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英  祁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47-1148
目的:总结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特点以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2003—09/2007—0918例微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病例,术前重视心理及创面准备,术中加强医护配合,术后重点观察皮瓣血运及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按以上处理,术后72h内观察发现皮瓣血运危象5例。皮瓣成活为16例,坏死皮瓣2例。随访6个月恢复手部基本功能,优良13例。结论:微型皮瓣以医生精湛的手术技能为基础,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细致的术后血运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皮瓣成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祁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52-53
目的:探讨小腿中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①选取2002—06/2006-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其中车祸引起小腿中下端软组织缺损5例,外伤后瘢痕溃疡2例,均可见胫腓骨外露。缺损面积3.2cm&;#215;4.5cm~5.7cm&;#215;6.8cm。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及胫前部缺损4例,对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桥式转位修复胫前缺损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内踝部缺损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外踝足跟部缺损1例。皮瓣面积为5.0cm&;#215;8.0cm-7.0cm&;#215;9.0cm。③设计要点:依据创面部位、形状选择腓肠神经、腓浅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小腿后正中线中点向外踝与跟腱中点之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腓骨小头前缘与外踝尖前缘连线,轴心点为外踝上方5.0cm。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轴心线为隐神经、大隐静脉走向相同,轴心点为内踝上3.0~5.0cm。④以轴心线为中心于小腿中近部置入定向柱形扩张器(200~250mL)。隔天开绐微量泵持续冲水,0.5-1.0mL/h,以观察皮瓣无明显苍白为准,一般需14-21d。完成扩张行皮瓣转位时,将神经断端与创面附近皮神经显微镜下作端侧吻合。置冲洗管及负压引流管于皮瓣下,术中及术后冲洗管内滴入地塞米松及有效抗菌药物。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1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例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中途无脱落。①术后皮瓣血运、引流液及创面愈合情况:皮瓣血运良好,均未出现肤色青紫现象,苍白改变,无皮瓣异常肿胀,皮纹消失。术后负压引流通畅.2周后待引流液低于10mL/d且无明显感染时拨管。创面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裂开,供区留下线形瘢痕。②随访1年结果:皮瓣外观不臃肿,有弹性,色泽接近正常,创面无破溃。拆除内固定钢板后骨折已愈合,未出现继发性感染。两点辨别觉为2.0-3.0cm。能负重步行、胜任日常工作和生活需要。供区线形瘢痕不明显。结论:微量泵持续预扩张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在改善骨折及深部组织愈合的同时能够重建皮瓣感觉功能,兼顾供区修复符合现代创伤修复理念,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外伤创面修复及康复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感觉神经端侧吻合术急诊一期修复手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结合康复治疗。36例患者,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2.4cm×3.9cm。其中拇指、示指占63.4%。皮瓣可供面积3.0cm×5.0cm。将神经断端与受区指神经作端侧吻合。结果皮瓣一期愈合32例,术后第1天出现静脉危象3例,经蒂部松解减压后愈合,手术失败1例,随访6个月,感觉恢复S2~S3级,运动良好。结论采用此治疗方法解决多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软组织缺损并能较好恢复功能和感觉,满足现代创伤治疗理念,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创面清创后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先采用抗感染、降血压血脂等基础治疗,再对创面进行有效地清创后行VSD治疗,1~4个疗程后,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植皮术,再用VSD覆盖植皮区,继续1个疗程VSD治疗。结果 11例植皮完全存活,创面愈合,1例80%存活。结论糖尿病常规治疗加VSD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削薄型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皮瓣削薄后带蒂移植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9例,根据术后皮瓣成活状况及手的外形、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月,皮瓣颜色与受区接近,疤痕增生不明显,弹性佳。7例手术后手的外形、功能恢复良好;2例因电烧伤时肌腱、腕管毁损伤严重,术后功能差,6个月后行二期肌腱重建修复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削薄型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腕部深度创面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深Ⅱ度烧伤创面3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7例,根据患者意向分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组、磺胺嘧啶银(SD-Ag)组、削痂组,每组9例。VSD组:维持负压20~60 kPa,持续7~10 d。SD-Ag组:每日外用SD-Ag。削痂组:伤后24 h内削痂并覆盖生物敷料。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定期随访,评估疗效。结果创面愈合时间:VSD组(18.64±3.25)d,SD-Ag组(22.35±3.45)d,削痂组(24.67±3.38)d,VSD组明显短于SD-Ag组及削痂组(均P〈0.05)。随访1年瘢痕评估:VSD组"-"例数显著多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1),"+"~"+++"总例数明显少于SD-Ag组和削痂组(均P〈0.05)。结论 VSD方法可使创面高效引流,清除细菌,进行自溶性清创,操作简单。术后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外形和功能,无明显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用相应趾部分组织移植早期修复指端创面使其既具有良好的外形,又恢复原来的功能,获得精细的专科修复。方法:选择指端部氢氟酸烧伤患者7例,分别采用同侧大趾腓侧半甲瓣移植修复拇指尺半侧创面3例,同侧大趾背侧甲瓣移植修复拇指末节背侧创面1例,同侧第二趾甲瓣移植修复食指末节创面3例。皮瓣面积0.5 cm×1.0 cm~1.0 cm×2.0 cm。吻合趾-指动脉及背侧浅静脉重建血液循环同时缝合相应的神经。监测皮瓣血运、毛细血管回流时间等成活情况、血钙浓度。观察其长度、外形、质地、颜色、指甲生长、罗纹、两点分辨觉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例病例均完成0.5 a以上随访,中途无脱落。皮瓣成活创面一期愈合、血钙浓度正常、疼痛消失、无继发感染。随访0.5 a以上外形与功能满意,指甲同步生长,指端饱满,见罗纹,出汗,两点分辨觉为4~6 mm。有痛、温觉,冬季无冻伤发生。供瓣区见趾甲缺如但无继发性破溃、运动无障碍。结论:氢氟酸烧伤创面早期手术是终止进行性损伤有效方法,趾甲瓣移植修复指端指甲缺损是理想的手术方法。受供区解剖变异的影响较小,不破坏受供区知名血管,手术创伤小,符合循环重建理念,达到精细性专科修复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素瘤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皮肤肿瘤,中国人好发于足部、手掌等肢端部位,其次为头、颈、面部。多数通过区域淋巴结转移至胸腹等脏器,而未发现肿大淋巴结,有肺转移者临床上较少见。作者报道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右足恶性黑素瘤多次复发伴肺转移1例。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体甲皮瓣与冷冻异体健康尸体指骨-关节-肌腱复合体结合的方法,再造拇指8例,外形及功能皆良好,未出现排斥反应,并介绍预防其骨吸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腿内侧皮瓣三种移植方式适应证探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沈国良,唐忠义,陆兴安,祁强,林伟我院自1986年以来,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四肢Ⅱ°烧伤创面共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病例: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9~62岁.烧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