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2006年11月至2010年4月我院门诊疑诊抱子丝菌感染病例,利用真菌培养检查和/或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对64例疑诊孢子丝菌病进行统计分析.64例真菌培养阳性(可见孢子丝菌生长),10例皮肤组织病理切片、PAS染色找到真菌孢子或星状体.发病部位主要在裸露部位58例(90.63%),如手部、前臂、面部和小腿等.有明确外伤史11例,皮损类型主要为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化脓性肉芽肿卫星型.各种因素(建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和腐生菌大量繁殖生长是导致孢子丝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外伤和昆虫叮咬是重要致病条件.  相似文献   
2.
TGF-β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分布及作用范围十分广泛,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其负性免疫调节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TGF-β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及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躯干、四肢褐色斑8年,于2012年9月17日就诊。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红色斑疹、斑丘疹,伴轻度瘙痒,消退后遗留褐色斑,持续存在,不能消退。遇冷后出现红色风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具体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1岁.因发现右小腿囊肿1 个月余于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 个月前发现右小腿胫前一约绿豆大淡褐色半透明囊肿,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未予重视.随后囊肿逐渐增大至蚕豆大而就诊,皮损表面光滑,仍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患者发病前无外伤史.既往有2 型糖尿病史,长期服用二甲双胍85 mg,每日2 次,血糖控制尚可.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主因阴囊结节2个月,于2008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阴囊发现一黄豆大小皮下结节,无明显不适,未处理。半月前结节明显增大、红肿。否认局部外伤、用药史及系统性疾病史。皮肤科检查:左侧阴囊见一花生米大小淡红色结节,边界清楚,表面光滑,中央未见脐凹,质中(图1)。其他部位未  相似文献   
6.
皮肤科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习惯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本文结合我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LA4Ig在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 ,PBMC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PBMC标本取自 3 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 2 0名健康献血者 ,利用植物血凝素 (phytohemagglutinin ,PHA)、脂多糖(lipopolyaccharide ,LPS)、金葡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B ,SEB)刺激增殖 ,在加入或未加入CTLA4Ig情况下 ,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 3 H TdR掺入量。结果 显示CTLA4Ig对PHA、LPS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而CTLA4Ig浓度只有高于 5 μg/ml时 ,对SEB才有抑制作用 ,且可完全抑制。 结论 CTLA4Ig对PHA、LPS、SEB刺激下的银屑病PBMC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反应模式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或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等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吸虫病[1]。随着餐饮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以皮下结节为主要表现的卫氏并殖吸虫病报告如下。患者男,17岁。因发现腹部数个皮下结节1个月余,于2004年8月就诊。患者于2004年7月发现右腹部一黄豆大皮下结节,有轻度压痛,无红肿。结节逐渐增至蚕豆大,且向左侧腹部游走,在当地医院诊治无效。后皮下结节数目增多、体积增大较快,遂至我科门诊就诊,取皮下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的深入阐述以及单克隆和DNA重组技术的成熟,使得以特应性皮炎发病过程中某一分子环节作为治疗靶位成为可能。近十年来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其中生物制剂已成为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热点,本文就生物制剂在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报告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男,50岁。反复口腔黏膜糜烂,全身有皮损、瘙痒,伴淋巴结增大1个月余。依据病史、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改变,确诊为副肿瘤性天疱疮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