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为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坏死患者在插管全麻下行后腹腔镜胰腺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前均有全身中毒症状,Marshall评分均≥2分,Balthazar CT评级D级4例,E级2例。4例经过1次手术,2例经过2次手术;1例行双侧手术,5例经左侧入路施术。结果: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4例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并发结肠瘘,行回肠末端双腔造瘘术;1例腹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入院至首次手术中位时间38.5(11~63)d,首次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84.0±6.7)min。术后随访1个月~3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对于重症胰腺炎并发胰周感染坏死的患者,后腹腔镜行胰周感染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具有入路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技术在一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及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经验。方法 SAP患者1例,男,26岁,术前病程4周余。参考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方法选取体位、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布置Trocar,经腹膜后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结果患者共行2次手术(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60min、45min,术中出血量均为20ml,术后留置3根腹腔引流管。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顺利,2次手术后住院48d。右侧术中损伤后腹膜,左侧术后并发腹膜后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后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入路直接、操作简便、坏死组织清除彻底、不入腹腔、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主要有:胰腺或胰周坏死感染,包裹性坏死感染,有症状的包裹性无菌坏死,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脓肿,直径>6cm、有增大趋势或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长期不愈的腹膜后残腔感染.目前基本的术式是胰腺坏死清除引流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后入路,引流脓液及清除坏死组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SAP患者1例,男,38岁,术前病程14 d.参照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方法选取腰桥位,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布置Trocar,经腹膜后引流置管、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结果 手术时间80 rain,术中出血量为25 ml,术后留置3根腹腔引流管.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较顺利,术后第13天再次行左下腹脓肿引流.结论 对于SAP患者来说,后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入路直接、操作简便、坏死组织清除彻底、不干扰腹腔、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2015年采取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治疗的44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既往采用经腹部切口入路清除坏死组织后持续闭合冲洗治疗56例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再次手术率、死亡或放弃治疗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vs.58.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9%vs.33.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胰腺坏死并感染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效果可靠,且较开腹手术恢复快、创伤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经腹膜后入路微创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21例,其中采用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6例;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15例。结果本组21例均顺利完成微创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行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的6例患者,术后引流通畅,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拔管时间平均(8.2±2.1)d。行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的15例患者中,接受1次手术者4例,2次手术者9例,3次手术者2例。其中术后1d出血1例,术后7d出现结肠瘘1例,术后6月出现假性囊肿1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拔管时间平均(15.2±3.1)d。结论对于合适的病例,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或经腹膜后入路CT引导下穿刺引流+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易于重复施行及引流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手术方式与常规上腹入路的胰腺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腹膜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既往无基础脏器功能障碍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上腹和侧腹联合入路,40例行传统上腹入路。比较两组入选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后并发症、新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比较结果显示,传统上腹部入路组与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腹联合侧腹入路组术后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率(3/36 vs 11/40,P=0.031)、再次手术干预率(10/36 vs 22/40,P=0.016)和病死率(4/36 vs 12/40,P=0.044)均低于传统上腹部入路组。结论上腹联合侧腹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是胰腺炎引起的后腹膜感染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再次手术干预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笔者对4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在超声定位下经侧腹壁切开进行腹膜后坏死组织及脓肿清除、引流术。