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对椎间盘自发性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日本大耳兔9只,雌雄不限,平均体质量2 kg。将兔处死后取脊柱髓核组织,经消化、分离、培养后获得传代髓核细胞,将生长良好的髓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根据不同时效的低氧环境将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常氧浓度下培养6 h)、低氧6 h组(2%O2浓度下培养6 h)、低氧12 h组(2%O2浓度下培养12 h)、低氧24 h组(2%O2浓度下培养24 h)和低氧48 h组(2%O2浓度下培养48 h)。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3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3)及水通道蛋白3(AQP3)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髓核细胞凋亡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各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低氧12、24和48 h组比较,低氧6 h组细胞凋亡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氧各组细胞HIF-1α和ASIC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AQ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低氧12、24和48 h组比较,低氧6 h组HIF-1α和ASIC3 mRNA表达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短时间低氧环境可以促进髓核细胞凋亡,从而加速椎间盘突出组织自发性吸收进程,其机制可能与HIF-1α和ASIC3的表达增加及AQP3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霉菌性食管炎多因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因营养不良、年老体衰、消耗性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继发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等真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吞咽异物感、胸骨后不适、反酸恶心、上腹不适感及厌食。胃镜检查示:食管出现不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文中主要用于治疗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笔者根据仲景提示,临床上配合针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显著。针刺常取天枢、中脘、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内庭6穴,采取相应的补泻方法。患者某,男,39岁,2008年9月23日诊。腹部胀满,时黏液脓血便3年余。初次发病,腹痛,大便色黑带黏液,经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后症状消失。3年来每遇饮食不节、受凉发作,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同时灌肠治疗,停药后易复发,患者求诊中医。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应用小针刀配合中药药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药枕治疗。结果 85例患者中治愈56例,好转2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65%。结论小针刀配合中药药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7~92岁,中位数6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腰椎管狭窄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4例。病变节段L3~44例,L4~534例,L3~4、L4~52例。合并骨质疏松症5例。观察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中位数26.5个月。术后患者症状缓解、腰椎功能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7.6±1.2)分,术后(3.7±1.0)分,末次随访时(0.8±0.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24.8±4.6)分,术后(8.6±2.3)分,末次随访时(4.6±1.7)分。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术前(9.4±2.3)分,术后(22.6±3.4)分,末次随访时(26.7±3.5)分。术后并发手术节段棘突骨折1例,佩戴硬质腰围进行固定后骨折愈合;并发假体松动并向后滑移1例,无明显症状,未行特殊处理;并发阴茎异常勃起1例,经收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应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有利于症状的缓解和腰椎功能的恢复;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且手术医生应具有熟练的手术操作能力和相当的手术经验,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