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婴,203d。主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0d,咳嗽5h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患者于外院行先心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药物及临时起搏器,1个月仍不能恢复。入院后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横径18.8 mm,右心室横径17.7 mm,左心房前后径22.3mm,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34.9mm,左位上腔静脉,射血分数42%,右锁骨下静脉约3.0mm,心尖  相似文献   
2.
正体表心电图(ECG)是判断心肌缺血的一项极其重要并且简便的方法,在各项诊断措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即为ST段的改变及Q波的形成,但是ST段改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疾病诊疗时,需要详细的心脏缺血部位及缺血程度,此时单纯依靠ST段、Q波这些传统的指标,甚至说单纯依靠心电图就难以实现。心肌缺血时心肌电压会发生改变,心肌电压可能是一项推测心肌缺血的有价值的指  相似文献   
3.
籍振国  刘刚  刘超  吉立双  刘坤申 《临床荟萃》2007,22(11):771-774
目的探讨顽固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螺内酯与泼尼松,观察对水、Na 、K 代谢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4例严重CHF患者(心功能Ⅲ~Ⅳ级,D期),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螺内酯20 mg/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螺内酯60 mg/d,泼尼松40 mg/d连续应用30天。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血清Na 、K 、肌酐及24小时尿量、尿Na 、尿K 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尿量及EF显著增加,但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尿量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研究组长血清Na 7天及30天均高于对照组,7天Na (138.03±3.97)mmol vs(134.48±5.18)mmol/L,30天Na (137.17±3.57)mmol/L vs(134.00±4.46)mmol/L(均P<0.05);血清K 7天及30天亦均高于对照组,7天K (4.07±0.42)mmol/L vs(3.73±0.33)mmol/L,30天K (4.18±0.49)mmol/L vs(3.79±0.44)mmol/L(均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肌酐7天及30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天K (92.93±28.65)mmol/L vs(123.19±30.79)mmol/L,30天K (90.07±30.32)mmol/Lvs(115.00±40.61)mmol/L(均P<0.05),尿Na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螺内酯可使重症CHF患者在保持K 、Na 平衡及有效血容量的基础上能更明显地减轻过重的水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电生理的迅速发展,开创了心律失常机制研究新纪元。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异常明确相关,多个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原发性心电异常都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可称为“离子通道病”。Nav1.5通道是人类主要的心脏钠离子通道类型,负责动作电位的起始和传播,由SCN5A基因编码。自从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家系中发现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编码基因SCN5A第一个突变以来,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突变与一系列遗传性心律失常有关,如长QT综合征3型(LQT3)、Brugada综合征、进展性心脏传导阻滞(PCCD)、扩张型心肌病(DCM)、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等。近年来发现SCN5A基因突变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室性心律失常和起搏夺获不良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阐述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在SSS、房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静止)、起搏夺获不良、室性心律失常和长QT综合征3型的研究进展,SCN5A功能获得性和功能丧失致病突变潜在的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对老年病窦综合征(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2016年收治的78例SSS患者,按照右室不同起搏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40例)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38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两组起搏器QRS波时限、总计右心室起搏百分比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和各项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9个月,RVA起搏组患者QRS波时限较RVOT起搏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两组总计起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VOT起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RVA起搏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小于RVA起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对SS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作用优于RVA起搏.  相似文献   
6.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49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在存活的婴儿中发生率约占0.8%,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先心病病儿出生[1].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先心病已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而作为首选治疗方法.2004年3月~2005年9月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497例先心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意义;进一步探讨心电图V1导联中P波双向和P波负向对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是否有所不同。方法入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大于6个月的患者185例,在医院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并随访。PTFV1≥40mm×ms为PTFV1异常组,PTFV1<40mm×ms为PTFV1正常组,心电图PTFV1异常组再分为V1导联P波负向组和V1导联P波双向组,分别比较2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TFV1正常组相比,心电图PTFV1异常组无主要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心电图PTFV1异常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无主要事件发生率无差别。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PTFV1异常(HR2.721,95%CI1.237~5.987,P=0.013)是主要终点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心电图PTFV1异常是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心电图PTFV1异常中V1导联P波负向的患者和V1导联P波双向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没有差别。分析心电图PTFV1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8.
9.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明了10 μmol/L催产素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h2在催产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共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2周;催产素诱导组:10 μmol/L催产素连续诱导培养2周;人参皂苷Rh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0.5,1,2 μmol/L人参皂苷Rh2,培养24 h后加入10 μmol/L催产素,连续诱导培养2周。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催产素诱导组的细胞部分细胞体积变大,部分细胞密集重叠生长,随人参皂苷Rh2剂量增大细胞密集重叠生长的范围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催产素诱导组和人参皂苷Rh2低、中、高剂量组中心肌肌钙蛋白T,连接蛋白43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人参皂苷Rh2剂量增大而阳性表达增强,并显著高于催产素诱导组(P < 0.05)。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催产素诱导2周后,催产素诱导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游离钙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 < 0.05),而人参皂苷Rh2处理组的荧光强度高于催产素诱导组,与剂量呈正相关(P < 0.05)。结果证实,人参皂苷Rh2在体外可显著增强催产素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的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循证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降低局部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PCI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每12h注射1次,7天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同样的常规护理下,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结合循证护理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疼痛程度及护理操作满意度。结果两组均未发现皮下硬结。观察组瘀斑发生率[6.7%(2/30)比23.3%(7/30)],局部疼痛发生率[6.7%(2/30)比73.3%(22/3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局部的瘀斑、疼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