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HIV阳性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8年间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就诊的HIV感染阳性并行梅毒检测患者的资料,分析梅毒患病感染情况及治疗转归效果。结果:480例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为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21~30岁之间、同性传播、性伴人数大于2、有不安全注射史及未接受HAART治疗;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性伴人数大于2人、有不安全注射史、未接受HAART治疗、CD4+T细胞数量,梅毒患病时的TRUST初始滴度和临床用药选择则是梅毒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HIV阳性患者中梅毒感染率高,影响转归的因素包括性伴人数、不安全注射史、未接受HAART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CD14+TLR2、CD14+TLR4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方法患者分为梅毒组、转阴组、固定组、对照组,选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含量,并依此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14+TLR2、CD14+TLR4、TNF-α、IL-6表达水平在梅毒组中最高,固定组中最低,但与对照组和转阴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出现了CD14+TLRs表达明显异常,显示天然免疫屏障功能破坏和后天免疫清除能力下降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的抗梅毒治疗,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可转阴性,但少数患者维持在一定滴度(≤1∶2),不转阴超过2年,形成血清固定[2]。目前认为出现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很多,而且尚未完全确定,临床治疗上也比较棘手,因此对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完整的梅毒病例血清固定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79岁。左上肢皮肤结节4个月,于2017年12月20日来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个月前左上肢出现一蚕豆大淡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至热水瓶盖大,无痛痒及破溃。既往体健,有吸烟史60年(每日1包)。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脏、肺部、肝脏、脾脏及肾脏均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