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与不足.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12例闭合性单侧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6~58岁,平均37.2岁;左侧5例,右侧7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A型8例,ⅡB型1例,ⅡC型1例,ⅢAC型1例,Ⅳ型1例.均为新鲜骨折.采用外踝尖至第4跖骨基底连线的皮肤切口,直视跟骨后关节面及跟骨前结节并对骨折块行解剖复位,以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及CT 证实骨折愈合后,于门诊行钢板螺钉去除术.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12~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无切口及钉道感染发生.关节面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1例ⅡA型骨折患者术后跟骨外侧壁骨突形成致腓骨肌腱卡压,行走时疼痛明显.12例患者术前B(o)hler角平均为11.9°±9.4°,术后平均为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2,P<0.01);术前Gissane角平均为86.8°±7.7°,术后平均为115.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9,P<0.01).术后疗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平均为91分(68~100分).结论 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关节面复位满意且固定可靠及随访效果好等优点,且无需二次住院即可行固定物去除术,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为手术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提供了又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0例(1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男117例(127足),女13例(13足);年龄17~73岁,平均42.3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49足,Ⅲ型75足,Ⅳ型16足.手术采用跟部外侧“/\”形小切口,即跟腱前缘直切口和跗骨窦斜切口,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栓加压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和跟骨CT扫描,测量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内翻角、距下关节面骨折移位距离、跟骨高度、中点宽度、长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平均出血量(194.24±104.17) ml,无一例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及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45~86 d,平均(54.51±20.38)d.手术前、后B(o)hler角分别为6.27°±11.81°、27.21°±8.28°,Gissane角分别为108.36°±21.77°、117.47°±12.93°,跟骨中点宽度为(47.35±5.85) mm、(35.96±4.14) mm,高度为(39.79±5.85) mm、(47.64±3.83) mm,长度为(78.30±5.81) mm、(79.41±5.30) mm.Maryland足部评分为42~100分,优71足,良59足,可7足,差3足,优良率92.86%(130/140).AOFAS踝-后足评分为45~100分,优76足,良58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5.71%.术后12足踝关节内外翻活动较健侧受限5°~8°,其中3足于术后1年发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结论 外侧“/\”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显著减少伤口并发症,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和距下关节面平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跟骨前部解剖测量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个案化内固定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解剖测量法和多层螺旋CT法,测量40只成人跟骨前部湿性标本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解剖测量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32±2.76) mm,最小长度(9.01±1.88) mm,最大宽度(27.60±2.91) mm,最小宽度(20.35±1.78) mm,最大高度(28.75±2.33) mm,最小高度(19.64±1.93) mm.螺旋CT法测得的跟骨前部最大长度(28.11±3.03) mm,最小长度(9.32±1.32)mm,最大宽度(27.69±2.19) mm,最小宽度(21.10±1.56) mm,最大高度(27.99±2.77) mm,最小高度(18.98±2.34) mm.两种测量方法获得的数据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的数据反映了跟骨前部的实际大小.术前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并给予三维重建,可以客观地获得跟骨前部的基本数据,直观显示了跟骨前部的立体形态.根据测量的数据制定个案化置钉方案,提高跟骨骨折内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跟骰关节面的形态特征,为跟骨前部内固定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笔者自2013-01—2015-06解剖40只成年人足踝部标本,分为男、女2组(男22只,女18只)。每只标本来源于不同个体,不分左右侧别。以跟骨长轴作为解剖测量基线,解剖观察跟骰关节面形状,测量跟骰关节面水平横径和最大横径,测量并计算后斜角。分析测量指标与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之间关系。结果测量结果显示,男性组跟骰关节面的水平横径为(25.03±1.37)mm,最大横径为(31.24±2.13)mm,女性组水平横径为(23.51±2.11)mm,最大横径为(27.39±1.87)mm。2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09;t=6.003,P0.001)。男性组和女性组的后斜角分别为(23.03±1.71)°和(20.6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9,P=0.001)。结论跟骰关节面是一个不规则的倾斜关节面。自跟骨前部外侧向内侧置钉,关节面的后斜角决定进钉方向,水平横径和最大横径决定进钉长度。按照研究结论和方法置入合适长度螺钉,能避免螺钉误置入跟骰关节,也可以避免由于螺钉过长而损伤跟骨内侧的肌腱、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三维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5年6月期间18例19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12例13足,女6例6足;年龄23~62岁,平均43.3岁;按Stephens-Sanders跟骨畸形愈合分型:Ⅰ型3足,Ⅱ型7足,Ⅲ型9足。根据跟骨畸形愈合类型,结合术前三维形态学评估,选择相应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采用表面重建法重建出跟骨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拓扑窄区分割技术将图像中各构成骨分离,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组合式跟骨三维测量体系进行跟骨形态学评估。参数指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电话预约门诊就诊的方式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获得平均19.1个月随访,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足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1.4±6.