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常用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外科常用手消毒剂的临床消毒效果,采用随机抽样和细菌检验方法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有效碘5000 mg/L的络合碘消毒液、含42.1 g/L或5000 mg/L的葡萄糖酸盐氯已定外科洗手液或氯己定乙醇洗手液以及含4500 mg/L醋酸氯已定与75%乙醇皮肤消毒剂等3种处理方法,按要求进行外科洗手消毒处理,均可使外科医生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99%以上。用含40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外科洗手液与含5000 mg/L葡萄糖酸盐氯已定的70%乙醇消毒擦手液,按规定处理程序消毒处理后,手上自然菌数平均减少率为95.97%。结论,所用4种外科手消毒剂,进行外科医生手消毒处理,均可使手上自然菌减少率达到消毒要求;但各组消毒所需时间和费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的使用与消毒现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目的:提高内窥镜的消毒技术水平。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方法:通过对医院各种内窥镜的消毒效能检测和环境检测。发现在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在不同科室同一内窥镜重复购置,人员管理分散,致使一方面使用时内窥镜应用过频给消毒灭菌带来一定困难。在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上多用消毒代替灭菌,另一方面某些科室内窥镜相对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结论;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建立内镜诊断治疗中,统一调配内镜使用,正确选择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等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消毒剂不合格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大量使用化学消毒剂,然而在对消毒剂的监测中常常发现消毒剂存在污染超标的现象,分析原因多由于操作者不正确使用所致.因此只有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床旁调查表”及“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次调查应查658例,实查653例,实查率为99.24%;发生感染1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84%;感染居前3位的科室为甲乳二区、NICU、儿内科,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4%.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能为目标性监测提供基线调查依据及重点监测的方向,使下一步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妇科切口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妇科口感染流行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快控制切口感染流行。方法:采取前瞻性及目标性的病例调查,并对手术室、病房换药室综合情况及环境卫生学调查。结果:2000年2月17日-4月20日妇科115例腹部手术中有22例发生切口感染,罹患率为19.13%。首例病人为金葡菌感染。切口感染与手术房间的分布,刀诊,接台及手术 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但环境卫生学检测手术医生手、无菌物品及换药室空气均超标。结论:此次妇科切口感染流行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为手术、换药过程中消毒隔离措施不严。经加强无菌操作及改变换药方式控制了切口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通过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的不足。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该基层医院在调查人员、表格审阅、感染诊断审核、数据录入等方面存在缺陷,常见问题有:项目填写不全、实查人数和个案表不相符、调查日期输入错误、床旁调查结果与个案调查结果不相符等。结论该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存在诸多缺陷,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8.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控制效果。方法确定6类手术作为监测对象,分2个监测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了解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本底的感染率,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如手术患者在门诊做好术前准备以缩短术前住院时间,规范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将手术医生的操作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整后反馈给手术者等进行干预。第二阶段评价采取相应措施后切口感染控制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 2个阶段共监测手术512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168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28%,干预前后分别为4.59%及2.12%,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24.43,P=0.001),干预对结、直肠切除手术和胆囊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效果明显(P0.05);其他4类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亦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确定监测手术类别,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在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共调查2 399例次手术患者,其中110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9%。不同手术类别相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以结、直肠切除术和胆道手术的感染发生最高(10.16%,χ2=53.09,P=0.000)。同一类别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越高(χ2=6.13, P=0.044);候手术时间≥4 d组手术部位的感染率高于1~3d组(χ2=11.27,P=0.004)。 切口类型级别高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也高,清洁及清洁-污染类型手术在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高于其他切口类型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72 h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48 h组 (χ2=7.96, P=0.019)。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危险指数相关;缩短候手术时间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手术后追踪观察可了解感染发生的真实情况;围手术期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反而还会增加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预后。为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我院2000~2001年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进行切口感染专项监测。并对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