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和态度,为加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在上海市闵行区各类公共场所中,随机抽取145名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刀具可传播传染病和刀具须经消毒后使用的知晓率均低于40%,对除肝炎外其他4种需调离工作岗位的疾病知晓率不到5%;从业人员平均卫生知识评分仅为60分, 有78%的从业人员认为自己需要接受卫生知识培训. [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不高,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本地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流动人口聚集地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患病就诊情况及就医意向和对非法行医的认知等。结果流动人口两周患病未就诊比例将近40.00%,并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高而降低;患病后到无证诊所就诊的比例高达30.00%,原因主要是就诊方便和费用便宜。结论城市流动人口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水平较低,选择就诊机构的层次不高,卫生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1991-2003年中国农村妇女分娩地点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描述1991年以来我国农村妇女分娩地点的变化趋势及在地区与人群间的分布.方法 利用我国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我国农村妇女在家分娩的比例从1991-1993年的70.12%下降到2001-2003年的27.52%,住院分娩比例则从1991-1993年的27.30%提高到2001-2003年的68.92%:到县及县以上医院分娩比例上升的速率高于到乡镇卫生院分娩的比例;住院分娩率因年龄、生育史、收入、教育及职业的不同而不同.结论 我国农村妇女的分娩地点逐渐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家庭分娩为主转向了近年的以住院分娩为主,但部分农村(如四类农村)地区妇女的住院分娩率还未达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的要求.因此仍需努力提高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农村妇女的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4.
1998-2002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998-2002年我国高出生性别比的人群、地域特征,为降低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计算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人群的出生性别比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1998-2002年间我国出生性别比呈上升趋势,城市的出生性别比基本正常而农村普遍偏高,尤其是二、三类农村;中部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出生性别比随着母亲受教育程度降低和产次的增加而增高,2孩以上的孩子随姐姐数的增多其出生性别比明显升高.结论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主要发生在农村2孩以上孩次的孩子中,是传统文化和农村经济落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欠缺等现状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1998~2003中国妇女生育水平与生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楚湘  吴擢春  汪涛  徐玲  高军 《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197-199,203
目的 探讨利用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来分析1998~2003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生育率、初婚初育年龄、婚育间隔、生育间隔和出生性别比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我国1998~2003年常住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在1.3左右,对漏报进行调整后的总和生育率在1.5左右;城市育龄妇女的初育年龄由1998年的25.9岁推迟到2002年的26.7岁,婚育间隔从1998年的2.09年到2002年的2.52年;农村育龄妇女第1、2胎生育间隔由1998年的5.2年延长到2002年的5.9年;出生性别比由1998年的117.02上升到2002年的125.17。结论 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可以用于生育状况分析;近年来我国生育率在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但妇女的生育模式在持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1993-2003年间我国育龄妇女的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1993-2003年间中国育龄妇女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的变化趋势并对患病未就诊和应住院而未住院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年到2003年间,育龄妇女的两周患病率城市从141.8‰降到96.8‰,农村维持在122‰左右;慢性病患病率从118.2‰降到86.4‰;两周就诊率AKl65.9‰降到108.9‰,住院率gk26.6‰下降到21.2%0;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从36.5‰上升到48.1‰;应住院未住院比例城市Ak21.8‰上升到30.0‰,而农村则从34.2‰下降到27.2‰;自我医疗的比例从19.9‰上升到34.2‰,上升幅度农村大于城市。结论:1993-2003年间中国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应利用而未利用卫生服务的比例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健康意识薄弱和自我医疗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广西1996-2001年城市和农村主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预测分析评价,提出如下对策:加快卫生系统内部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解决好医院运营的问题、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及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西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西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现状。方法采用个人访谈、专题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对中西部云南、青海、江西3省116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中西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学历低、职称低、年龄大,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尤其在国家级贫困县,难以有效履行应有的基本职能。结论改善人员结构,要加强政府职能,保障人员准入的法律化,做好现有人员培训和非专业人员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性别患者医疗费用支出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反映两性卫生资源利用程度的差别。方法:利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两性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女性的两周卧床率高于男性,但是,男性的医疗费用支出高于女性,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人更为明显。结论:女性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较男性低,可能与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经济保障能力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广西卫生资源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多因素偏相关关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1996~2001年广西卫生资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卫生资源利用率低、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护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卫生资源存量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