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2020年对广州市某医疗机构普通放射诊断机房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同一位置周围剂量当量率超出本底值的泄漏辐射率管线洞口为20.7%、17.2%、10.3%,防护门为15.1%、11.3%,9.4%,四周墙体为6.4%、5.5%、4.6%;机房总关注监测点7.6%、6.1%、4.7%。提示该机房屏蔽状态稳定,但仍需采取合理的机房屏蔽最优化防护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巧玮  林嘉仪  唐思琪  亢玉  张庆 《西部医学》2022,34(11):1624-1629
探讨超声心动图报告上增加“射血分数(LVEF)低于50%”警示标记,能否提高非心脏科医师对心力衰竭(HF)患者的关注度并提高诊疗质量。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6月在非心脏科住院且超声心动图LVEF<50%的患者,在其报告上加盖“射血分数低于50%”警示标记作为标记组(n=359)。回顾性纳入2017年1~6月相似的住院患者作为未标记组(n=367)。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和临床资料,并通过该系统记录非心脏科医师是否有HF诊疗行为,包括HF诊断、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心脏科会诊、心脏科门诊推荐、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和心脏科门诊就诊。对比两组间HF患者接受诊疗行为差异。并根据HF分型、住院科室及是否接受心内科会诊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对比两组患者间的差异。结果 标记组与未标记组相比,心脏科会诊率和心脏科门诊推荐率更高(P<0.05),但两组间HF诊断率、NT-proBNP检测率、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使用率以及心脏科门诊就诊率均无差异(P>0.05)。根据LVEF减低程度将HF患者分为LVEF轻度减低(40%~50%)的心衰组(HFmrEF组)和LVEF减低(<40%)的心衰组(HFrEF组)。在HFmrEF组中,标记组心脏科会诊率和心脏科门诊推荐率高于未标记组(P<0.05),而在HFrEF亚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射血分数低于50%”警示标记是增加心脏科会诊可能性的独立因素(OR=1.45,P=0.02)。结论 声心动图报告上“射血分数低于50%”警示标记可提高非心脏科医师对HF,尤其是HFmrEF患者的关注度,提高心脏科会诊率和心脏科门诊推荐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机房的放射防护现状,为医疗机构保障放射介入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等相关标准,对23家医疗机构的25台DSA设备进行防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检测合格率为48.00%,其中第一术者位的检测结果为112.4(63.74,225.89)μGy/h,合格率为56.00%;第二术者位的检测结果为139.63(65.21,225.14)μGy/h,合格率为48.00%,第一术者位防护合格率高于第二术者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护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头部、足部、下肢、胸部、腹部。工作场所外放射防护检测25间DSA机房,23间机房合格,合格率为92.00%。结论DSA设备透视防护区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较高,应加强防护,尤其应重视对第二术者位和第一术者位腹部的防护。应加强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强调工作时佩戴放射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卫生防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2020年广州市某三甲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监测数据。 结果共计182人参与个人剂量监测,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占84.6%(154/182),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占15.4%(28/182)。四期合计监测566人次,其中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人员470人次,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96人次。个人剂量年度监测期数满四期的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55.5%(101/182)。单个周期有效剂量在调查水平(>1.25 mSv)范围的有3人,分别为1.56 mSv、1.32 mSv、2.59 mSv。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2(0.27,0.93)mSv /a、0.59(0.17,0.78)mSv /a,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衣内、外人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40(0.16,0.81)mSv /a、0.72(0.29,0.91)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95,P<0.05)。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铅衣外剂量大于内剂量的情况占70.8%(68/96);铅衣内剂量大于外剂量的情况占29.2%(28/96)。 结论该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管理,降低辐射受照剂量,防止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神经炎症与A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天然来源的活性成分和提取物具有多靶点、多途径、高效低毒、疗效持久等优点,在AD防治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对近5年天然产物及提取物在AD防治中的抗炎作用机制包括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通路、抑制活性氧通路等进行综述,为天然产物及提取物对AD的临床防治及新药开发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9年对清远地区进行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的8家单位共11台数字摄影(DR)系统设备质量控制及机房放射防护情况检测评价结果显示,11台DR中有4台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为36.3%;有8个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为72.7%。提示DR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较低,需加强和完善DR的质量控制及机房放射防护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揭示沙氏鹿茸草种子萌发适宜条件,为沙氏鹿茸草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年沙氏鹿茸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赤霉素浓度(0、100、200、400、600、800、1 000和1 500 mg/L)和发芽温度(20℃恒温、25℃恒温和30℃/20℃变温)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沙氏鹿茸草采收一个月内在无赤霉素条件下发芽率亦可达到86%。赤霉素浓度和温度对沙氏鹿茸草种子萌发存在显著作用,除发芽率外,温度对其他萌发参数的影响大于赤霉素浓度。800 mg/L赤霉素+25℃处理的种子萌发时滞和平均萌发历期最短,且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发芽值和峰值最高。结论:沙氏鹿茸草种子在一个月内不存在休眠现象;种子在800 mg/L赤霉素浸泡24 h后25℃条件下发芽快、发芽率高、出苗整齐,可为优化播种育苗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CT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报告,了解广州市CT受检者辐射剂量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不同级别和不同区域18家医疗机构的18台CT,调查每台CT设备的成年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随机收集711名受检者的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和四肢等5个部位的剂量水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711例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腰椎、四肢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其中头部为CTDIw)的P75值分别为58.2、13.3、15.3、23.1、19.1 mGy,剂量长度乘积(DLP)的P75值分别为785、350、585、522、581 mGy·cm,各部位CTDIvol及DLP的P75水平均满足标准中诊断参考水平。扫描参数中管电压均为120 kV,扫描长度均以头部最短,腹部最长;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积腰部最大。结论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特点,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规范建立适合本地的CT扫描诊断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各级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性能和防护现状,保障医护放射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40家医疗机构的167台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监测。
  结果  医疗机构的检测合格率为87.5%(35/40),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88.0%(147/167)。骨密度仪、DSA、X射线摄影机合格率较高,CT机、X射线透视机合格率较低(P < 0.05)。143间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但是存在泄漏点,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监测点泄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以三级医疗机构的泄漏率最低。各级医疗机构防护区域重点为控制室防护门、机房防护门以及观察窗。
  结论  广州各级医疗机构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整体监测结果良好,应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管理方式,提出针对性意见,进一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保障医护放射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当归四逆汤(Danggui Sini Decoction, DSD)改善寒凝血瘀证(blood stasis syndrome, BSS)导致大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首先,将32只SD雌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和寒凝血瘀组大鼠灌胃等量的蒸馏水,正常+当归四逆汤组以及寒凝血瘀+当归四逆汤组灌胃5.103 g·kg-1当归四逆汤,共计14 d。同时每日给予大鼠冰水浴建立寒凝血瘀模型,并于第14天对寒凝血瘀大鼠皮下注射0.8 mg·kg-1肾上腺素。正常大鼠在37℃下水浴和注射等量的蒸馏水。接着,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的24 h尿、血清和肾脏,分别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然后,该研究利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揭示DSD改善BSS导致大鼠肾损伤调控的代谢网络,结合网络药理学初步阐明DSD起效作用的关键靶点。病理及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在DSD干预后肾脏的炎症浸润,血肌酐、血尿素氮和尿蛋白的含量异常得到了显著回调;代谢组学分析发现,DSD降低BSS导致大鼠的肾损伤主要通过回调10个差异代谢物和3条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