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从本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出发,将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纳入PHC的范畴。于1990年起,在8个PHC示范县(市)内试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建立了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络;落实了对精神病人分级管治的防治措施;使23238名重症精神病人在社区内得到了有效的管理、治疗与康复;社区内精神病人的肇事(祸)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认为在PHC中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是一条可行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DWI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的分割模型对盆腔骨结构的自动分割价值,以及基于自动分割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因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而行盆腔多参数MRI扫描的614例患者的DWI数据,训练3D U-Net模型对盆腔骨质结构进行自动分割。以两位影像科医师手工勾画和标注的8个盆腔骨质结构(下腰椎、骶骨、髂骨、髋臼、耻骨、坐骨、股骨头、股骨颈)为金标准,在不同数据集(训练集、调优集、测试集)中,采用Dice相似系数(DSC)、Jaccard相似系数(JSC)和Hausdorff表面距离(HSD)评估3D U-Net模型自动分割盆腔各骨质结构的效能。另搜集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27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于盆腔骨质结构分割模型的外部验证集及建立预测骨转移灶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U-Net分割模型在测试集中的DSC、JSC和HSD值分别为0.87±0.03、0.77±0.04和21.75±12.08;在外部验证集中相应参数值分别为0.82±0.06、0.71±0.08和16.27±4.35。基于27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盆腔骨质结构自动分割图像,共提取和筛选出20个影像组学特征参数,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测试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95%CI:0.899~0.993),敏感度为97.14%(95%CI:85.1%~99.9%),特异度为89.36%(95%CI:76.9%~96.5%)。结论:基于DWI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的自动分割模型能准确分割盆腔骨质结构,随后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有效检出盆腔范围内的骨转移灶,为自动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盆腔骨转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摄影的影像组学在乳腺肿块和钙化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并将结果与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相对比.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PACS系统中2014年5月1日-2020年3月1日诊断性乳腺X线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边界清晰的乳腺肿块性病变患者188例(316幅X线图像)和钙化性病变患者215例(364幅X...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完善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17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共161例(占94.71%);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71例(占41.76%),其次为抗肿瘤药,共21例(占12.35%)。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冠心病监护病房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7d后,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3D U-Net模型自动分割颈椎矢状面T1WI和T2WI图像上颈椎各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拟诊为颈椎病的92例患者的矢状面T1WI和T2WI图像资料,由两位影像医师在每例患者的2个序列图像上分别人工标注颈椎各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和椎间孔。将178个序列的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n=138)、调优集(n=20)和测试集(n=20)。采用训练集的数据训练3D U-Net分割模型,在调优数据集中微调参数,在测试集中采用定量指标(Dice相似系数,DSC)和定性指标(主观评分)评价模型的分割效能,并比较各结构的DSC值在3组内及3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测试集中3D U-Net模型分割颈椎椎体、椎间盘、硬膜囊、脊髓和椎间孔的DSC值分别为0.87±0.03、0.85±0.04、0.87±0.04、0.82±0.05和0.57±0.08,分割颈椎各解剖结构的总体DSC值为0.80±0.13。各结构的DSC值在3组内及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主观评价显示3D U-Net模型分割颈椎各结构获得的图像均符合临床测量要求。结论:基于矢状面T1WI和T2WI序列的3D U-Net模型对颈椎各结构的分割可达到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训练髌骨轴位X线片图像质量控制的自动分类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髌骨轴位X线片,由两位专家将髌骨轴位X线片分为不同数据组以训练模型,分别为:术后/非术后共175例(术后96例,非术后79例),侧别共735例(左侧419例,右侧316例),图像质量共453例(图像质量不合格246例,图像质量合格207例)。上述每组数据均按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和测试集,即:术后/非术后为136例、21例、18例,侧别586例、75例、74例,图像质量为362例、46例、45例。训练HRNet模型对上述三组图像进行自动分类,应用混淆矩阵评价模型分类预测效能,以符合率为评价指标。结果:测试集中,三组图像分类模型的预测符合率依次为:术后/非术后94.4%(17/18)、侧别98.6%(73/74)、图像质量91.1%(41/45)。结论:基于深度学习训练的分类模型对髌骨轴位X线片进行图像质量控制效能良好,有利于工作流程的优化及后续对接AI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基于3D 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眼眶CT图像中主要结构进行自动分割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34例患者的58个正常的眼眶CT检查图像,由两位影像科医师标注双侧眼眶、眼球、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视神经结构,按照8∶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及测试集,训练3D U-Net分割模型,输出径线、体积及CT值,并返回到结构化报告。用测试集的Dice值进行客观评价,并用非参数检验和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手工标注和模型预测的结果。医师对预测结果进行满分为10分的主观评价。用另外10个眼肌增粗图像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测试集各结构的平均Dice值为0.82±0.12,眼肌平均体积为552.83~859.04 mm3。模型预测与手工标注所得到的体积、径线及CT值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大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模型的主观评价总分为7.00±2.00。外部验证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53.85%。结论 基于3D U-Net的眼眶CT图像的分割以及体积、径线和CT值的自动测量是可行的,其测量结果可自动导入结构化报告,准确性符合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训练U-Net模型自动分割腰椎矢状面T2WI图像中各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腰椎矢状面T2WI图像数据,共获得80个矢状面T2WI序列。由2位影像医师手工标注矢状面腰椎椎体、椎间盘、椎间孔、椎管/硬膜囊、脊髓及马尾神经。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调优集和测试集,使用U-Net网络分两步(coarse-to-fine)训练腰椎矢状T2WI分割模型。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客观评估(Dice系数)和主观评估。结果:11例测试集数据中U-Net模型预测腰椎5个解剖部位分割的Dice值分别为椎体0.82~0.9(平均0.864)、椎间盘0.86~0.92(平均0.898)、椎管/硬膜囊0.76~0.87(平均0.837)、椎间孔0.6~0.76(平均0.67)、脊髓及马尾神经0.55~0.9(平均0.669)。主观评估各解剖部位分割满意率分别为椎体97.5%、椎间盘97.9%、椎管/硬膜囊86.4%、椎间孔76.7%、脊髓及马尾神经78.6%。结论:基于U-Net深度学习网络对腰椎矢状T2WI图像的解剖结构进行自动分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基于U形全卷积神经网络(U-Net)对CT图像上Couinaud法肝段的自动分割及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探讨其用于半肝切除术剩余肝脏体积百分比(FLR%)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医学中心A的腹部CT增强扫描数据(共170例)用于肝段分割模型的建立,先分割肝脏轮廓,再训练自动分割肝段的模型,最终获得各肝段体积。将放射科医生标注的肝段数据作为金标准。采用医学中心B的CT数据(50例)作为外部验证集,以平均Dice相似性系数(DSC)评价模型效能,分析比较模型与医师在肝段分割、体积测量、FLR%评估上的差异。结果:医学中心A所有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132例)、调优集(19例)、测试集(19例)。外部验证集平均DSC值为(0.92±0.00),肝段平均体积最小为Ⅰ段[(37.59±1.26) mL],最大为Ⅷ段[(241.76±6.07) mL]。模型与手工标注FLR%评估结果一致性高(95%一致范围为0.9768~0.9906),在手术可行性预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基于U-Net的Couinaud’s肝段自动分割、体积测量并评估半肝切除术FLR%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