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B型脑钠肽(B-type.natriurefiepeptide BNP)是一类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激素,主要由心室分泌,通过抑制RASS 和交感神经系统起利尿、扩管、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及神经调节等各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CI术式的不同分为主动球囊边支保护组(ABP组)和单导丝保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接受PCI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边支血流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 h心肌酶谱水平,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术后12个月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分支情况。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闭塞,单导丝保护组12例(7.8%),ABP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中期疗效比较,ABP组的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导丝保护组(P0.05)。结论 ABP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导丝保护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7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22例饱食病人使用改制的带囊气管导管(以下称食管导管)盲探下插入食管,气囊充气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防止了胃内容物的返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室间隔缺损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较大的缺损(>2 cm)通常可造成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出现右向左分流,发绀.临床上大多数患儿行纠治手术时肺动脉压力可有中等程度升高,如何控制此类患儿肺动脉高压,顺利停心肺转流(CPB)和早期拔管,缩短住院天数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近20年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发生了急剧变化,患者术后寿命更长,且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新的治疗方法的引进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介入性心脏病学的发展。这个由皮肤穿刺的心血管介入技术已经从过去人们所认为的不可能的临床试验发展成为一个可以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近代医学、科技和工业的高度发展和结合,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子母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子母导管行血栓抽吸65例患者作为子母导管组,未行血栓抽吸常规球囊预扩张后植入支架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基础临床特征、置入支架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下降率以及血栓抽吸后需球囊预扩张的比例。结果:子母导管组2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3.1%;对照组8例发生无复流,发生率14.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子母导管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和血栓抽吸后需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的比例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子母导管行血栓抽吸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新鲜血栓,可以明显降低支架置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预扩张球囊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血透对患者眼部供血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长期在我院进行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于血透前5min及血透后5min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渗透压,及在血透前1h与血透后1h测量眼压,采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的EDI深度扫描,比较血透前后眼压和脉络膜厚度。

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5例110眼血透后的血浆渗透压较血透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3,P<0.01); 眼压较血透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 血透后脉络膜厚度变薄,各测量点(中心凹下、距中心凹鼻侧及颞侧上方及下方1、3mm)与血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透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眼压升高,脉络膜厚度变薄,将影响眼部供血,提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时应调节渗透压梯度,加强眼部评估及检查,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