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上世纪50年代运用于临床后,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围CPB期有关病理生理、物理损害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尚有诸多不明确因素。为了阐明这一病理生理学过程,许多学者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车建鹏  晏浩  徐建军 《广东医学》2012,33(10):1498-1501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为3种类型:1型为凋亡,2型为自噬,3型为坏死.线粒体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细胞的能量中心,而且是细胞存活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如缺血再灌注、细胞毒细胞因子类和癌症化疗)可以损伤线粒体功能和以线粒体为平台的信号通路.缺血导致线粒体生产ATP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细胞毒性代谢产物聚集.经过缺血期的处理,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在再灌注期间开放,导致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mPTP是触发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关键,磷酸化GSK-3β可以抑制mPTP开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现对磷酸化的GSK-3β在心肌缺血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肌肥厚初期心肌细胞自噬机制受到抑制,而核转录因子C/EBPβ和TFEB被认为参与自噬-溶酶体体系的调控。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C/EBPβ和TFEB在腹主动脉结扎型和甲状腺素功能亢进型肥厚心肌中的表达及心肌自噬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配到甲状腺素注射(T3)组、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腹主动脉结扎(TAC)组和假手术组。分别采取腹主动脉缩窄法和甲状腺素腹腔注射法构建心肌肥厚早期模型。采用超声和称量评估心室肥厚程度,运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和免疫印迹检测心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蛋白表达及LC3-Ⅰ转化LC3-Ⅱ程度,通过亚细胞结构技术分离细胞核-细胞质联合蛋白印迹检测核转录因子C/EBPβ和TFEB在细胞核的表达情况。结果称量检测心体比显示,对照组心体比小于T3组(3.12±0.07比4.24±0.11,P<0.01),假手术组心体比小于TAC组(3.20±0.16比4.69±0.20,P<0.01);心脏超声检测显示TAC组和T3组均出现心脏室壁增厚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技术显示TAC组和T3组均出现LC3标记荧光减弱;免疫印迹检测提示,相对于对照组,T3组细胞核C/EBPβ表达下调,而LC3-Ⅰ转化LC3-Ⅱ减少(均P<0.05);相对于假手术组,TAC组细胞核C/EBPβ表达下调,LC3-Ⅰ转化LC3-Ⅱ也减少(均P<0.05)。结论心肌肥厚初期自噬减少促进心肌重构,而核转录因子C/EBPβ下调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4.
MicroRNA-30a调控Beclin-1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microRNA-30a(miR-30a)在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中的作用,探讨miR-30a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重组构建慢病毒miR-30a表达载体(LV-GFP-miR-30a)感染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构建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培养组、单纯缺氧复氧组、LV-GFP加缺氧复氧组、LV-miR-30a-GFP加缺氧复氧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加缺氧复氧组。Real-time PCR检测缺氧复氧和慢病毒感染对miR-30a的表达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TUNEL和PI染色检测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1)缺氧复氧后心肌miR-30a表达水平下调(P<0.05);(2)慢病毒miR-30a表达载体高效感染后心肌细胞miR-30a表达水平上调(P<0.05),心肌过表达miR-30a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P<0.05);(3)心肌过表达miR-30a抑制缺氧复氧后Beclin-1表达(P<0.05);3-MA处理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Beclin-1表达,减少缺氧复氧后LC3-Ⅰ转化为LC3-Ⅱ(P<0.05);(4)过表达miR-30a和3-MA处理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P<0.05)。结论: 心肌细胞过表达miR-30a显著下调Beclin-1;抑制自噬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目前是临床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其根本解决方法就是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溶栓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广泛应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1986年Murry等首先在犬心模型中发现缺血预处理现象,此后的大量研究证实可以应用预处理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2003年Zhao等首先在犬心模型中发现缺血后处理现象,并认为可以减轻再灌注损伤。现就有关研究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变化规律和对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18例择期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术前1 d(T1)、CPB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3)、3 h(T4)、12 h(T5)、24h(T6)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血清浓度,分析比较3种指标各时点血清浓度变化规律,及HFABP峰值浓度与CK-MB、cTnI峰值浓度的相关性和与主动脉阻断时间(ACCT)、术后多巴胺用量的相关性.结果 与T1时点比较,HFABP血清浓度T4时所有病人达到峰值浓度,T6时从峰值浓度明显下降,接近正常;CK-MB血清浓度T5时所有病人达到峰值,T6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cTnI血清浓度T6时全部达到峰值.三者峰值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ABP比CK-MB、cTnI更早达到峰值;HFABP峰值与CK-MB、cTnI峰值浓度、与ACCT呈正相关,与术后多巴胺用量无相关性.结论 HFABP作为较新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生化指标,能作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合适指标之一,且优于CK-MB、cTnI,并对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的判断、预后及评价心肌保护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被认为与冠心病发病率和心脏疾病死亡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甲状腺素(tlhryroid hormone,TH)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现从甲状腺素及其受体角度阐述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缝隙连接蛋白43是丰富表达于心肌细胞的跨膜蛋白,其构成的通道在心肌协调收缩中的动作电位的传播和心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急性缺血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分布及其通道的开闭与细胞死亡或存活有密切关系,这些调控不局限于细胞间的缝隙连接。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病理纤维化由慢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事件引起:早期内皮细胞屏障的损坏、炎症细胞聚集、主要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基质中胶原生成细胞的活化及释放胶原纤维等,其中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是这个病理过程的关键[1].正常心脏瓣膜的细胞外基质(ECM)主要由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等构成,其中Ⅰ型胶原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成分[2].在瓣膜病理纤维化中,胶原纤维合成增加、降解减少,并有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现将心瓣膜纤维化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J-1参与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动力学改变的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载体shRNA DJ-1感染心肌HL-1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线粒体-细胞质亚结构分离技术和Westernblot观察缺氧后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DRP1、MFN1和MFN2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形态变化。结果正常和缺氧培养时,稳定表达shRNA DJ-1的HL-1细胞DJ-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而在缺氧培养时shRNA DJ-1细胞的线粒体标志蛋白TOM20蛋白表达显著下调。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空慢病毒对照缺氧组相比正常空慢病毒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下调,而shRNA DJ-1加剧这种线粒体膜电位下调。分离缺氧培养心肌HL-1细胞线粒体,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融合蛋白MFN2表达均增加。结论缺氧条件下DJ-1是线粒体动力学平衡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