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2.
汪纯 《健康向导》2016,(3):48-49
正调查表明,"城里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专家特别提醒"城里人",维生素D缺乏与生活方式改变、防紫外线用品等有关,而有意义的阳光照射是满足机体对维生素D需要的最主要、最简便的手段。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所需的重要而又特殊的脂溶性维生素,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吸收,可导致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同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各国研究均提示大量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处于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DNA测序等技术检测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8名正常糖耐量对照者PC1基因K121Q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 SSCP)筛查该区域其他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多态性位点。结果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143例(86.67%),KQ基因型22例(13.33%),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33%和6.67%;正常对照组中KK基因型85例(86.73%),KQ基因型12例(12.25%),QQ基因型1例(1.02%),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6%和7.14%,2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胰岛素、血脂等均略高于KK基因型的患者,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欧洲白种人。结论目前尚不能确定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PC1基因的K121Q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附属医院除了培养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之外,还承担着对进修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责任。充分利用专业特色,根据不同进修医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在提高进修医生临床能力的同时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帮助部分进修医生开展密切联系临床的科学研究,使进修医生在经过短期培训之后取得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骨硬化症(ARO)患儿临床表型和致病基因的研究,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类少见恶性遗传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此例ARO患儿进行生化指标检测、腹部超声和骨骼X线检查,同时对本例患儿及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进行T细胞免疫调节子1基因(TCIRG1)全编码外显子测序,并以10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基因突变分析的对照。结果该例患儿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24×109/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达1 115 U/L;腹部超声检查示肝脾肿大,上肢和胸部X线可见典型的骨密度增高。患儿及其母亲和外祖母均为TCIRG1基因3号外显子第78位核苷酸发生杂合移码突变(3705C/-)携带者。而在100例健康者中未检出该突变。结论新发现的TCIRG1基因外显子3杂合移码突变(3705C/-)是本例ARO患儿的致病突变位点,此基因突变导致脾肿大、严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严重的临床表现,因此基因检测对于诊断骨硬化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峰  戢太国  戴永建  刘岳  汪纯  戢翰升 《重庆医学》2011,40(25):2564-2565
目的探讨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治疗大脑半球萎缩症所致癫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该院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治疗4例大脑半球萎缩症所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偏瘫肢体肌张力降低3例,活动较术前灵活;1例患者的术前上肢偏瘫在术后加重。语言表达较术前流畅3例,无改善1例;4例患者性格均变温顺,攻击行为减少或消失。结论行改良性解剖半球切除术患者癫痫控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刘勇华  张浩  汪纯  岳华  章振林 《上海医学》2012,35(1):77-79,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腰背疼痛24年,左下颌骨缺失4年”于2008年6月27日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0岁时从楼梯上摔下,致左腿胫骨骨折,经石膏固定,未行手术.当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钙正常(具体不详),血磷低.短期服用磷酸氢钠片,数年后复查血磷正常.16岁以前双下肢常抽搐,其后未治疗,不再抽搐.17岁时因从高处跳下,逐渐出现腰部疼痛,2个月后摄X线片示,脊柱多发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遂卧床70余天,服用鱼肝油、三七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逐渐好转.25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脊柱疼痛,于当地医院住院,多次查血钙为1.6~2.3 mmol/L(正常参考值为2.10~2.55 mmol/L),血磷不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变化及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N740N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明确该多态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共入选6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钙尔奇D 600 mg/次,1次/d,治疗1年。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第2~4腰椎以及左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利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LRP5基因N740N多态性。结果共63例患者完成阿仑膦酸钠1年治疗,第2~4腰椎骨密度上升(4.05±3.39)%、股骨颈骨密度上升(1.05±2.63)%、大转子区骨密度上升(2.00±2.89)%、转子间骨密度上升(2.17±2.62)%、总髋部骨密度上升(1.79±2.29)%;治疗前与治疗后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人群中LRP5基因N740N位点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1%和34.9%。TT基因型未检出,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治疗前后大转子区骨密度变化百分比,CC基因型上升(2.53±3.77)%,CT基因型上升(6.35±6.43)%;总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CC基因型上升(1.93±2.33)%,而CT基因型上升(3.79±4.15)%。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提高有显著疗效,腰椎骨密度升高超过髋部,而对于LRP5基因N740N多态性为位点各基因型之间骨密度的分析,发现CT基因型治疗前后大转子和总髋部骨密度变化百分比高于CC基因型,故此基因型疗效较好,提示该基因型与阿仑膦酸钠疗效相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该基因型多个多态性位点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大鼠糖尿病模型 ,观察抗氧化剂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蛋白激酶的影响。方法 将 7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治疗组、抗氧化剂治疗组各 2 5只 ,共观察 8周 ,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量(UAE) ,内生肌酣消除率 (Ccr)、血浆及肾脏组织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内皮素 (ET)和肾小球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 ,PKC)。结果 给予维生素E治疗组 8周时 ,Ccr[(5 .2 8± 0 .5 4)ml/(min·kg) ]及尿白蛋白排泄量 [(14.2 7± 1.16 ) μg/2 4h]显著低于未治疗组 ,肾小球细胞膜PKC[(6 8.2 7± 12 .33) pmol/(min·mgprotein) ],2周时N0 [(34 .2 3± 3.91) μmol/L]及NOS[(32 .0 7± 3.76 )U/L]明显低于未治疗组 ,维生素E治疗组 2周时与 8周时的NO及NOS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未治疗组。结论 维生素E具有抑制PKC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学生经短期培训,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标准化病人模仿程度,参与三年级学生诊断学教学,减少了培训时间及费用,强化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符合国情,可以作为诊断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