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实施了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经过1次手术,4例经过2次手术;8例首次手术为双侧清除引流,1例为单侧.结果 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3±5.7) min,随访期间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6周死于心肌梗塞.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患者,腹膜后入路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是直接、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并探讨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取胆汁胰液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57例为胰胃吻合,79例为胰肠吻合.手术主要步骤:①胰胃吻合术后,在距胰胃吻合口远端5~ 10 cm处行近端空肠胃后壁端侧吻合.②胰肠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口10 cm左右将胃后壁与空肠行侧侧吻合.随后在距胃肠吻合口40 ~ 50 cm处离断空肠,形成游离肠袢;远端封闭后与胆管行端侧吻合;在距胆肠吻合口40~50 cm处与游离肠袢的远端行侧侧或端侧Y形吻合.收集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36例消化道重建(含胰胃或胰肠吻合时间)中位时间为71min(62~97 min),手术死亡率为0;术后并发症为13.2%(18例),包括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2例,胃瘫3例,腹腔感染3例,胰漏4例(3例A级和1例B级胰漏).结论 胆胰分流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2例中男4例,女18例;年龄16~74(平均47.0)岁。患者多以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无症状。超声诊断灵敏度为86.3%(19/22),CT诊断灵敏度为93.8%(15/16),MRI诊断灵敏度为100%(12/12)。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例发生胰瘘,1例发生胰腺残端出血,1例发生胃排空延迟,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10个月至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超声、CT及MRI诊断价值高,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治疗难度大、药物选择少、病死率高,已对全世界的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报道1例危重症患者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多部位感染,使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实现病原学清除和临床改善。1病例报道患者男,32岁,肥胖危重症患者(130 kg,175 cm,BMI 42.45 kg/m2),因腹部外伤致部分肠坏死,急诊行部分肠切除术及近端肠管造瘘手术,术后患者出现复杂性腹腔感染,腹部伤口分泌物和腹水培养均回报CRKP,该患者同时合并急性肾损伤和肝功能不全,行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在校医学生对刮痧认同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不同系别大二、大三的在校医学生120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刮痧认同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某医学院在校生对刮痧认同总分为(18.87±5.17)分,处于低等水平。四项构成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情感性,其次是行为性、认知性,得分最低的是适切性。不同性别、不同系别的医学生在刮痧认同行为维度(P0.05)上均存在差异。结论:在校医学生刮痧认同的程度和水平有待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应开展对刮痧相关知识的普及,在课时安排上做适当调整;学生应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阅读与刮痧相关的信息,积极参与有关刮痧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了解刮痧。  相似文献   
6.
典型的心房扑动(房扑)是右心房内的大折返所致已成共识,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因此,射频消融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并产生峡部双向阻滞,是成功消融典型房扑和减少复发的可靠标志。目前,多采用心房激动顺序或消融部位的双电位技术确定峡部双向阻滞的存在。通过比较房扑成功消融前、后右心房峡部传导时间,从而提出峡部传导时间的延长程度对峡部完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水平在评估多发伤患者急性肠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轻度创伤组(ISS<16分,21例)、重度创伤组(ISS≥16分,19例)。再根据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即AGI 0组12例、AGI Ⅰ组9例、AGI Ⅱ组14例、AGI Ⅲ组5例。同时设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于创伤后第1、3、6天采集外周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清瓜氨酸水平,应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测量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 结果重度创伤组、轻度创伤组第1、3、6天血清血清瓜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第1天重度创伤组低于轻度创伤组(P<0.05),第3天轻度创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较第1天进一步下降,而伤后第6天轻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仍都低于对照组。不同AGI亚组血清瓜氨酸水平随着分级越高,其水平下降越显著(P<0.05)。第3天AGI 0、AGIⅡ亚组血清瓜氨酸水平较第1天均进一步下降(P<0.05)。血清瓜氨酸水平与ICU住院时间、ISS评分、AGI分级、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毒素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有创呼吸机时间、细菌内毒素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血清瓜氨酸≤19.56 μmol/L可能是预测严重创伤后AGI较好的界值。 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对评估创伤后早期肠功能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胰腺癌干细胞,检测其miR-590-3p的表达。方法 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克隆培养ASPC-1、PANC1细胞,检测其单克隆形成、分化及细胞周期、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表面标记物CD24+、CD44+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590-3p的表达。结果 经无血清培养基培养,(0.94±0.53)%的ASPC-1细胞和(0.57±0.12)%的PANC1细胞能存活,呈克隆球样悬浮生长,并可以在体外连续传代。加入血清后细胞球又重新贴壁生长。ASPC-1细胞球G0/G1期比例和CD24+、C44+、CD24+ CD44+的细胞比例及IC50分别为(75.3±5.4)%、0.96%~2.01%、27.52%~34.47%、0.35% ~0.44%和(224.37±5.71) μg/ml,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的(43.7±3.8)%、0.38%~0.42%、17.65% ~ 18.25%、0.05%~ 0.08%、(11.43±2.10) μg/ml(P值均<0.05)。PANC1细胞球G0/G1期比例和CD24+、CD44+、CD24 +CD44+的细胞比例及IC50分别为(80.1±4.7)%、5.31% ~9.84%、72.05% ~93.06%、4.91% ~5.21%、(296.58±4.27) μg/ml,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的(46.1±5.3)%、4.09%~4.97%、47.71%~55.66%、1.48% ~2.63%、(26.17±3.81) μg/ml(P值均<0.05)。ASPC-1、PANC1细胞球miR-590-3p表达分别是亲本细胞的4.67和4.52倍。结论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可以从ASPC-1、PANC1细胞系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胰腺癌细胞球,其miR-590-3p表达上调,该基因可能是胰腺癌干细胞特性维持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对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C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1;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并筛选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前后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利用免疫印迹验证差异表达的波形蛋白;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点21个;选择1.3倍以上的差异点18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包括翻译调节蛋白、代谢酶类、与细胞通讯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细胞结构蛋白、分子伴侣、具有GTPase活性的蛋白及动力蛋白等.波形蛋白在胰腺癌细胞转染Hsstr2基因后表达降低,免疫组化显示波形蛋白主要在低分化的胰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结论 筛选的波形蛋白等差异蛋白可能成为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波形蛋白也可能成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选、鉴定人胰腺癌干细胞,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其差异性基因的表达.方法 运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胰腺癌干细胞(CD24+CD44+ESA+),NOD/SCID鼠移植瘤试验进行肿瘤干细胞特性鉴定.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2.0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胰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分选得到人胰腺癌CD24+CD44+ESA+亚群细胞,占所有细胞的0.8%;5×103个CD24+CD44+ESA+细胞就能成瘤(2/4),而阴性细胞1×105才能成瘤(1/4);CD24+CD44+ESA+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基因芯片杂交获得6553(11.99%)条差异基因,胰腺癌干细胞中5255(9.61%)条上调表达,1298(2.37%)条下调表达.其中差异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代谢、细胞线粒体结构和耐药等多个方面.结论 胰腺癌于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为进一步从干细胞层面研究胰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