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1.3拷贝乙型肝炎病毒(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方法在野毒株1.3拷贝HBV载体的基础上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rtL180M,rtM204V位点突变,构建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株,并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别以正向和反向将野毒株和耐药株分别连接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的相应酶切位点,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筛选培养细胞克隆并进行病毒滴定。结果通过双酶切、PCR扩增、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成功建立包装细胞系并测得病毒滴度均为1×105cuf/ml。结论含正向及反向1.3拷贝HBV拉米夫定耐药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系构建成功,可以用于拉米夫定耐药细胞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评价人白细胞介素融合蛋白质粒(pFP)以不同方式和剂量,联合乙肝DNA疫苗(pS2.S)1次性接种诱导健康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批分为pS2.S(10μg.只-1)与pFP(10μg.只-1)同时混合,于pFP后或前3日及分左、右侧胫前肌注射4种方式.第2批为不同剂量的pFP与一定剂量(10μg.只-1)的pS2.S混合共注射.第3批为不同剂量pS2.S与pFP按11混合共注射免疫实验.结果pFP与pS2.S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以此方式改变pFP剂量联合pS2.S免疫2、4周时,血清抗-HBs阳性例数及水平以2者剂量按11配伍为最高,按此配伍免疫4周时,高(H)、中(M)、低(L)剂量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均为100%,而L组血清抗-HBs水平(51.1±23.8)mIu@ml-1均较M组(217.4±64.1)mIu@ml-1及L组(212.1±124.6)mIu·ml-1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7.168,P<0.01;t=2.838,P<0.05).联合免疫接种2天后,分离采集各组10只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LN),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Cs)计数结果,pS2.S+pFP组DCs密度及其占LN细胞的百分比均较pS2.S+pcDNA3.1组高.结论pFP与pS2.S剂量按11配伍混合共注射免疫效果最佳,pFP可能通过促进局部组织抗原呈递功能较强的DCs的增殖及活性而达到其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周围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评估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内炎症反应持续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膝关节单纯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同侧腘绳肌肌腱于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检测C反应蛋白(CRP)及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侧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至术后第20周患侧皮温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侧皮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24周两侧皮温差趋于正常,局部皮温增高提示关节内炎性反应。若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警惕膝关节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按组织学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结果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在DAI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β-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h达高峰,伤后24h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结论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胼胝体和大脑皮层。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学生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掌握江西省青少年被动吸烟暴露情况及其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知信行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在南昌、景德镇和井冈山3个监测城市8所学校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对800名大、中、小学生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尝试吸烟率为27.8%,男生为40.9%,女生为11.7%.学生尝试吸第一口烟时的年龄7岁及以下组占21.2%,8~15岁组占49.1%.调查前30 d内,12.2%的学生有吸烟行为.调查前7 d内,66.6%的学生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结论 青少年是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人群.应针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阶段性划分教育重点人群,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入手,为青少年创立一个无烟环境.  相似文献   
6.
欣洛维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欣洛维对实验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510602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杨富强陈光明吴乐园黄英王东晓关键词胃溃疡;治疗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6.62欣洛维(TP)由健康乳猪新鲜胸腺提取,是具有较强促细胞增殖活性的蛋白类口服制剂,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7.
治疗型HBV DNA疫苗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和长期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治疗型HBV DNA疫苗使用的安全性,观察质粒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和其长期毒性,采取给小鼠肌注—电转染治疗型HBV DNA疫苗10μg和50μg后,用PCR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的分布和存留时间;另用小鼠肌注—电转染治疗型HBV DNA疫苗30、60和120μg,每周2次,连续4周,共8次,于末次给药后48h,各组活杀1/2,留下1/2继续观察4周,进行血液学、血生化、病理组织学及抗核抗体检查。结果单次肌注—电转染疫苗后,质粒DNA主要分布于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可存留8周,其他组织也有散在低水平分布,但持续时间较短;未发现动物有异常表现,血液学、血生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未观察到抗核抗体的产生和自身免疫病理损害。上述结果表明,治疗型HBV DNA疫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HBV DNA疫苗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转染小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输送载体的效果及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与1,2-二油酰基-3-三甲基氨基内烷(DOTAP)用超声法或挤压法制成阳离子脂质体多片层囊泡(MLV)或小单层囊泡(SLV)。MLV或SLV与DNA(pS2.S/pFP,1∶1)直接混合形成正负电荷比为3∶1或1∶3的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MLV-DNA或SLV-DNA。25只BALB/c平均小鼠分成五组:A,B,C,D,E。分别用4种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A,B,D,E组)和10μg裸DNA(C组)一次性肌肉注射免疫接种小鼠。裸DNA、MLV-DNA(3∶1)和SLV-DNA(3∶1)分别与DNase I反应30 min后,1%琼脂糖凝胶110V电泳2 h分离鉴定DNA。结果:免疫接种后第2周,A组和B组血清转阳率均为40%;免疫接种后第4周,A组和B组血清转阳率均达到100%,并保持至第8周以后。免疫接种后第4周,A组血清平均抗-HBs滴度比对照的C组血清平均抗-HBs滴度高27倍(2.3706,0.9370,P<0.02)。免疫接种8周后,A组和B组小鼠血清抗-HBs水平仍呈上升趋势,平均抗体滴度分别是2.5687,1.9533。D组与E组小鼠血清未见转阳。与DNase温育30 min后,裸DNA(C组)被完全降解,而MLV-DNA(3∶1)和SLV-DNA(3∶1)中DNA基本保持完整。结论:阳离子脂质体是一种高效的非病毒基因输送介质;免疫接种后抗体持续高水平,可能是阳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肌注—电转染法接种治疗型HBVDNA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效果,对健康恒河猴采用肌注—电转染法接种治疗型HBV DNA疫苗,剂量分别为0.2mg/只、1mg/只和2mg/只;前3次给药时间间隔1个月,主要观察免疫效果;此后6次给药为每天1次,观察重复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肌注—电转染法接种疫苗后,不同剂量组均可有效诱导恒河猴产生HBsAg特异性抗体(抗—HBs);重复给药未见明显的各系统毒副反应及血液学和血生化异常,血清抗核抗体(ANA)阴性。表明治疗型HBV DNA疫苗用肌注—电转染法免疫可显著增强恒河猴的免疫效果;多次重复接种该疫苗未见恒河猴的毒性反应,疫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