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间隙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和不同菌种的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颈颌面外科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0例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4.7%,混合感染率为39.8%。最常见的菌属依次为:链球菌属(占56.1%)、葡萄球菌属(11.7%)、克雷伯杆菌属(6.1%)、埃希菌属(6.1%)。头颈间隙感染的病原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耐药性高,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有较好的敏感性。在不同菌种易感因素的分析中发现克雷伯菌属细菌是有伴随疾病的非牙源性感染患者的高危易感菌。结论有伴随疾病的非牙源性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应该高度怀疑克雷伯杆菌属的感染;在头颈间隙感染患者的初治中建议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等高级别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云南汉族人γ-氨基丁酸B1型受(GABABR1)Phe658Phe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0SAHS)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以24例重度0SAHS患者(其中12例血压正常,12例高血压)、12例原发性高血压及12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检测GABABR1 Phe658Phe的基因多态性.结果四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1基因Phe658Phe多态性可能与云南汉族人0SAHS合并高血压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是被广泛接受的以临床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自学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质量的好坏是PBL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复习文献见案例撰写的讨论甚少,作者基于头颈外科最常见的上颌窦癌病例,对PBL案例的设计、撰写原则及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好的PBL教学案例务必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围绕案例提问并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喉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和水平垂直部分(3/4)喉切除术在治疗中晚期喉癌的疗效和术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42例中晚期喉癌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患者进行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组)、20例患者行喉水平垂直部分切除术并Ⅰ期喉发声功能重建术(3/4喉切除术组),术后均补充放疗。通过言语可懂度、GRBAS评价标准和电声门图等检查对远期疗效和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42例喉癌患者术后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100%。术后拔管时间:SCPL-CHP组为(44.0±4.6)d;3/4喉切除术组为(39.0±2.7)d,2组术后拔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9 5,P<0.01)。术后8周评估2组吞咽功能及术后1年评估患者语言可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RBAS评估中的G等级评估,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PL-CHP组术后声嘶度以重度为主,而3/4喉切除术组多表现为中度。电声门图分析2组术式的F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PL-CHP组的jitter、shimmer、NNE较3/4喉切除术组均显著增高(P<0.05)。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显示:SCPL-CHP组和3/4喉切除术组患者3年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9.7%,85.1%和83.7%,2组3年、5年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晚期喉癌发生的部位和累及的范围采用合适的术式及治疗方案,既能完整地切除喉肿瘤、不复发,又能良好地保留喉功能,而CHP术式具有更广泛的手术适应证及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又称Kimura病(Kimura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临床少见的慢性炎症疾病,可见皮下肿瘤样结节。我科近日收治1例头颈部多发性Kimura病,现將其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右侧头颈部多处肿块反复肿大20余年入院。伴瘙痒,搔抓后破溃结痂、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7.
鼻窦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往往以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出现,常伴有临近器官病变。鼻内镜外科的发展为慢性鼻窦炎患者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治疗途径,但是儿童鼻腔、鼻窦的解剖生理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手术不仅风险大,而且治疗效果与成人有明显差距。因此,儿童慢性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往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或地塞米松局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以比较两者的疗效,为从事儿童鼻窦炎诊治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5岁,2009年3月曾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右侧颈部包块切开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诊断为"炎性肿块".近8个月来右颈部肿物增长迅速,无发热及颈部疼痛,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于2009年11月以"右侧颈部包块切开活检术后8个月"为主诉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侧颈部包块性质待查"收住入院.人院查体:心、肝、脾、肺、肾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中含有大量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为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带来新的途径。本实验研究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EPCs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大鼠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诱导液(添加10%胎牛血清,1%青霉素,1%链霉素,VEGF20ug/L,IGF-12ug/L,bFGF2ug/L,EGF20ug/L)培养分化,于3周、6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细胞CD34、CD133、Flk-1、vWF表面标志。结果培养三周单个核细胞CD34、CD133、Flk-1、vWF抗体免疫荧光检测均为阳性;六周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4、Flk-1、VWF组为阳性,CD133组部分为阳性,阴性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脐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3周可以分化为EPCs,6周部分细胞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