37℃和6000 lx光照条件下储存28 d后,蛋白聚体、不溶性微粒、澄清度及可见异物的不同变化。结果:SEC-HPLC结果表明,与样品在4℃储存6个月的结果相比,抗TNFα单抗的蛋白聚体含量在37℃和6000 lx照度处理28d后均增加均不明显。使用MDI技术可见,抗TNFα单抗经37℃和6000 lx照度处理28 d后,1~10 μm、10 μm以上、25 μm及以上粒径的微粒数量比在4℃储存6个月的样品有明显增多,且增多的微粒主要为蛋白聚体。通过目视法对样品的澄清度和可见异物检查发现,37℃储存和6000 lx照度处理28 d后的抗TNFα单抗澄清度低于4℃储存的样品;各储存条件下的抗TNFα单抗均未检出可见异物。结论:在单抗稳定性研究中,纳米级、微米级蛋白聚体的形成上并不具有一致性,因此,应采用多种方法对蛋白聚集情况进行表征和分析,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