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7.4±7.6)分。术前B?hler角、Gissane角平均分别为(17.5°±5.6°)、(96.6°±9.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4.2°±3.2°)、(124.1°±8.9°),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末次随访的跟骨轴长、跟骨后关节面高度、跟骨后关节面长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跟骨三维形态学评估是评判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术后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结果可为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矫形手术计划提供了一组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sustentaculum tali,ST)解剖特点及跟骨后距下关节面ST螺钉固定恒定骨折块(constant fragment,CF)的安全入口位置和植入方向。方法从2016年1月—4月收治并行足踝CT扫描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中,纳入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41.0岁。骨折侧别:左侧16例,右侧17例。将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跟骨三维模型;测量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及高度、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ST螺钉入口(P’点)位置、植入角度相关参数以及ST螺钉长度。比较不同性别及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跟骨ST上缘长度为(16.60±2.23)mm、下缘长度(20.65±2.90)mm、中线长度(20.56±2.62)mm、中线高度(9.61±1.36)mm,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23.43±3.36)°。P’点至跗骨窦最低点垂直距离为(3.09±1.65)mm、水平距离为(14.29±2.75)mm,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以及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分别为(11.41±3.22)、(6.59±2.22)、(34.58±3.75)mm。ST螺钉与足底平面成角(–1.17±2.07)°、前倾角(16.18±2.05)°。ST螺钉长度为(41.64±3.09)mm。其中,男性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和高度,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ST螺钉前倾角及长度,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以上测量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复位后采用经跗骨窦最低点平行足底后方约14 mm、上方约3 mm确定入口,男性前倾约17°、女性前倾约15°植入ST螺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微创操作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194例急性闭合跟骨骨折患者(214足),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微创操作暴露、跟骨钢板固定。术前、术后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94例均获得随,时间12~30(14.8±4.8)个月。切口坏死感染率为7.01%。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35%。Bhler角术前为5.6°±9.7°,术后矫正为30.1°±5.1°;Gissane角术前为90.5°±11.2°,术后矫正为120.3°±6.4°。术后1年按Maryland Foot Score系统评价疗效:优90足,良103足,可18足,差3足,优良率为90.19%。结论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外科微创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切口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 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 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 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 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评价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42例和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7.9±2.6 d、26.4±3.1 d);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也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缩短(分别为74.3±6.4 d、92.1±8.3 d);两组患者Bohler角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Bohler角术后为28.4±4.9,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术后为21.4±5.1;在跟骨宽度恢复情况方面,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较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好,术后分别为30.0±1.4 mm和32.1±3.1 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HSS评分,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组为89.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比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具有更短的住院和愈合时间,但总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应用跟骨钢板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6~50岁,平均38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1例。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6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深部感染,1例于骨折愈合后取内固定时发生切口小范围坏死;无骨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1例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6例,良6例,可1例,总优良率为92%。结论: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6hler角和Gissane角、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至2009年10月,共收治跟骨骨折427例,其中开放性跟骨骨折22例,有15例15足获随访,男9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34.7岁。跟骨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6例,Ⅳ型4例;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5例。按照OCIS分型,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3例。所有患者急诊行伤口清创,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根据伤口情况I期闭合或临时覆盖,患肢临时固定,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行跟骨骨折复位内固定。随访是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1个月,平均16.4个月,AOFAS评分(74.6±10.4)分(58~94分),有4足需要筋膜瓣或皮瓣覆盖伤口。