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对照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心衰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随着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增加而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缩小,LVEF明显提高,6-MWT明显增长,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P170蛋白测定对白血病耐药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P170蛋白表达的变化对白血病耐药监测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幼稚细胞的P170蛋白表达,并同步测定淋巴细胞的P1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的P170蛋白表达率存在个体差异,一些患者在化疗前已有P170蛋白部分表达。而且P170表达率随化疗进程而逐渐提高;淋巴细胞P170表达与白血病细胞P170表达相关,存在同步的趋势相。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血病细胞P170蛋白表达,是监测白血病患者差异耐药、动态耐药的有效实验方法;在化疗后期外周血中自血病细胞缺失时,淋巴细胞P170表达水平的测定对于有效监测白血病的耐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RVVC组(41例)、VVC组(38例)、对照组(38例)。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IFN-γ及IL-4浓度。结果:①阴道灌洗液中IFN-γ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VVC组明显高于V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RVVC组与VVC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组与VV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与复发有关。检测RVVC患者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可以反映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状况,可作为对RVVC治疗监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f the tissue TGF-β changes at early stage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the value of scar blisters in hypertrophic scar.Methods The TGF-β1 content in the blister fluid and the blood were quantified with ELISA,patients(n=15)with hypertrophy scar after depth burn were included,three time point(each n=5)on early stage(<3 months)of hypertrophy scar formation were monitored.and normal skin blister fluid and the blood(n=5)was used as control.Results The serum TGF-β1 in the both hypertrophic scar patients and normal skin group was not elevated(P>0.01),the TGF-β1 in the blister of normal skin was also not elevated(P>0.01),but TGF-β1 level in the scarblisters hypertrophic scar was elevated significantly[<60 d(158.5±69.8)pg/L,60-90 d,(181.1±40.1)pg/L,>90 d,(534.4±125.9)pg/L,P<0.01] and higher than the normal skin blister and the blood(P<15.6 pg/L.P<0.01),the increased TGF-β1 1evel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blisters were persisted for at least three months.the TGF-β1 level of scar blister on the 3th month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reached a peak [(534.4±125.9)pg/L,P<0.01].Conclusions The data i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GF-β produ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is increased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car formation;scar blisters is a valuable approach in hypertrophic scar study.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的分娩方式和胶原蛋白特异性代谢产物吡啶酚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产前检查、分娩并分娩后复查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尿吡啶酚的浓度。结果①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为15.9%(13/82),其中阴道分娩组为26.2%(11/42),选择性剖宫产组为5.0%(2/40),阴道分娩组产后6~8周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期发生尿失禁、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是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③产后6~8周尿吡啶酚/肌酐值:阴道分娩组为(24.61±2.27)nmol/mmol,选择性剖宫产组为(22.11±3.55)nmol/mmol,阴道分娩组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及尿吡啶酚的浓度较选择性剖宫产产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网络的分布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广州市新确证的注射吸毒HIV-1感染者血清样本,进行pol区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利用Cluster Picker 1.2.3软件识别系统进化树中的分子簇,使用HyPhy 2.2.4中TN93模型计算成簇序列间的基因距离,通过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8.2构建分子网络,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成簇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获得pol区基因片段586条(73.9%,586/793),共产生80个分子簇,成簇率为46.6%(273/586)。成簇样本与未成簇样本比较,汉族(48.4%,260/537)、广东籍(52.7%,146/277)和CRF55_01B(93.3%,14/15)的成簇比例更高。分子网络度值范围为1~7,度值≥ 3的节点占12.8%(24/187),其与网络中另外81个节点相关联(43.3%,81/187)。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HIV-1感染者职业为家务/待业者在高程度中心性(19.0%,19/100)、高中介中心性(22.0%,22/100)和高亲近中心性(32.0%,32/100)的比例更高。结论 广州市注射吸毒人群HIV-1分子成簇风险较高,应将具有本地及广西籍、家务/待业特征的注射吸毒人群作为重点干预目标,并实施精准干预,降低该人群HIV-1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动脉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情况、血栓栓塞风险性、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和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溶栓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血小板标志物在早期预警血管病变和ACS的发生及其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黎庆梅  陈辉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263-1264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及乳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15例肺癌及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化疗前后恶性肿瘤组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百分率升高,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百分率降低,T辅助/T抑制(Th/Ts)比值显著降低;与化疗未缓解组比较,化疗缓解组Ts百分率所占比例下降,而Th细胞百分率及Th/Ts比值上升.结论 肺癌及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化疗缓解后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病毒1型(HIV-1)亚型和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9 — 2014年孕产妇人群HIV-1抗体阳性样本,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 结果 成功获得178份基因片段,其中10份为外籍病例;中国籍病例以CRF01_AE [42.86%(72/168)] 和CRF07_BC [31.55%(53/168)]为主,外籍病例以C和CRF01_AE为主,各占30.00%(3/10)。 中、外籍病例的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样本总体耐药突变率为12.36%(22/178),低度以上耐药率为5.62%(10/178),蛋白酶抑制剂(PIs)、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率分别为2.81%(5/178)、1.12%(2/178)和2.25%(4/178)。 耐药突变率最高的亚型为C亚型[50.00%(3/6)]。 5例外籍病例携带耐药突变,其中3例为耐药病例。 3.37%(6/178)样本被预测对单类药物呈高度耐药,未发现对多类药物呈高度耐药的样本。 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的孕产妇人群中有12种病毒亚型,以CRF01_AE和CRF07_BC为主,耐药突变率及耐药率低,但存在PIs或NRTIs或NNRTIs的高度耐药毒株且外籍病例具有较高耐药突变率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注射吸毒人群(IDU)HIV-1感染者耐药株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新确证HIV-1抗体阳性、现住址为广州市、传播途径为注射吸毒、确证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提取HIV-1 RNA,采用巢式PCR法扩增pol区蛋白酶(PR)基因全序列与反转录酶(RT)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后,提交到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做耐药分析。结果 518例HIV感染者中,有407例(78.57%)血清样本成功获得pol区基因片段。年龄18~64(37.44±8.14)岁,男性占89.68%(365/407),汉族占89.93%(366/407),未婚者占55.28%(225/407),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3.78%,341/407)。HIV-1亚型以CRF07_BC为主(47.18%,192/407),CRF01_AE占23.83%(97/407)和CRF08_BC占22.85%(93/407),其他亚型占6.14%(25/407)。总耐药率为3.44%(14/407),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47%(6/407),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0.25%(1/407),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为1.72%(7/407)。突变发生率为12.29%(50/407),蛋白酶区和核苷类反转录酶区未检出主要耐药突变,非核苷类反转录酶区中V179E突变率更高的是其他亚型和CRF07_BC亚型,其他亚型中的CRF55_01B亚型8例全部发生此突变;E138A突变率最高的是CRF08_BC亚型,为3.23%。有2例病例对NNRTIs的4种药物全都耐药。结论 2008-2015年广州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IDU HIV-1感染者对现有抗病毒治疗药物敏感。应加强IDU HIV-1感染者的耐药监测,控制耐药性毒株多重、交叉耐药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