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on,BMG)结合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选日本大耳白兔30只,经手术锯除方法制成左侧桡骨中上段20mm骨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实验组植入BBC及细条状BMG62mg,BMG置于管状BBC四周.对照组植入20mm长的管状深低温冰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摄X线片观察各组不同时期骨痂生长情况及植入材料的成骨愈合情况.手术后8周、1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进行大体形态学观察,结合X片表现了解骨愈合情况.结果 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有呈云雾状骨痂生长,BBC周围也见片状的云雾形骨痂.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及周围骨痂生长活跃,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已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已同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间隙消失,骨痂开始吸收减少、密度降低.对照组术后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接触面仅见淡的云雾状骨痂生长,界面清楚,植入材料周围未见骨痂生长.术后4周,植入材料界面周围骨痂生长活跃,界面模糊.术后8、12周植入材料与宿主骨融合在一起,界面消失,骨痂吸收减少,密度降低接近宿主骨.空白组术后4、8、12周拍摄X片,骨缺损两端断面只见少量三角形骨痂生长,骨缺损未能愈合.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紧密连接,周围有大量骨痂包绕.植入材料段施加成角应力,界面无松动或移位.对照组术后8周及12周的大体标本可见植入材料与宿主骨界面融合成一整体,植入材料颜色与宿主骨颜色基本一致.施予应力,界面未见松动或移位.空白组术后12周的大体标本缺损区仅见肉芽组织填充,缺损明显存在.结论 生物性骨载体具有抗原性低、组织相容性好、有适宜的孔径及孔隙率.BBC结合BMG作为材料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时,能发挥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修复长段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肽联合抗菌治疗在布病骨关节损害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骨科的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例。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僵硬及WOMAC总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WOMA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分别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骨关节屈、伸度均分别显著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关节屈、伸度变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关节滑液IL-1β、TNF-α水平均分别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均0.05)。结论骨肽联合抗菌治疗在布鲁杆菌病骨关节损害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教学法案例式(case—based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设定特定事件使学生深入角色,再现案例现场,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针对性强,将理论性、实践性和启发性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评价温针灸、运动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广宁县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82例,并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利温针灸、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VAS评分明显的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t=2.5739,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82.93%(χ2=3.1202,P<0.05)。结论温针灸、运动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肩周炎(FS)能够显著地缓解疼痛,具有安全、方便、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agic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进钉点、方向与固定范围。方法 应用Mimics19.0软件对100例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Magic螺钉,确定螺钉进钉点、方向、长度、直径和安全范围。对有Magic虚拟螺钉固定的髋臼后柱进行截骨并建立模型,应用Geomagic Wrap 2017软件测量该螺钉通道的解剖参数。结果 Magic螺钉骨面进钉点男性位于髂前下棘向后(33.37±5.53)mm及髋臼顶头侧(13.40±3.70)mm;女性分别为(33.97±5.46)mm及(9.01±3.86)mm。男性螺钉后倾 (57.40±6.57)°,内倾(52.09±5.65)°,与髂骨翼的夹角为(15.21±3.42)°;女性为后倾(55.64±8.01)°,内倾(51.55±5.58)°,与髂骨翼夹角(9.85±3.68)°。男性螺钉最大直径为(6.97±0.98)mm,女性为(6.39±0.85)mm;男性螺钉长度为(76.73±9.20)mm,女性为(63.64±8.37)mm。男性直径5.5 mm螺钉后倾和内倾安全范围分别为(7.19±3.30)°和(9.41±3.95)°,女性直径5.2 mm螺钉后倾和内倾安全范围分别为(8.37±2.82)°和(10.32±3.93)°。在螺钉方向上,男性螺钉固定后柱的范围长度为(56.87±7.60)mm,20/50的标本螺钉可固定的骨折位于髋臼顶上,女性螺钉固定范围长度为(41.71±7.97)mm,8/50的标本螺钉可固定的骨折位于髋臼顶上。结论 经皮Magic螺钉是手术难度较大的后柱骨折微创固定方式,可固定位于后柱中上段的骨折。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唇腭裂发生率达到1.8%,目前仍有上升趋势。尽管手术方法不断完善,但由于瘢痕挛缩,异常肌力及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常形成较严重的牙颌面畸形和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正畸、外科及语音矫正训练等综合治疗方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婴儿期正畸治疗不但有利于纠正腭裂患者由于裂隙的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压模正畸保持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正畸患者的年龄分布的改变[1],以及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2],为了克服传统保持器的诸多不便,达到医患双方满意的目的,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开展了压膜保持器.本文就此保持器的制作及应用做了多方面的临床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的变化及来源。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进而分别应用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黄嘌呤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观察抑制相应氧化酶后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分析各种氧化酶作用大小。结果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后,内皮细胞内活性氧明显增加,并且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浓度和孵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亚苯基碘几乎完全抑制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I抑制剂鱼藤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Ⅱ抑制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醇对活性氧生成无明显影响,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反而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轻度增加。结论NADPH氧化酶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下内皮细胞活性氧生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启动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9.
雌二醇调控小鼠内皮祖细胞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二醇(estradiol,E2)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分析、FITC-荆豆凝集素Ⅰ、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0.01 μmol/L E2组、0.1 μmol/L E2组、1 μmol/L E2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体外管型生成实验观察EPCs的凋亡及体外血管新生的变化.结果 雌二醇治疗组体外血管新生实验评分分别为0.01 μmol/L组(2.91±0.70);0.1 μmol/L组(4.04±0.66); 1 μmol/L组(4.73±0.48),较对照组(2.13±0.59)均明显增加(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雌二醇治疗组EPCs凋亡率分别0.1 μmol/L组[(0.24±0.01),(P<0.05)]; 1 μmol/L组[(0.21±0.02),(P<0.01)],较对照组(0.29±0.02)明显降低;0.01 μmol/L雌二醇治疗后EPCs凋亡率无明显变化[(0.27±0.03),(P>0.05)].结论 E2可抑制EPCs凋亡、促进EPCs体外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0.
生物性骨载体的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生物性骨载体(Biological Bone Carrier,BBC)的制备方法,成分分析、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临床应用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尽的报道,阐述了为尽量降低BBC抗原性而采取综合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并分析归纳出BBC作为骨替代材料的优点;(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合适的力学强度;(3)天然的多孔结构和合适的孔隙率;(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5)来源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