结果:4例均治愈出院。合并结肠瘘1例,持续引流治愈;合并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笔者体会经侧腹路腹膜后切开引流治疗SAP合并腹腔感染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胆源性SAP并发胆管炎急诊手术6例,非胆道梗阻性1例因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采用腹膜后入路引流。非胆源性SAPl9例的手术时机方面:急性炎症反应期手术2例,感染期内手术10例,残余感染期手术7例,手术入路方面:14例采用本组推荐的经左结肠旁沟腹膜后入路有限清除胰体尾或胰头坏死组织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12/26),其中并发结肠瘘2例,十二指肠瘘2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右侧腹膜后积脓导致高热不退2例。22例治愈,1例十二指肠瘘带管出院随访中,1例十二指肠瘘自动出院,死亡3例(11.5%),术后住院时间20~120d不等。结论正确地把握SAP的外科手术时机,采取经腹膜后入路的有限清除加置粗管冲洗引流,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均发挥重要作用。病程早期,可用于降低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腹腔压力。合并胆囊结石时,可在本次住院期间、处理局部并发症时或二次住院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时,可通过腹膜后入路、经腹腔前入路实施完全腹腔镜或腹腔镜辅助下坏死组织清除术,应遵循延期手术原则。病程晚期,也用于晚期局部并发症的处理,包括胰腺假性囊肿及包裹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腹腔引流时机及引流方式选择。方法对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腹腔或胰周积液,同时予以生长抑素、抑酸、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32例患者中,3例因后期胰腺感染性坏死,引流管堵塞,行外科手术干预,2例治愈,1例术后因真菌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另有3例置管引流患者死于相关并发症,共28例治愈,总治愈率为87.5%(28/32);总病死率为12.5%(4/32);引流时间7-60 d,平均28 d,引流次数1-4次。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腹腔或胰周积液时,腹腔及小网膜囊内置管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选择恰当的病例,可以避免传统的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对胰腺腺泡细胞胀亡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8)和SAP组n=24)。SO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肠管,SAP组大鼠采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3%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模型。建模成功后,将SAP组大鼠随机均分为6、12及24h组,每组8只,分别于上述时点处死大鼠,取静脉血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以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HMGB1浓度,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胀亡百分比。结果SO组大鼠的胰腺腺泡结构完整,偶见单个炎症细胞浸润。SAP.6h组可见胰腺腺泡肿胀、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SAP-12h组及SAP.24h组见胰腺病理学损伤加重,部分腺泡细胞坏死,间质血管瘀血,局灶坏死,且随时间延长病理学损伤加重。3个SAP亚组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和胰腺腺泡细胞胀亡百分比均高于SO组(P〈0.01),且随时间延长,SAP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和胰腺腺泡细胞胀亡百分比均增高(P〈0.05)。24h内SAP大鼠的血清HMGB1浓度与胰腺腺泡细胞胀亡百分比呈正相关r=0.846,P〈0.01)。结论SAP时,HMGB1在介导炎症反应的同时,可能诱导胰腺腺泡细胞胀亡,从而参与SAP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局部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0月行B超引导下PCD治疗SAP局部并发症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液体积聚14例,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胰腺脓肿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并检查穿刺液是否伴感染,观察引流后临床症状、引流效果和影像学的改变。结果:42例中,14例急性液体积聚均治愈(100%),但有2例发生胰周感染,1例出现肠外瘘,无死亡;无菌性胰腺坏死12例中治愈9例(75.0%),3例发生胰腺感染并手术,死亡1例;感染性胰腺坏死9例中治愈2例(22.2%),4例引流效果差而手术,死亡2例,3例放弃治疗;包裹性坏死感染1例PCD后囊内出血急诊手术后死亡;4例胰腺脓肿治愈1例(25.0%),3例中转手术,无死亡。2例胰腺假性囊肿分别于第1,2个月后治愈拔管。结论:B超引导下PCD便捷安全,在治疗SAP不同局部并发症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对部分SAP局部并发症,B超引导下PCD可避免传统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病例资料共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结果 全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为46.3 min,平均住院时间11.2 d。术后出现胰液外渗并腹腔感染1例、胰瘘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胰腺假性囊肿引流管放置时间平均45.5 d(36~92),拔管后有3例胰腺假性囊肿复发,需行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结论 腹腔镜下外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是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慢性胰腺炎合并Ⅰ、Ⅲ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典组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勺式组28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经典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8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9例。勺式组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合并Ⅰ型胰管结石16例,合并Ⅲ型胰管结石12例。经典组患者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吻合,胰肠吻合采用胰腺空肠端侧套入式吻合,放置胰管支撑管。胆肠吻合采用空肠与胆总管端侧连续吻合。勺式组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作Kocher切口,游离十二指肠,采用“四边法”向胰头方向切开胰管。