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在药效团模型数据库中筛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FitValue)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运用反向对接技术,从上述药效团模型所对应的靶点蛋白中挑选出与木脂素衍生物结合能最低的蛋白;以该靶蛋白已报道的抑制剂建立3D-QSAR药效团模型预测木脂素衍生物的活性,同时通过荧光偏振实验测试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测试加入化合物1后细胞中Tankyrase 1蛋白的含量变化;最后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木脂素衍生物与该蛋白的作用模式。结果?与木脂素衍生物匹配值大于0.75的药效团模型有17个,其中4个为神经保护类靶点,占比(24%)最大;反向对接结果显示该化合物与Tankyrase 1蛋白(PDB ID:4TOR)的结合能(E=-66?kcal/mol)最低;预测该化合物的活性为0.61?μmol/L,荧光偏振实验测得化合物1与Tankyrase 1蛋白的结合力Ki=(0.15±0.01)μmol/L,属于中等抑制,Western blot表明在SW480细胞中化合物1使Tankyrase 1蛋白的表达下降;且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对接构象与该靶点已报道的抑制剂类似。结论?经过对桂枝中酚类提取物木脂素衍生物的反向找靶,以及活性测试确定其对Tankyrase 1蛋白具有潜在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高危医务人员,以了解分析结核病潜伏性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活动性结核组、高危医务人员组和普通人群组分别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液结核抗体测定和进行ESAT-6和CFP-10蛋白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试验,并结合病原学和影像学检查,分析高危医务人员潜在感染结核病的状况。结果高危医务人员与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高危医务人员组结核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活动性结核组和高于普通人群组,ELISPOT法能区别BCG接种出现的阳性反应,可代替TST对结核进行早期诊断,并有助于发现高危医务人员中潜在的活动性结核。结论 ELISPOT为诊断潜伏性活动性结核的最佳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究徐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形成的关系.方法 选取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实验室基因型毒株500株,其中含有经罗氏比例法鉴定的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300株和利福平敏感200株,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分析其基因型结构及其与利福平抗性基因的突变关系.结果 徐州地区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分型主要为北京家族基因群(61.2%)和非北京家族基因群(38.8%),利福平耐药和敏感组北京家族基因群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北京家族531位点、516位点以及531和52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55.49%、10.99%和7.69%与非北京家族33.90%、21.19%和15.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徐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为北京家族基因群和非北京家族基因群,非北京家族基因群具有基因多态性,两者与利福平耐药率无明显相关,两者在单531、单516以及531和526利福平耐药位点突变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与休眠株蛋白质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结核潜伏性感染相关的诊断标志物.方法 选取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 Rv和由标准株诱导的潜伏性感染菌株模型(休眠株)的样本,每个样本各培养3皿.对2组样本中的菌株进行裂解并抽提蛋白,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检测与分析,获得标准株与休眠菌株中相关蛋白质组的表达数据,并利用蛋白富集、信号通路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技术将差异蛋白进行分类,进一步确定参与能量代谢通路的相关蛋白.结果 所检测的187个蛋白质中,64个蛋白质具有差异性表达,其中40个蛋白质表达上调,24个蛋白质表达下调.P9WPC9蛋白在休眠菌株与标准株中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9WPC9蛋白主要参与细菌的能量代谢通路,可能成为结核潜伏性感染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的常见病原体种类及其敏感药物,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住院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致病菌者752例按G+球菌、G-杆菌和真菌分组分析,并按种类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菌谱和耐药状况.结果 分离出的病原体中,以G-杆菌为主,占50.0%,其次是真菌和G+球菌,分别占25.0%和21.7%;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占前3位;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结论 明确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及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基因突变对其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基因芯片对临床分离的对利福平耐药的175株 MTB及对利福平敏感的48株 MTB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对所有标本进行利福平的 MIC测定,比较不同变异株的 MIC测定结果。结果对利福平耐药的 MTB 临床分离株基因突变以531、526、516、533位点单突变为主;531位点单突变的利福平耐药变异株 MIC 高于526位点单突变的耐药变异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7,t′α=2.0449,P<0.05);526位点单突变的利福平耐药变异株 MIC高于516位点单突变的耐药变异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56,P=0.0329,P<0.05)。双突变者均有较高的 MIC测定值。结论合理的基因芯片设计能检出95.0%以上的对利福平耐药 MTB变异株;对利福平耐药的 MTB变异株有不同的基因突变模式,且不同突变模式的 MTB耐药程度不同,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心单位统一发放随机号随机分组,选取复治涂阳培阳或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共3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优化治疗方案组(简称“优化方案组”)244例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组(简称“标准方案组”)137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方案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优化方案组治愈175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成功率为84.0%(205/244);标准方案组治愈92例,完成治疗10例,治疗成功率为74.5%(10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24)。优化方案组和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63/244)和21.2%(29/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3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244)和4.4%(6/1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0.469)。结论 优化方案可提高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方法收集640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临床分离株,用探针熔解曲线法筛选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突变株,对其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进行测序,并检测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对不同突变位点菌株的MIC,分析其差异。结果探针熔解曲线法筛选出gyrA突变株共45株(7.03%),其中90位点突变15株(33.33%)、94位点突变26株(57.78%)、91位点突变4株(8.89%)。90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高水平耐药2株,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3株、高水平耐药2株,加替沙星高水平耐药3株; 91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莫西沙星高水平耐药2株,加替沙星高水平耐药1株; 94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低水平耐药4株、高水平耐药7株,左氧氟沙星低水平耐药7株,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2株、高水平耐药13株,加替沙星低水平耐药3株、高水平耐药14株。除左氧氟沙星外, 90位点突变菌株对其他3种药物易出现高水平耐药; 91位点突变菌株对莫西沙星易出现高水平耐药; 94位点突变菌株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多为高水平耐药,其中天冬氨酸(Asp)→天冬酰胺(Asn)和Asp→甘氨酸(Gly)突变类型的菌株更易出现。结论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相关,可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