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尼可地尔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2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尼可地尔针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通心滴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心肌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ET-1、hs-CRP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 (cTnT)、NT-proBNP、ET-1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K-MB、cTnT、NT-proBNP、ET-1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K-MB、cTnT、NT-proBNP、ET-1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左心室射血反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而LVEDD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而LVE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尼可地尔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浆ET-1、hs-CRP及小肌酶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价其剂量分布特点,试图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三野、五野、七野IMRT计划与四野3DCRT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和适形指数。结果:无论三野、五野、七野IMRT的靶区剂量覆盖和适形指数皆优于四野3DCRT,均匀性比较无显著差异。较四野3DCRT,IMRT能减少膀胱、直肠、小肠等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结论:IMRT技术在保证肿瘤放射剂量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对于经济条件受限的患者采用三野IMRT较四野3DCRT受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对越南绳纹峨螺进行了12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1,2]。结果表明,越南绳纹峨螺体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Ca、Co、Cr、Cu、Fe、Mg等,为深入研究开发利用越南绳纹峨螺的药用功能和营养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中位年龄40岁(13~68岁)。最常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为L型(48.7%,38/78),其次为S型(46.2%,36/78)和V型(5.1%,4/78)。S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高危)者最多见(61.1%,22/36),与V型、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78例中,合并CD34阳性8例(10.2%),合并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17例(21.8%),合并DNMT3A突变12例(15.4%),附加染色体异常9例(11.5%);3种不同亚型间CD34阳性、FLT3-ITD、DNMT3A以及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最多见(21/36),L型及V型较少发生(χ^2=7.633,P<0.05)。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间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L-RARα不同亚型APL患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S型中高危者多见,S型治疗期间合并RAS多见,不同亚型对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秦艽作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止痹痛等功效,在诸多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秦艽分布于我国大多省区,以西北地区最为丰富;药用部位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黄酮类、三萜类、甾体及糖类等成分,具有镇痛、抗炎、保肝、抗肿瘤、抗病毒以及降压等作用。秦艽作为化学成分多样性和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味中药,备受许多学者关注。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秦艽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方法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78%)显著高于对照组(50%),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及BI评分为(23.16±1.53)分及(87.88±10.9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8±1.26)分及(78.24±12.4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单纯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更好,并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黏膜5-HT和5-HT3R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复制IB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西沙必利组、山楂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5-HT和5-HT3R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5-HT和5-HT3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大鼠5-HT和5-HT3R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山楂水提物可抑制IBS模型大鼠结肠黏膜5-HT和5-HT3R的过分表达,从而改变肠道敏感度,达到改善肠道消化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制造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MTL水平。结果:山楂水提物可明显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浆MTL水平(P〈0.01;P〈0.05)尤其以中剂量最为显著。结论:山楂水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显著降低IBS大鼠血浆MTL水平,改善IBS大鼠肠道消化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寻找金铃子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质量标志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整合药理学平台为基础建立金铃子散"药材-成分""疾病-靶标-成分"数据库,筛选关键靶标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以Score ≥ 0.8为相似度,采用AI技术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相互关联,进行金铃子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多维网络分析,筛选出金铃子散抗溃疡的质量标志物,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中药成分数据库搜索,川楝子共收集7个成分,主要为三萜类成分,共预测到2个潜在的疾病靶标;延胡索共收集31个化学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类成分,共预测到9个潜在疾病靶标。经筛选与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与治疗消化性溃疡相关的关键靶标7个RAC1、RAC2、NCF1、NCF2、NCF4、CYBA、ATP1A1,基因功能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信号通路、谷氨酸受体活性及相关通道、磷脂酰肌醇、血小板活化及其生长因子、Ras鸟苷核苷酸交换因子活性等。对数据库进行分析互联,最后筛选出海罂粟碱为金铃子散抗溃疡的质量标志物,金铃子散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细胞通信、RAS通路、RAP1通路及黏合连接通路等达到治疗溃疡效果。结论 金铃子散应以延胡索和海罂粟碱做为进一步研究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是以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异常增殖和扩增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中BCR-ABL阴性MPN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以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因为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的发现,MPN的发病机制得以阐释,并为MPN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分子学诊断标准。随后,越来越多预后相关的新突变基因得到认识,同时发现细胞因子参与MPN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为MPN的诊断、预后分层及新的治疗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就MPN相关基因突变与细胞因子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及预后特点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