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S)、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以及两者联合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价值.方法:189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CS、CT-CA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符合率,并记录有效X线剂量.结果:18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冠心病156例(82.5%),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采用钙化积分250分作为诊断阈值,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2.9%(67/156)和96.9%(32/33).CTCA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153/156)和72.7%(24/33).CS和CTCA联合时,检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2%(150/156)和87.9%(29/33).结论:钙化积分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特异度;CTC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着很高的敏感度;CTCA联合钙化积分扫描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缺陷病,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要特征,伴有很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1]。50%的FH患者在60岁之前死于心肌梗死[2],对其早期诊断可预防相关的冠心病的发病挽救更多人的生命[3-4]。当累及心血管系统时可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认识这种表现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5]。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U)表现及其在早期脑动脉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脑科中心同时行颅脑MRI和TCDU检查的81例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硬化组(患者组)和无早期动脉硬化组(对照组)。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IAR,14例行MRS和MRA检查;TCDU检查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分析MRI、TCDU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颅内中小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分布特点。结果:81例中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者60例(74.1%),其中58例FLAIR像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272处),主要分布于额叶(39.7%,108/272),其次为基底节区(22.8%,62/272);14例行多体素MRS检查,其中10例为脑动脉硬化患者,均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区域NAA和NAA/Cr、NAA/Cho、NAA/MI下降。89例中TCDU检查提示有病变者59例(72.8%),其中观察组52例(86.7%,5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7/21)。颅内动脉病变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病灶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MRI、TCDU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2和0.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TCDU,是早期脑动脉硬化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TCDU可以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平扫对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提供1种诊断方法.方法 以脑动脉硬化症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测量CT平扫图像上椎动脉的CT值、径线值、偏移中线程度.结果 观察组CT值及径线值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39.24 ±7.68) Hu和(37.95±6.66) Hu,(4.44±1.57) mm和(4.17±1.48)mm(P均<0.05).观察组中基底动脉偏移中线34例(51.4%),对照组21例(4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动脉CT平扫显示基底动脉密度增高、直径增宽或偏移中线提示可能为脑动脉硬化症,应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R容积分析及MRS对比研究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者双侧壳核的容积与代谢改变及其相关性,探讨TS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搜集18例儿童TS患者(TS组)及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容积分析软件对T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双侧壳核进行容积测量,采用单体素氢质子MRS对TS患者及对照组壳核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峰下面积大小分别计算NAA/Cr、Cho/Cr值.将测得的NAA/Cr值与壳核的容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S组(左侧壳核:NAA/Cr=1.17±0.15,Cho/Cr=0.81±0.13;右侧壳核:NAA/Cr=1.09±0.09,Cho/Cr=0.78±0.17)与对照组(左侧壳核:NAA/Cr=1.43±0.03,Cho/Cr=0.70±0.12;右侧壳核:NAA/Cr=1.39±0.06,Cho/Cr=0.75±0.10)相比,TS患者双侧壳核NAA/Cr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两侧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S组和对照组左侧与右侧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组与对照组双侧壳核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t=0.536,P>0.05;右:t=1.758,P>0.05).TS组和对照组左侧与右侧壳核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S组:t=1.501,P>0.05;对照组:t=0.481,P>0.05).TS组和对照组双侧壳核NAA/Cr值与容积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壳核可能参与了儿童TS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MRS比容积测量对TS患者的壳核的改变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痉挛(CAS)患者冠状动脉CT(CTCA)表现特点,探讨影响CAS的病理基础。方法:选择临床上具有静息性胸痛或胸闷但冠状动脉造影(CAG)无重度狭窄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对成功诱发了CAS的患者行CTCA检查。CAS患者行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完成后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结果:共有21例患者成功诱发CAS,10例为节段性CAS,11例为弥漫性CAS。10例节段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偏心性斑块;11例弥漫性CAS中8例冠状动脉病变处可见弥漫向心性斑块。节段性组和弥漫性组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CT值 分别为(51±20)HU和(78±30)HU,冠状动脉狭窄率平均值分别为(30±14)%和(45±1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2±7)个月。5例(23.8%,5/21)患者出院后仍有胸部不适、胸痛或类似入院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咽部紧缩感,1例表现为胸痛、胸部压榨感,1例因反复胸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另有1例发生猝死。结论:CAS多发生于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基础之上,反复CAS发作有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伴巨大倒置T波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患者(AHCM组)行MS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其MSCT结果与30例无心肌增厚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SCT均正确诊断AHCM,超声心动图10例漏诊.MSCT图像上AHCM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厚度(LVA)为(21.3±3.6) mm,舒张末期LVA/左心室基底段后壁厚度(LVPW)为2.2±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 1.6) mm和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CT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针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效果较为确切,且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优于采用CT平扫,值得我们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一种叶酸靶向相变型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纳米粒(FA-HCPT-Fe3O4-PFP NDs),检测其基本性能和多模态显像特性。方法采用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FA-HCPT-Fe3O4-PFP NDs。于制备后不同时间点使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粒粒径以检测其稳定性;将纳米粒乳液加热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相变特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纳米粒内药物(HCPT)的载药量。检测观察纳米粒对富含叶酸受体的SKOV3肿瘤细胞的寻靶能力。对不同浓度纳米粒制备成的凝胶块进行光声成像及MRI;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纳米粒乳液后行超声成像,分别验证其增强光声、MRI及超声成像的能力。结果制备的FA-HCPT-Fe3O4-PFP NDs性质稳定,HCPT载药量为(8.33±0.57)%,包封率为(60.51±2.33)%,加热后可发生液气相变。体外寻靶实验证实该纳米粒对富含叶酸受体的SKOV3肿瘤细胞局部有良好的靶向性。体外多模态显像增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可以明显增强超声、光声及MRI的显影能力。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FA-HCPT-Fe3O4-PFP NDs具备多模态造影剂的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一种叶酸靶向相变型载羟基喜树碱的纳米粒FA-HCPT-Fe3O4-PFP NDs,考察其理化性能和多模态显像特性。 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超声法制备叶酸靶向相变型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检测纳米粒的稳定性及相变特性。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纳米粒内药物羟基喜树碱的含量,用细胞实验来检测纳米粒寻靶能力。体外实验验证纳米乳液来进行增强超声、光声和磁共振成像。 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性质稳定,可以发生液气相变。体外实验中,纳米乳液可以明显增强超声、光声及磁共振成像。 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纳米粒具备多模态造影剂的功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