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167例糖尿病酮症患者,按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与升高组,观察并比较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等。结果白细胞升高组患者的BMI、SBP及尿酮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02C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合并感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白细胞水平与BMI(r=0.165)、SBP(r=0.174)、尿酮浓度(r=0.195)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CO2CP(r=-0.169)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患者白细胞升高与酮体浓度及酸中毒程度相关,多见于肥胖者,可反映酮症严重程度,不能可靠反映是否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α-硫辛酸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8只)和α-硫辛酸组(8只),对后2组大鼠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体重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α-硫辛酸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α-硫辛酸0.033 ml/g,糖尿病组注射0.3ml的缓冲液,于α-硫辛酸注射后12周处死动物,处死前测量体重、血糖,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骨骼肌的结构和纤维化,测定线粒体内外的细胞色素C、骨骼肌组织的天冬氨酸半胱氨酸(Caspase)-3.结果 糖尿病组骨骼肌纤维化明显增加,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73±1.12)%比(3.12±0.32)%,P<0.01],α-硫辛酸组胶原含量(6.58±0.65)%明显低于糖尿病组[(1.73±1.12)%](P<0.05).与对照组比较,12周时糖尿病大鼠骨骼肌出现了明显的结构紊乱和纤维化,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明显增加,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减低,线粒体外的细胞色素C增加;α-硫辛酸治疗12周可以明显改善骨骼肌结构,减少纤维化,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降低Caspase-3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糖通过增加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α-硫辛酸通过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少骨骼肌的细胞凋亡,防护糖尿病骨骼肌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赖诺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微循环的改善及对神经组织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25只约6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n=8)和赖诺普利治疗组(n=8,20 mg· kg-1 ·d-1,8周),8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神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前列环素(6-keto-PGF1 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CD34免疫组化法测定坐骨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均数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出现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t=8.952、9.642,均P<0.05)和超微结构异常,伴有血浆NO、6-keto-PGFlα、t-PA、SOD水平降低,PAI-1及MDA水平升高(t=3.535~8.054,均P<0.05).赖诺普利治疗组坐骨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糖尿病组显著提高(t=6.774、7.058,均P<0.05),电镜显示赖诺普利治疗组坐骨神经轴突和髓鞘萎缩、变性及毛细血管狭窄、闭塞等病理损伤明显减轻.与糖尿病组相比,赖诺普利治疗组血浆NO、6-keto-PGF1 α、t-PA、SOD显著升高而PAI-1、MDA明显降低(t=2.611 ~6.544,均P<0.05),促进神经内膜血管新生(t=6.868,P<0.05).结论 赖诺普利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异常,增加周围神经血流灌注量,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24 hUAlb排泄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利拉鲁肽(DM+L)组.检测各组给药前后血肌酐(Scr)、BUN和24 hUAlb.HE、PAS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脏GLP-1受体(GLP-1R)、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p-eNOS表达;ELISA检测eNOS活性. 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Scr、BUN、24 hUAlb升高,肾脏eNOS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M+L组Scr、BUN、24 hUAlb降低,肾脏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利拉鲁肽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脏GLP-1R表达,提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减少糖尿病大鼠UAlb排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索京津冀地区成人静脉FPG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关系,进而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京津冀地区成人自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信息、现病史、行为和生...  相似文献   
7.
