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国内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合并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疾病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梅毒感染率回顾调查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2007-2010年住院期间患者用血清明胶凝集试验(TPPA)方法检测梅素感染率。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全院住院患者180 506例,TPPA(+)患者1 236例,梅毒感染率为0.68%。平均年龄58.3岁,主要集中在50~80岁,893例,占72.25%;梅毒感染病人以初中及以下人员为主,976例,占78.96%;职业以农民和工人为主,632例,占51.13%;梅毒感染率排名前五位的科室分别是神经内科为3.00%,内分泌科为1.92%,皮肤科为1.81%,心血管内科为1.50%,呼吸科为1.43%。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中血管病变合并梅毒感染患者数比非血管病变合并梅毒感染患者数,分别是28∶9、23∶8、28∶7。结论住院患者的梅毒感染具有自己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本调查可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病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影响手术创口愈合和降低机体手术应激耐受能力。作者采用围手术期综合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应激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急诊科123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生和护士对人员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和管理因素、沟通因素及态度和认知因素评分差异显著(P0.05)。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医生工作压力大、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医生数量相对不足、护理工作压力大、护士相对数量不足、急诊科杂乱。结论:明确影响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因素,对提出改善急诊科医护合作不良的相关对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中间环节,尽早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于改善各种慢性肝病的预后、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HSC激活的最强因子,而SKi相关新颖N蛋白(Ski-related novel protein N,SnoN)是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最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1-3].临床研究发现,松弛素有松弛盆腔韧带和扩张子宫颈而利于妊娠和分娩的作用,另外尚有抗肝纤维化作用[4-6].本实验通过观察松弛素对体外分离的大鼠HSC内TGF-β1和SnoN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PC Ⅲ、HA含量的变化,了解松弛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温州市甲型副伤寒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特点,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来自1998年1月-2009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甲型副伤寒住院病人。结果共收集157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中,约占80%。2001-2003年为发病高峰,尤其是2003年,病例数为85例。冬春季节是甲型副伤寒的好发月份。甲型副伤寒高热多见,超过39℃的病例占80.3%。没有发现1例玫瑰疹。合并基础疾病的占33.8%。平均住院时间为17.68 d。白细胞计数介于(2-8)×10^9/L占88.5%,嗜酸粒细胞消失占5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不明显,小于60 mm/1 h末占88.57%。中毒性肝炎的发生率为90.2%,但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对较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倍正常值占84.3%。肥大反应阳性率7.7%。除头孢哌酮、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西林耐药性稍高外,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均在90%以上。结论温州市的甲型副伤寒具有自身的流行规律、临床特征和药敏试验特点,本研究对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急诊EICU需气管切开术患者56例,其中34例行PDT(观察组),22例行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总结分析34例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操作用时、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问较短,术后切口出血量较少(均P〈0.01)。结论同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相比,PDT可单人操作、操作简单、耗时短、创伤小、安全、便于护理,适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7.
俞富军  董培红  范栩妃  楼迪栋 《浙江医学》2010,32(7):1043-1045,1105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内毒素中刺激大鼠HSC的基础上加川芎嗪分组培养;并采用MTT法检测川芎嗪对HSC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HS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Ⅰ、Ⅲ型胶原水平.结果 川芎嗪对内毒素刺激的HSC增殖有抑制作用,能下调活化HSC α-SMA的表达,对HSC Ⅰ、Ⅲ型胶原的分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内毒素刺激的HSC活化增殖和分泌胶原,为探索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在正常范围的中国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专用笔进行垂直注射的可行性。方法:选择BMI在正常范围内在门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40例糖尿病患者,用ESAOTE DU6型超声诊断仪测量研究对象4个点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与分布。结果:4个点的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和分布不均匀,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40例BMI正常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腹部皮下脂肪厚度<5mm,分别为:脐下5cm处3例,离脐5cm水平处1例,离脐10cm水平处5例。结论:当皮下脂肪厚度<5mm时,直接垂直注射不可取,有胰岛素注入肌肉层的风险。正确的方法是遵循轮换原则、垂直并捏起注射。  相似文献   
9.
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肠减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在外科应用最为广泛[1]。有效的胃肠减压关系着患者手术的成败和疾病的预后。近年随着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的深入,应用材料的进步及护士操作的规范化培训,胃肠减压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固定不牢。2004年7月—2005年6月,本院采用新的固定方法对76例患者行胃肠减压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需行胃肠减压术的患者152例,男108例,女4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6例,年龄(45±17)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5±1.2)d;对照组76例,年龄(49±20)岁,胃肠减压管留置(3.7±1.7)d。2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启后使用中普通胰岛素细菌污染情况,确保普通胰岛素安全使用.方法 对82瓶开瓶28 d内正在使用中的普通胰岛素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开瓶天数和抽吸次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开瓶7 d内使用的胰岛素细菌培养全部阴性,开瓶8~15 d的胰岛素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2/20),开瓶16~28 d的阳性率为20%(4/20),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1~10次的27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全部阴性,抽吸11~20次的27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阳性1瓶(阳性率4%),抽吸>20次的28瓶胰岛素中细菌培养阳性5瓶(阳性率18%),3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胰岛素开瓶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7 d内使用是安全的,抽吸次数在10次以内的胰岛素适当延长使用时间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