距离十二指肠边缘1cm处切除胰管前方的胰腺组织,暴露胰头部的各分支胰管,取尽结石,沟通主胰管。对合并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必要时可剖开胰体尾部的胰管取石。消化道重建采用胰勺面空肠Roux—en—Y吻合术。采用门诊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结果术中经典组2例患者改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勺式组1例患者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典组实际施行手术人数为26例,勺式组为29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在术后2周左右得以改善。经典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5±1.6)h,出血量为(460±88)mL,术后住院时问为(18.0±3.5)d,住院费用为(7.8±2.1)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勺式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0)h,出血量为(120±36)mL,术后住院时间为(9.5±2.9)d,住院费用为(3.9±1.2)万元,并发症发生率为3.4%(1/29)。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58,11.365,6.325,8.647,x2=3.976,P〈0.05)。53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6个月至5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经典组患者中24例获得随访,其中2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微腹痛,1例腹痛剧烈,诊断为胰肠吻合口处胰管开口狭窄,经再次手术切除部分胰体组织后缓解;19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2例病情好转或血糖恢复正常。勺式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2例术后轻微腹痛,疼痛时间较为短暂,未行处理;2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6例血糖恢复正常。结论对慢性胰腺炎并Ⅰ、Ⅲ型胰管结石的患者,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勺式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及胰周坏死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治疗后观察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而对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胰腺感染者51例,感染率为42.50%,其发生率与患者低氧血症、血淀粉酶、血钙、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胰腺坏死组织和腹水经病原菌培养得到85株病原菌,构成比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低氧血症、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糖尿病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入路经皮肾镜下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采用腹膜后入路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6例,均先行腹膜后途径PCD治疗5~36 d,进一步行经PCD窦道的经皮肾镜坏死清除、引流治疗.结果 3例病人接受1次肾镜治疗,2例接受2次治疗,1例接受3次治疗.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病死.1例半年后形成假性囊肿.结论 病例选择合适情况下经腹膜后途径经皮肾镜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紧密连接蛋白1(ZO-1)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SAP微血管损伤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关系。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SO组大鼠开腹后仅翻动胰腺;SAP组大鼠开腹后,以逆行胰胆管微泵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制备SAP模型。2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后6、12及24 h各处死8只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外周血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ZO-1蛋白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评分;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Z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同时点与SO组比较,各时点SAP组的血清淀粉酶、胰蛋白酶、IL-8、TNF-α及ZO-1蛋白水平均较高(P〈0.05)。SAP-6 h组和12 h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24 h组(P〈0.05);SAP组内大鼠的胰蛋白酶、IL-8和ZO-1蛋白水平均随时点延长逐渐升高,各时点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内3个时点组间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SAP组血清ZO-1蛋白水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b=0.96,P〈0.05)、血清淀粉酶水平(b=0.87,P〈0.05)、胰蛋白酶水平(b=0.72,P〈0.05)及IL-8水平(b=0.69,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TNF-α水平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时点SAP组大鼠的胰腺组织损伤程度重于SO组,且随时间延长,SAP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损伤加重;SAP-12 h组和24 h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6 h组(P〈0.05)。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SAP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间及毛细血管壁的ZO-1蛋白颗粒数量减少,且在毛细血管中的表达不连续。结论在SAP的进程中,血清中ZO-1蛋白的水平上升,同时其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呈下调趋势,表明其与SAP时的胰腺微血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治疗体会。方法 采用LPLD法治疗早期SAP患者28例,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吸尽胰周渗液及清除坏死组织,并置多管腹腔引流、灌洗。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均获治愈,随访1~28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LPLD治疗早期SAP,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可以降低SAP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应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