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的116例患儿临床特点,并门诊或微信随访疾病预后情况。结果 男女比例为1.42∶1,平均发病年龄(0.66±0.35)岁,皮疹形状不规则,大小4 mm~3 cm不等,以4 mm~1 cm居多。93.75%患儿皮疹完全消退,平均消退年龄(2.82±0.69)岁。皮肤镜示:非浸润模式显示假网格样深浅不一的棕色色素沉着斑,夹杂或多或少的线状或点状血管扩张。浸润模式显示假网格样深浅不一的棕色色素沉着斑。结论 幼儿面部获得性色素斑是好发于婴幼儿的自限性皮肤病,不需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去乙酰化酶1(SIRT1)分子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SIRT1分子作用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SIRT1分子通过与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和自噬相关联,在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SIRT1分子的异常表达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餐时口服硫酸羟氯喹片,0.2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泡沫尿、面浮肢肿、腰膝酸软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各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7、IL-23、MCP-1、TGF-β1和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整体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并可进一步下调体内IL-17、IL-23、MCP-1、TGF-β1和MMP-9水平,从而利于减轻患者机体炎性损伤,抑制组织纤维化,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112例累及4节段(C3~7)的脊髓型颈椎病,49例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63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3(18~28)个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方面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更有效增加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而且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椎间盘源性腰痛责任椎间盘的有效性。方法对78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CT引导下通过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定位责任椎间盘,根据椎间盘电刺激诱发试验结果分为A组(椎间盘电刺激试验诱发阳性)及B组(椎间盘电刺激试验诱发阴性)。行椎间盘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以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以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例中,A组67例,B组11例。2组患者术前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NRS评分均较B组减低(P均0.05)。术后1、3、6个月,A组患者MacNab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6例出现穿刺点皮下淤血、14例穿刺点局部疼痛,均在术后2周内自行消失。结论椎间盘电刺激诱发试验阳性患者椎间盘低温等离子纤维环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更优;椎间盘内射频电刺激有助于准确定位椎间盘源性腰痛责任椎间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及其IgA Fc受体(CD89)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的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及调控机制.方法 入组30例急性期HSP患儿及9例健康对照儿童,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Jacalin亲和层析分离HSP患者血清IgA后,采用聚丙烯葡聚糖凝胶纯化IgA.实时定量PCR(qPCR)、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CD89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11b的表达.分别将HSP患儿中性粒细胞、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以HSP患儿血清分离的IgA (HSP IgA)、单体IgA(mIgA)、磷酸盐缓冲液(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细胞凋亡,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HSP患儿组中性粒细胞CD89 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但蛋白表达(0.60±0.16)低于健康对照组(0.83±0.24,P=0.03).HSP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1 880.25±388.2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 109.25±364.25,P<0.01).与HSP患者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组HUVEC凋亡率(37.44%±5.49%)高于与健康对照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组(17.14%±4.45%,P< 0.01).HSP IgA处理组HUVEC凋亡率明显高于mIgA处理组(均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1),且上清液中IL-8、TNF-α浓度明显高于mIgA处理组(均P<0.01)和空白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0.02).结论 HS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并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且HSP IgA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IL-8、TNF-α分泌,而mIgA则可能具有一定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常见的染病菌株,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耐药性逐年上升,目前西医临床治疗方案存在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或严重以及易产生耐药性的风险。相对于抗菌类药物的局限性,现代研究显示中药有良好的抗Hp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本文对中药抗HP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中药抗Hp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成人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撑开复位、一期伤椎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钛网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减压及复位效果满意,其中31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于2019 年12 月在中国武汉被发现。由 于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爆发了以湖北省为中心,借助春运快速波及至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疫情。认清疫情变化规律和了解临床针对性的药物研发进展,对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 从SARS-CoV-2 的特性、COVID-19 疫情的流行病学表现、治疗药物研发和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在进行药载系统的构建当中,不论是在靶向准确性,还是在控释性和缓释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独一无二的优越性。目前,关于该材料的体内毒性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笔者从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个方面综述了MSNs的毒性效应。体外实验表明,MSNs可引起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自噬、影响细胞周期;而体内试验表明,MSNs可引起心、肺、肾、脾等器官组织的毒性损伤。这为进一步进行MSNs的毒理学评价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展望了MSNs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