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2010年3年间食管癌患者的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统计信息,包括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的发生率,同时对调查表收集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下因素经分析与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关系,按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结论:手术方式、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体重指数、发生部位、手术时间、年龄及失血量影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早期的诊断及后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一、种苗种子打破休眠方面: 1.利用赤霉素可以打破人参越冬芽的休眠,并提前出苗,且无不良的后效,植株生长高大健壮。2.黄连种子: (1)黄连种子经赤霉素与低温并用处理,对打破其深沉休眠有着显著的效果;其效应的大小是以所用赤霉素溶液浓度(1—100微克/毫升)为转移。在室温下,赤霉素处理无效,且易生霉菌,种子腐烂。利用超声波处理,在低温条件下与赤霉素相似。(2)赤霉素与生长素并用可以促进黄连种子的萌发,不需另加低温,但不如赤霉素与低温并用处理的效果好。如在低温的条件下赤霉素与生长素并用,反而使萌发的速度减低。(3)无论赤霉素与生长素混合液或赤霉素与硫酸腺嘌呤的混合液重复处理,则可以使它出根发芽。从种子萌发突破种皮至出根,在两个月内即可完成,可缩短它的休眠和萌发时期(一般人工处理多至八个月,也有至二年左右的)。3.颠茄种子用1—20微克/毫升赤霉素溶液处理,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促进种子发芽整齐,提高发芽势及发芽率,且苗期生长良好。二、生长效应: 1.颠茄幼苗在出现第一对真叶时用赤霉素0.2微克喷射,有明显的效应。在出现第7—8片真叶时再喷射一次赤霉素,其地上部分在株高、节间长及叶柄长度等方面均可以看出赤霉素促进的效应。2.地黄经赤霉素处理后,改变了植物的形态,使簇生型变为高生型,叶片数目及节间数目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接受一线化疗后首次疗效评估结果对生存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2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接受化疗方案治疗的107例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对比化疗前后最长径之和(sum of the largest tumor diameters, SLD)变化将疗效分为3组,将肿瘤SLD缩小至少超过30%为SLD(1)组;SLD增加至少超过20%纳入SLD(3)组;介于两者之间的为SLD(2)组。Kaplan-Meier曲线分析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明确疗效与生存时间的预后价值。结果 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LD(1)组、SLD(2)组和SLD(3)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6.3、13.2、7.4个月(P<0.001),以及6、12和24个月OS率依次递减。SLD(1)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72.2%和16.7%;SLD(2)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0.7%、53.7%和7.4%;SLD(3)组中6、12、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7.1%、20%和0%。为进一步分析SLD增大或缩小的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在SLD(2)组中将SLD增大的患者纳入SLD(2+)组,将SLD减小的患者纳入到SLD(2-)组。SLD(2+)和SLD(3)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3个月和7.4个月,P=0.012。然而,SLD(2-)和SLD(1)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9个月和16.4个月,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LD缩小>30%(HR=0.564,95%CI: 0.3210.991,P=0.046)、SLD增加>20%(HR=3.012,95%CI: 1.8734.842,P<0.001)是晚期肝内胆管癌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晚期肝内胆管癌一线化疗患者,首次疗效结果对患者生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肿瘤SLD增长越大,生存预后越差,但在肿瘤SLD缩小部分中,SLD(1)与SDL(2-)对患者的生存预后没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在同一患者体内出现多种原发性癌称为重复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MPC)[1].乳腺癌和肺癌分别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头号和二号杀手,临床上同一患者同时或异时患有这两种恶性肿瘤较为少见.对于乳腺癌在前、肺癌在后的重复癌,临床往往容易诊断为乳腺癌肺转移,治疗策略也从乳腺癌角度考虑,部分重复癌就会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与胆管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探索该基因与胆管癌预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胆管癌表达谱芯片,通过GEO2R分析得到在不同芯片数据中均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将差异基因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TCGA数据库及OncoLnc在线生存分析明确差异基因与胆管癌预后的关系,通过临床数据验证这一相关性,并由STRING数据库对可能机制进行探索,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结果:检索到3个胆管癌相关基因芯片,通过差异分析得到127个基因在3个基因芯片中均有差异表达,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细胞色素P450途径、叶酸代谢等过程,TCGA、OncoLnc在线生存分析提示NAT2与胆管癌预后密切相关。收集临床经晚期标准化疗的胆管癌患者组织及血液学样本38例,采集临床数据并送检SNP基因测序,结果显示NAT2突变型的疾病控制率为76.19%,显著高于野生型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突变型NAT2预后较好。利用STRING数据库对NAT2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推测NAT2、CYP2E1、p53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胆管癌的预后,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NAT2不同基因型与胆管癌预后关系密切,NAT2突变型患者预后较好,但其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我国内地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但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肿瘤学专科教学的重视不足。笔者针对肿瘤学专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肿瘤学专科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粒子植入前1周行腹部或盆腔螺旋CT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轮廓(同时勾画肿瘤周围危险器宫,如膀胱、肠管、大血管等);靶区及相关轮廓三维重建;确定肿瘤靶区放射剂量、粒子数量和粒子空间排列.术后随访均设定4个月,以观察局部治疗效果、有无消化道或泌尿系等不良反应、疼痛变化情况、局部肿瘤缓解情况.结果 本组23例中有16例患者术前有骶尾部或腰背部疼痛,术后5~14d疼痛缓解,缓解率为69.6%,局部疼痛缓解近期疗效较显著.肿瘤局部控制2个月时有效率(CR+PR)为47.8%(11/23);4个月时有效率为43.5%(10/23).患者术后随访未见腹痛、肠瘘、出血、尿痛等不良反应,也未见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盆腔及后腹膜肿瘤安全、局部疗效明显等优势.对于无法手术、术后复发及单纯化、放疗效果差的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治疗措施,并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通关藤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ADME平台筛选通关藤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从GEO数据库获得HCC数据芯片GSE147888并筛选表达差异显著基因;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HCC疾病相关靶点;Venny在线对上述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和PPI网络图;利用R软件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GEPIA数据库对靶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在HCC生存率中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Proteinatlas数据库分析基因在HCC组织中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将排名前5的靶蛋白与对应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通关藤活性成分5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基因12个。通关藤治疗HCC的重要成分有野黄芩素四甲醚、通关苷元、芥子酸、苦绳苷元、山奈酚等,关键基因有JUN、MMP9、PTGS2等。GO、KEGG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主要涉及基因沉默调节、炎症反应调节等过程,主要富集在IL-17、TNF等信号通路。生存分析显示ESR1、MMP1、MMP9、JUN、PPARG在高低风险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R1和MMP9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药物活性成分与靶蛋白可稳定结合。结论 研究体现了中草药通关藤治疗HCC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通关藤在HCC的临床应用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中眩晕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并分析肿瘤患者眩晕的常见病因,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采用普查方法,调查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我院肿瘤科的1 273例患者,共收集124例眩晕的肿瘤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分析明确眩晕病因,并分析疾病特征及规律。结果:肿瘤患者的眩晕患病率为9.7%,高于一般人群中眩晕的患病率,且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能发生,女性略多于男性,周围性眩晕占25.8%,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占16.9%,中枢性眩晕占32.3%(其中脑转移所致眩晕占29%),精神性眩晕占21.8%,与接受抗肿瘤治疗相关眩晕占18.5%,其他少见病因占1.6%。结论:肿瘤患者的眩晕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在肿瘤患者中,眩晕最常见病因是脑转移,其后依次是精神性眩晕、肿瘤治疗相关性眩晕及BP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