有5例发生浅表感染,其中有4例为GustiloⅢ型,2例深部感染和1例骨髓炎,无患者需要截肢治疗。结论:开放性跟骨骨折如果早期合理清创,认真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把握内固定的时机和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深部感染和骨髓炎发生率。另外,对于GustiloⅢ型和OCISB型骨折,应避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8例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患者(32足)行外侧小切口,采用骨圆针牵引、撬拔、复位、固定治疗.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24足,良7足,差1足.结论 外侧小切口螺纹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复位较好,愈合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剑涛  郑雷 《中国骨伤》2007,20(7):486-487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约75%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在很多方面存在争论。对跟骨骨折的治疗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共手术治疗跟骨骨折12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Methods: Manual reduction, rectification of deformity, and cold compres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used preoperatively to relieve swelling and pain. A small incision was made to expose the articular facet and to perform anatomic reduction and plate fixation. Self-made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eutics were applied postoperative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wound to accelerate bony union. Results: All the 4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1 year postoper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Maryland scoring system,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87.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atively mild injury, reliable fixation, good recovery, and rare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9足)波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采用足外侧入路行关节面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获7—14个月随访,参照Maryland的评分系统,优10足,良8足,可1足。结论应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较好的效果,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受伤机制、临床分型、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70例(83足)闭合性新鲜跟骨骨折患者,男45例,女25例;年龄18~62岁,平均38.3岁.骨折根据Essex-Lopresti分类:关节外骨折20足(前突骨折5足,体部骨折9足,结节部骨折3足,内外侧突骨折3足),关节内骨折63足(舌状骨折25足,关节压缩型骨折38足).63足关节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0足,Ⅲ型21足,Ⅳ型12足.采用常规足外侧"L"形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50足,微创切开复位螺钉固定20足,撬拨复位克氏针(或加螺钉)固定13足.20足骨缺损>2 cm3,行骨移植治疗.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70例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70例患者83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3±11.0)分(48~100分).20足关节外骨折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8.1±2.6)分(90~100分),无并发症发生.63足关节内骨折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7.8±11.4)分(48~100分).并发症包括:切口皮缘坏死2足,经换药后创面闭合;腓肠神经损伤4足;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0足.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术前慎重评估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类型、程度,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关节外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72例,男61例,女11例;年龄19~54岁,平均39.7岁;病程1~17d,平均9.7d。术前术后行X线片和CT检查。根据Sanders分型:Ⅲ型40例,Ⅳ型32例,均采用外侧切口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2例均获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38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跟骨骨折的评分标准:优14例,良38例,中9例,差11例。切口不愈合5例,距下关节炎3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以使距下后关节面得到良好复位,是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武勇 《中国骨伤》2017,30(12):1077-1079
<正>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左右,也是致残率很高的骨折之一~([1])。早期伤口处理、长期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再手术等都是跟骨骨折常见的问题。跟骨骨折的治疗很有挑战性,也有很多争议。近年来微创治疗跟骨骨折有增加的趋势,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1跟骨骨折的发病机制及分型多数跟骨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以高处坠落伤  相似文献   

20.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设计的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骨折按照Sanders分型:Ⅲ型12例(Ⅲ型2例,Ⅲac型6例,Ⅲbc型4例),Ⅳ型9例.术后随访包括临床检查、问卷式调查、摄x线片及应用三维动态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压力分析.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足踝功能评分. 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拔出及断钉.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6例,良9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结果提示无一例发生创伤件平足,患足躅趾、第1~5跖骨头平均峰值压力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部平均峰值压力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患肢早期负重锻炼,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