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四性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四性研究的思路,建立状态函数数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根据中药与人体作用四性的生物物理学特征,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Hess定律建立关系式,并以寒、热、平性中药验证.结果 建立了中药四性测定的通用数学模型,由此模型可知,中药作用于机体所体现的四性为中药代谢热焓与机体热焓改变值之差,也可用中药代谢热焓与标准平性物质热焓之差表示.当该值小于零时,机体向环境放热,中药体现热性,反之,中药体现寒性.黄连、吴茱萸、甘草的代谢热焓差值分别为15 327±6 812J·g-1,-169 002±75 664J·g-1,252.0±553.5J·g-1,分别体现为寒性、热性与平性.结论 中药四性为生物能转化的热力学研究范畴,用热力学第一定律、Hess定律所建立的四性状态函数数学模型可用于研究中药四性属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根据遗传学、遗传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原理,结合中医药学科属性与中药药效物质作用的本质,分析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应遵循生物多态性规律的科学内涵;同时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中药材质控的现代化模式及其研究方法 .与西药相比,中药为自然界的产物,多由动植物组成,其有效成分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初生、次生代谢酶系,特别是CYP450酶系的作用下合成,进入人体内能被人体的代谢酶系代谢并与原植物代谢酶相似的人体内受体酶靶点产生诱导、抑制和不可逆等反应.按质量作用定律,人体必然向与中药药性相同的方向移动,达到中医学的反治互补的效应作用,体现"网通虹势"现象,中药与人体的作用本质是双重遗传药理学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稳定性规律研究首先应遵循中药材自身的生物多态性规律,其次应受人体遗传药理学个性化用药原理指导.中药及人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客观存在,不同地域的植株成分信息熵变频率的正态概率分布曲线的均值与方差不同,在满足各品种单次投药量的前提下,中药材的质量是稳定的,体现Hardy-Weinberg平衡时的群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ingin, NA)通过激活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the large conductance Ca;activated K;channels, Maxi K)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随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DCM),柚皮苷治疗组(NA),柚皮苷+Maxi K特异性抑制剂治疗组(NA+PAX),每组8只大鼠。治疗组大鼠连续给药12周,定期检测血糖。结束后观察大鼠心功能、形态及纤维化改变;并检测心脏Maxi K的α及β亚基变化。结果超声显示NA可部分恢复大鼠心功能,而特异性阻断Maxi K后,NA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明显下降;纤维化分析显示NA治疗后可降低大鼠胶原蛋白及纤连蛋白表达,该作用可被PAX部分逆转;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xi Kα及β亚基在DCM组表达下降,NA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柚皮苷通过促进细胞膜表面Maxi K通道开放而非增加其表达产生对糖尿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中药注射剂在我国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及应用历程,近些年来不良反应的报道层出不穷.筛查中药注射剂的致敏成分群(致敏原群)的研究为世人关注,已成为国际性难题.该文先根据其产生免疫毒性的机制,分析中药注射剂致敏原筛查技术研究的现状,然后提出采用免疫底、盖芯片及免疫指纹图谱相结合的免疫综合分析筛查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群,旨在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与临床使用构筑安全性评价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碎米糖化液脱色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脱色剂活性炭用量、pH值和加热温度为考察因素,以葡萄糖保留率和脱色率为效应值,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用效应面法优化工艺,制备3批样品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碎米糖化液活性炭脱色的优化工艺为糖化液加入4%的活性炭后,在pH值3.5~4.5、60℃下脱色,3批样品保留率和脱色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偏差分别为(5.16±0.12)%、(7.13±0.21)%。结论:本文所建立的脱色工艺简便可行,可为进一步制备注射用葡萄糖的脱色工艺研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制剂研究特点,明确该学科的长期发展方向,并提出本学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方法:根据中药制剂研究的发展轨迹,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新药研究技术与本人从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经验,从中药制剂发展方向、特点、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建立以结构与作用明确的多成分群为原料,按中医药基础理论或现代网络医药为指导,以来源方便的动、植、矿物为原料,单用确定性(有效、稳定、可控),合用可调性(可预、最优效、最低毒)整体相统一的单个、群体与中药复方制剂体系。在实现上述目标时,需解决成分有效性归属、遗传稳态性与一次投料量、成分间理化性质迁移规律、提取过程动态性与稳态性规律、制备时整体模型受控与紊湍受控规律、体内外的评价规律、微观质量与宏观质量、单用的确定性与合用的调配性等关键技术问题。结论:中药制剂是体现单用确定性与合用调配性高度统一的整体有效成分群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差式酚硫法并与酚硫法、蒽酮法、咔唑法一起比较测定五子衍宗颗粒剂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先在酚硫法的基础上创立差示酚硫法,再与酚硫法、蒽酮法、咔唑法一并测定;结果:差式酚硫法的测定条件:样品可直接用未精制多糖水提液;反应在4.5h以内完成;测定波长λm ax=490nm;线性范围在3.56μg~35.6μg;相关系数r=0.996;RSD=2.85%;回收率为99.9%。用差式酚硫法、酚硫法、蒽酮法、咔唑法分别测得五子衍宗颗粒剂中多糖为(13.1±0.458)%,(9.97±0.416)%,(10.3±0.422)%,(10.3±0.610)%,经t检验,四法测定五子衍宗颗粒剂中多糖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差式酚硫法可用于中药制剂多糖的含量测定,多糖可直接采未精制样品,不必分离纯化,因此该法操作简捷、快速、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