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云  宋琪  龚娟  汪晴  郑吉  刘毅  刁庆春 《河南中医》2020,40(1):78-81
玫瑰痤疮发病原因与风、热有关,外受风寒之邪侵袭,内有热邪积聚,风热相搏,郁于肌肤,久而郁滞成本病,日久又可损伤血络,导致血瘀凝滞。肝郁为女子的基本生理特点,肝郁日久常生热、化火,郁热为本病的关键病机。由于长期的郁火上炎,熏蒸面部从而产生不易消退的潮红、红斑,故治以疏肝解郁、清火养阴,予化肝煎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比较阿伐斯汀与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4家中心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联合治疗组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者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阿伐斯汀组口服阿伐斯汀胶囊8 mg每日3次及安慰剂10 mg每日1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周随访,采集临床指标及记录不良反应事件。根据瘙痒、风团的数目、风团大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每周发作次数评估症状积分,使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评价疗效。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联合治疗组53例、阿伐斯汀组59例纳入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率54.72%;阿伐斯汀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率35.59%。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9例,有效率60.38%;阿伐斯汀组痊愈20例,显效2例,有效率37.29%。治疗2、4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阿伐斯汀组(χ2 = 4.13、5.96,均P < 0.05)。两组各随访时间点的SSRI差异、组间SS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62、4.38,均P < 0.05)。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SSRI(0.63 ± 0.05、0.68 ± 0.05)高于阿伐斯汀组(0.47 ± 0.05、0.51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7例,阿伐斯汀组3例,主要表现为嗜睡、胃部不适、头痛、肝功能异常。结论 阿伐斯汀治疗慢性难治性荨麻疹安全、有效;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方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P.acnes)诱导的小鼠耳部炎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P.acnes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四环素混悬液及不同浓度的枇杷清肺饮加减方灌胃2周,比较治疗后各组的皮损变化、耳郭厚度、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建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了典型的炎性皮损,与治疗前相比,枇杷清肺饮加减方组治疗后小鼠皮损和耳廓厚度明显缓解;组织病理中炎性细胞、血清IL-1β、TNF-α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方可明显抑制P.acnes诱导的小鼠耳部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cnes,下调炎症因子IL-1β、TNF-α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全身泛发性红斑、丘疹伴痒3周。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腰腹部出现红色丘疹,微痒,皮疹进行性增多,数天后四肢出现相同皮疹,1周后腰腹部皮疹颜色从淡红转为紫红色,部分融合成斑块。此间曾在外院就诊(具体不详),无明显疗效,因瘙痒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家中无类似疾病。否认不洁性接触史。发病前未使用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因左颈部密集丘疹5年于2010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无诱因于左颈部出现肤色密集丘疹,微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小棘苔藓",予0.025%维A酸等外用,维胺酯口服,皮损无明显改善.半年前皮疹开始渐增多扩展,呈群集性分布.既往体健,无甲亢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颈部见群集性分布的肤色粟粒大苔藓样丘疹,质软,表面有蜡样光泽,部分融合成扁平斑块(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生化,免疫球蛋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轻度延长、增宽,真皮血管周围有少许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真皮乳头有黏蛋白沉积(图2).诊断:黏液水肿性苔藓.治疗上外用0.1%维A酸(迪维)霜,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雷公藤内酯醇的细胞内定位,探讨其在细胞内的作用位点。方法采用4-溴甲基-7-甲氧基香豆素标记雷公藤内酯醇,与人肝癌细胞孵育;并与细胞核染料 PI 或细胞质膜染料 DiI 行双色荧光染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相比,香豆素标记在紫外激发下呈特异性的淡蓝色荧光;与 DiI 共定位显示,香豆素标记在细胞质(膜)存在;与 PI 共定位显示,香豆素标记在细胞核存在,且荧光强于细胞质(膜)。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在细胞内主要位于细胞核,其次是细胞质(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起作用,其次是在细胞质(膜)上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尹锐  刁庆春  叶庆佾 《重庆医学》2001,30(3):288-封三
患者,女,27岁,已婚。因“双小腿出现紫红色结节2年,伴右小腿胫前溃疡2月”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双小腿胫前成批出现大小不一的鲜红色结节、量杨梅至葡萄的大小,压之不褪色,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关节疼痛。曾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并予以相应治疗(具体不详),病情不能控制,结节不断增多,并逐渐变为紫红色、晴褐色、部位由小腿伸侧蔓延至屈侧,不伴疼痛及压痛,无畏寒、发热、乏力、盗汗、腹痛、腹泻~。入院前2月,不慎被自行车将右小腿胫前下段撞伤,形成一五分硬币大小的溃疡面、周围皮肤红肿,皮温升高,创面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并感轻庞瘙痒,搔抓后又形成四个大小不一的溃疡面。自行在药店购买“头孢氨苄胶囊”口服,外用“百多邦”软膏,病情不能控制,来我院求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狼疮2号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6、IL-10、IL-18及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8例缓解期SLE患者分为狼疮2号方加西药治疗的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6、IL-10、IL-18及Bly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IL-10、IL-18及BIys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IL-6、IL-18、Blys水平明显下降,但IL-10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治疗组血清中IL-18、Blys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狼疮2号方结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期SLE患者,能明显降低IL-6、IL-10、IL-18及Blys的水平,有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及评价0.1%他扎罗汀乳膏短时接触治疗与常规每日一次治疗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对照观察,选用重庆华邦公司0.1%他扎罗汀乳膏局部外用面部轻中度痤疮,短时接触疗法为每晚1次,5分钟后洗去,常规疗法为每晚1次过夜,疗程均为8周,于第1、2、4、8周进行复诊随访。短时接触治疗组为52例,常规治疗组为49例。[结果]第8周时0.1%他扎罗汀短时接触治疗组有效率为69.1%,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75.1%,X2=6.501,P=0.09>0.05,两组疗效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时接触治疗组为21.2%,常规治疗组为44.9%,X2=8.538,P=0.036<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短时接触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他扎罗汀短时接触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69岁。主诉:右小腿斑块1年,瘙痒2个月。现病史: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小腿出现一甲盖大淡红色斑块,境界清楚,其上覆有少量白色片状鳞屑,无瘙痒,未予诊治。2个月前,皮损处出现轻度瘙痒,同时斑块缓慢增大,自行外用药膏(具体不详),皮损未见明显消退。遂于2016年10月2日来重庆市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