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原发心脏DLBCL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8岁,初期临床表现为反复活动后胸闷、气喘,后突发晕厥,行心脏肿瘤切除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病理提示DLBCL,予以R-CHOP方案化疗8次。随访至截稿前,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结论:原发心脏DLBCL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通过尸检或术后病理发现;治疗上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手术辅助治疗;总体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脑水肿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许多疾病均可以引发或伴发脑水肿。脱水和利尿是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关键,甘露醇联合利尿剂是临床常用的方案,通过对现有临床研究分析,与呋塞米相比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作用效果更强,同时可以有效减少甘露醇的用量,降低甘露醇造成的肾脏损伤发生率,促进神经元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宋明月  刘沁华  丁刚  吴燕明 《安徽医药》2022,26(6):1193-1196
目的探讨伴嗜酸粒细胞( EOS)增多的外周 T细胞淋巴瘤( PTCL)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2018年 7月收治的 1例及国内外近 5年文献报道确诊的 14例伴 EOS增多的 PTCL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15例病人中高龄者多见, Ann Arbor分期晚,结外有多处组织侵犯,大多数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位于中高危组。除 1例失访外,化疗组( n=12)总生存时间[ 10.00(6.50,32.13)个月]与对症治疗组(n=2)总生存时间(分别为 11.00个月, 14.0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一线方案化疗组( n=10)总生存时间[10.00(7.50,26.37)个月]与二线方案化疗组( n=2)总生存时间(分别为 2.50个月, 50.00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 mmol/L褪黑素与1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作用于HL-60细胞,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后进行试验。以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CCK-8的方法检测药物的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HL-60细胞,细胞逐渐出现凋亡,其抑制率24 h、48 h和72h分别为0.31±0.02,0.57±0.06和0.83±0.04,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比例为15.67±2.38%,26.93±1.60%和50.13±1.76%,其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0.98±0.46%,58.96±6.05%和83.80±2.48%;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9.3±0.5%、75.2±0.1%和85.3±0.1%),S期细胞减少(20.1±0.1%、23.2±0.5%和9.2±0.2%),均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P〈0.05)。结论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诱导其分化,影响其细胞周期,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褪黑素组或全反式维甲酸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继发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89例疑似感染的AL患者,分别测定并记录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网织血小板(RP)百分比、腋下温度(T).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进行诊断价值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RP百分比与重症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RP百分比在诊断AL继发感染及重症感染时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他传统炎症指标;RP百分比与CRP或PCT联合诊断感染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高;RP百分比<9.76%的重症感染组患者40 d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RP百分比≥9.76%的重症感染组患者(P<0.05).结论 相较于传统炎症指标,RP百分比在诊断AL患者继发感染及重症感染时诊断价值最高,与CRP和(或)PCT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L患者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率.RP百分比可作为预测死亡风险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探讨成年人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9家医疗中心确诊的86例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86例成年LAHS患者中男性50例(58.1%),女性36例(41.9%);患者中位年龄57岁(19~76岁),中位总生存(OS)时间1.67个月(95% CI 0.09~3.24个月),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8例,67.44%)。基于MaxStat算法,患者年龄、清蛋白、血肌酐、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4岁、30.1 g/L、67 μmol/L、1 045 U/L、4.58 g/L和72×10 9/L。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乳酸脱氢酶、清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LAHS病情凶险,进展快。年龄≥64岁、乳酸脱氢酶≥1 045 U/L、纤维蛋白原≥4.58 g/L、清蛋白<30.1 g/L的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褪黑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NB4细胞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褪黑素(MLT)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增殖、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1 mmol/L的MLT与1 μmol/LATRA联合作用于NB4细胞,1 mmol/L的MLT和1 μmol/LATRA作为对照组,药物作用24、48、72 h后进行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的表达阳性率,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 MLT联合ATRA作用于NB4细胞24、48、72 h后,促进细胞的凋亡率为16.23%±0.38%、31.03%±0.51%和55.65%±2.68%,细胞表面CD11b的阳性率为22.66%±0.36%、57.31%±3.12%和81.74%±0.47%,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则表现为G1期细胞增多(68.1%±0.3%、73.3%±0.4%和83.2%±0.2%),S期细胞减少(23.1%±0.1%、23.2%±0.5%和8.2%±0.1%),均优于单用MLT组或ATRA组(P<0.05).结论 MLT和ATRA联合用药的作用优于单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为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这一观察过程中分别选择内科医生20名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内科住培后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内科住培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住培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的提升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内科实习医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内科医疗水平的提升,且对该种教学模式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mmol/L,48h和72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因及临床特征对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淮海淋巴瘤协作组(HHLWG)中5家医疗中心确诊的104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统计量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用于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2例(50%),中位生存时间为2.13月,最常见病因为EBV感染(35.7%),其次为淋巴瘤(18.2%)。基于MaxStat统计量计算出年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和血肌酐(C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0岁、2.27 g/L、150×10~9/L、2.87 mmol/L、30.3 g/L和56μmol/L。不同病因所致HLH的总生存期(OS)不同,其中淋巴瘤相关HLH(LAHS)和EBV感染相关HLH(EBV-HLH)患者5年OS分别为15.8%和3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LB、Cr和FIB是成人HLH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BV感染是成人HLH最常见的发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