于倩  李春君  丁敏  邢云芝  于德民 《天津医药》2015,43(11):1226-1230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减轻小鼠体质量的作用机制。方法 正常对照(N)组 8 只小鼠以普通饲料喂养, 高脂饮食(HF)组 32 只以高脂饲料喂养, 造模成功后的小鼠分为单纯 HF 组(HF)组、 处死前寒冷刺激(CS)组和 200 、 400 μg/kg GLP-1 Ra 干预[Lira(200)、 Lira(400) ]组, 喂养 8 周。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 血糖及三酰苷油 (TG) 的水平变化。HE 染色观察小鼠不同部位白色脂肪 (WAT) 形态学改变; 免疫组织荧光 染色、 Real-time PCR 方法观察利拉鲁肽对棕色脂肪(BAT)特异因子 UCP-1 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UCP-1 表达的调节因子 PPAR-γ共激活因子 1α (PGC-1α) 表达的影响。结果 Lira (200) 组和 Lira (400) 组平均体质量低于 HF 组 (P<0.05)。HF 组较 N 组血糖和 TG 水平均升高, Lira (200) 组和 Lira (400) 组血糖和 TG 水平较 HF 组降低 (P<0.05)。Lira(200)组及 Lira(400)组肾周与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部分转变为含有微小脂滴的棕色样脂肪细胞, UCP-1 蛋白和基因、 PGC-1α蛋白表达水平较 HF 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Lira(400)组均强于 Lira(200)组(P <0.05)。结论 GLP-1Ra能明显减轻小鼠体质量,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 UCP-1 表达, 促进白色脂肪发生棕色样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邢云芝  李春君  丁敏  于倩  于德民 《天津医药》2015,43(11):1221-1225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NC) 组 (n=10)、 糖尿病(DM)组 (n=10) 和沙格列汀治疗(DM-S)组 (n=10)。DM-S 组给予沙格列汀 1 mg/ (kg·d)灌胃 12 周。高糖钳夹法测胰岛功能, 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胰腺组织中α细胞、 β细胞及 DPP-4、 基质细胞生成因子(SDF) -1 的表达, PCNA 免疫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增殖, Western Blot 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Akt)、 p-Akt、 β-catenin 及 free-β-catenin 的表达, Real Time-PCR 法检测基因 c-myc 及 cyclinD1 的表达。结果 与NC 组相比, DM 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 胰岛分泌功能明显受损, 胰岛β细胞明显减少。与 DM 组相比, 沙格列汀明显抑制 DPP-4 表达, 减少 SDF-1 降解, 增加胰岛β细胞增殖, 改善胰岛功能及病理学损害。结论 DPP-4 抑制剂沙格列汀能够明显改善胰岛功能, 其机制与抑制胰腺组织 DPP-4 表达, 减少 SDF-1 降解, 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60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胰岛素组(INS组)30例和胰岛素+二甲双胍组(INS+MET组)30例,INS组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7±9)岁,INS+MET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39±10)岁。两组患者在人组时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各指标及肝脏酶谱、初始胰岛素剂量之间具有可比性。2组均予静脉纠酮补液治疗及胰岛素强化治疗酮体转阴后,INS组继续单纯胰岛素控制血糖,INS+MET组在使用胰岛素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0.5g,每日3次)治疗,观察治疗12、24周后2组体质指数、血糖、HbA1c及肝酶指标、血脂及肝脏超声学积分变化;比较2组胰岛素日剂量、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浆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均显著下降,2组HbA1c达标率无明显差异(INS组和INS+MET组分别为86.7%比82.8%,X^2=0.174,P〉0.05);INS+MET组治疗后体质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INS组(t=3.648、2.883、2.699,均P〈0.05);INS+MET组治疗12和24周ALT分别较治疗前下降13.2%和32.2%(t=4.264、4.976,均P〈0.05),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则分别下降23.1%和37.5%(t=6.364、6.315,均P〈0.05)。治疗后INS+MET组肝脏B超积分明显低于INS组(2.8±1.3比3.7±1.4,t=2.311,P〈0.05);治疗后INS+MET组HOMA-IR较INS组明显改善(2.7±0.8比3.8±1.0,t=0.219,P〈0.05),胰岛素日剂量是INS组的41.8%,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INS组[(28±9)比(36±9)ng/L,t=3.110,P〈0.05],而脂联素水平高于INS组[(7.2±1.2)比(5.5±1.4)μg/L,t=5.023,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酮症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肝酶指标、改善肝脏影像学转归,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