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性平足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而就诊的47例(94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长屈肌腱病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27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0足),肌腱断裂组(C组,27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侧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足内侧纵弓相关参数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heel pitch angle, HPA)、距骨第一跖骨角(tarsal and 1st metatarsal angle,TM1),并结合3组间年龄、病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平均年龄(49.9±9.2)岁,病程(4.7±2.6)年,HPA 21.9°±3.3°,TM1 2.5°±2.2°;B组平均年龄(56.2±9.2)岁,病程(16.2±7.4)年,HPA 16.8°±3.5°,TM1 6.5°±3.2°;C组平均年龄(54.7±8.0)岁,病程(20.9±4.4)年, HPA 11.5°±3.6°,TM1 11.2°±4.9°;3组间上述参数比较有差异。测量HPA4°者:A组5/27足,B组30/40足,C组27/27足,3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其严重程度与RA平足呈正相关,且受年龄及病程双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外侧壁三维形态学特征及跟骨解剖型钢板的匹配度.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100例(男50例,女50例)保留正常跟骨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薄层原始数据.采用表面重建法(SSD)重建跟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提取跟骨;应用三维空间点、线二元素结合的测量模式进行跟骨外侧壁相关参数的测量;并模拟和观察常用跟骨解剖型钢板的置放情况. 结果 本研究中男性组跟骨外侧壁的长度、高度、跟骨前部高度及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平均分别为(80.4±3.8)、(45.4±3.0)、(24.2±2.2)、(29.3±3.1)mm;女性组平均分别为(69.5±4.2)、(36.2±3.1)、(21.1±1.1)、(23.5±2.5) 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跟骨前部长度平均为(21.3±1.5) mm,女性组平均为(21.1±1.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Gissane角和B(o)hler 角平均分别为128.4°±11.7°、51.2°±6.1 °,女性组分别为124.3°±8.6°、58.3°±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钢板匹配度分析中,不同类型钢板均可较理想地贴附骨面,但仍有部分钢板需剪切或折弯. 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跟骨骨折的解剖复位标准及畸形愈合矫形术前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对跟骨解剖型钢板匹配度的深入认识可协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内置物并正确置放.  相似文献   
3.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5 月至2011 年6 月应用PFNA治疗102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 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 组: 外侧壁骨折组(A 组, 41 例, 其中AO/OTA 31-A2 型5 例, 31-A3 型36 例), 外侧壁未骨折组(B 组, 61 例, 均为AO/OTA 31-A2 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 天数, 根据术后2 周的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外侧壁爆裂情况。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 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 组手术时间为(56±8)min、术中出血量为(238±21)ml、住: 天数为(17±3)d, 均高于B 组的(45±6)min、(175±11)ml、(15±3)d, 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 线片示A 组8 例(19.5豫, 8/41)、B 组3例(4.9豫, 3/61)发生外侧壁爆裂;而术后CT三维重建示A组36 例(87.8豫, 36/41)、B 组45 例(73.8豫, 45/61)发生外侧壁爆裂。82 例患者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6~35 个月, 平均19.5 个月。随访时间在1 年以上有56 例, FRS 评分: A 组为(64.2±4.8)分, B 组为(76.5±7.9)分。结论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 容易造成股骨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加重外侧壁损伤, 影响患者髋部功能恢复。CT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该类医原性创伤。  相似文献   
4.
感觉功能是角膜的突出特征.角膜感觉神经是眼表的重要结构,对于维持角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应用非甾体抗炎剂等均有可能造成角膜感觉神经的损伤.本文就角膜感觉神经的解剖、功能,角膜知觉检查法,角膜感觉神经的损伤原因、修复与再生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更好地开展角膜感觉神经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背景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过去,关于解剖复位的标准,诸多学者均基于X-ray的测量模式而提出,但在该测量模式下较难建立统一、标准的摄片视角,其研究结果缺乏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集100例(男50例、女50例)含有正常踝关节的16排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及表面重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 SSD)重建出踝关节周围骨性结构的二维、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将踝关节三维图像中各构成骨分离;再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测量模式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 结果 本研究中,外踝尖到内踝尖距离、外踝尖到胫距关节面距离、内踝尖到胫距关节面距离,男女性组分别为(22.83 ± 1.12)mm、(12.84 ± 1.09) mm、(61.18 ± 2.03) mm 和(20.16 ± 1.00)mm、(10.30 ± 1.05)mm、 (53.00 ± 1.40)mm,上述参数与性别、身高、体重存在相关性(P < 0.05)。而外踝尖到内踝尖平面的垂直距离,外踝尖到内踝尖连线与胫距关节面的夹角,外踝、内踝、胫距关节间隙等参数与性别、身高、体重无相关性(P > 0.05),本组100例平均值为(9.93 ± 0.29)mm、(10.01 ± 0.38) ° 、(1.94 ± 0.16) mm、(2.78 ± 0.19) mm及(3.14 ± 0.15) mm。 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踝关节周围创伤的解剖复位标准及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本研究的测量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可靠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术后三维形态学特征与踝-后足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按预设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退出标准,收集来自五所医院的1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及CT薄层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容积重建法观察跟骨距下关节面的恢复状况;采用表面重建法结合三维组合式测量模式测量跟骨形态学相关参数;将观察及测量结果与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女性组的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与AOFAS评分无相关性。男、女性组Gissane角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B?hler角呈正相关。在距下关节面平整性观察中,关节面完全恢复平整有38例,其中AOFAS评分优良率为89.5%(34/38);关节面不平整组有108例,优良率为90.7%(98/10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跟骨骨折后的Gissane角、B?hler角对踝-后足功能恢复的影响较大;而跟骨长度、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及跟骨距下关节面的平整性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