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及myocardin在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下加以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常规培养+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25 mg/L), 20%胎牛血清培养组, 20%胎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yocardin、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RT-PCR法检测myocardin、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钙结合相关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常规培养+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25 mg/L),20%胎牛血清培养组, 20%胎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分别与常规培养组比较myocardin、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增强(P<0.05);20%胎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与20%胎牛血清组比较上述三种蛋白表达增强(P<0.05);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蛋白的表达与myocardin表达呈正相关(r=0.9018,P<0.05;r=0.7969,P<0.05).RT-PCR结果显示常规培养+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25 mg/L), 20%胎牛血清培养组, 20%胎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分别与常规培养组比较myocardin、平滑肌肌动蛋白及平滑肌钙结合相关蛋白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0%胎牛血清培养组, 20%胎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组比较上述三个指标的表达也增强(P<0.05).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钙结合相关蛋白mRNA表达与myocardin正相关(r=0.9295,P<0.05;r=0.8940,P<0.05).结论 高浓度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低密度脂蛋白联合20%胎牛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最强.myocardin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myocardin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其对myocardin基因的沉默效应及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并利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50 mg/L)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20%FBS)诱导其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构建含U6启动子和myocardin特异短发卡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pGen-myo-shRNA,以含非特异性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pGenesil-Con(pCon)为阴性对照,分别转染诱导培养后第6天的小鼠MSC,48 h后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yocardin在mRNA水平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 myosin heavy chain,SM-MHC)的表达来鉴定平滑肌样细胞的分化.结果 成功构建myocardin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其沉默myocardin基因后,干扰组相比空白对照组myocardin mRNA表达下调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条件培养液(CM)和高浓度血清即20%的胎牛血清(FBS)联合作用下,myocardin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SMC)定向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采用伞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问充质干细胞,CM联合20%FBS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设立持续10%FBS、单20%FBS及单CM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十细胞对照组和SMC阳性对照组,分别于诱导前及诱导3、7、10和14 d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在相应的时间点用免疫荧光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法榆测myocardin以及SMC表面各种标志基因的表达变化,用透射电镜检测诱导后细胞内肌丝存在以此来证实诱导分化成功.结果 光镜观察显示诱导前至诱导3、7、10和14 d时,骨髓问允质十细胞南纺锤形、多角形、扁平形和小圆形等多种形态逐渐转变为单一的长梭形,在诱导21 d后显示出明显的峰-谷特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表达myocardin的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表达部位由胞质逐渐移向胞核,而表达平滑肌标志基因Ot一平滑肌肌动蛋白(Ot.SMA)、平滑肌肌动蛋白重链(SM-MHC)的细胞也随之增加,同时联合诱导后3、7、lO和14 d表达myocardin和平滑肌标志基因(α-SMA或SM-MHC)的双阳性细胞数最逐渐增加.RT-PCR结果显示myocardin的mRNA表达逐渐上调,在诱导7 d达到高峰后表达基本稳定(P<0.05);平滑肌标志基因α-SMA及SM22α的表达随着myocardin表达上调而增加(r=O.81,P<0.05),诱导10 d后表达基本稳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yocardin蛋白和平滑肌标志基因α-SMA蛋白表达量在诱导后明显增加(r=0.84,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诱导21 d后的分化细胞中有肌丝的存在.在不同时间点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联合高浓度的血清可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SMC分化,myocardin在此分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诱导下定向分化成为SMC.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0岁,2008—04—25因婚后3年不育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胡须稀少,喉结突出,乳腺呈男性形态,阴毛略稀少,呈菱形分布,阴茎大小正常,能够正常勃起,阴囊外观正常,左侧睾丸增大,精索略增粗,均无触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传统的实验动物学授课环境中,存在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投入度不高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质量,本教研室基于多媒体教室与智慧教室的不同教学环境,以《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理论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方法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投入度变化和智慧教室使用偏好情况,采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编码分析师生课堂行为。结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智慧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兴趣更高,课堂师生互动频次更多。同时,学生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学生课内、后习题有更高的正确率,对实验动物学相关概念的把握程度更好。结论 智慧教学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兴趣,增加课堂学习投入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是TBS报告系统中的一个诊断术语,ASC-US诊断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均低,目前对ASC-US患者的评价和监测存在广泛争议,由于对诊断标准的理解的不一致导致大量ASC-US假阳性诊断。我们通过对69例  相似文献   
7.
后肾腺瘤1例     
<正>患者,男,4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4 d而被收入我院。查体:右肾区隆起,可触及一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边界尚清,无压痛而有叩击痛,双输尿管行程区及膀胱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4.86×10~(12)/L,血红蛋白151 g/L,红细胞压积0.51,白细胞4.45×10~9/L,中性粒细胞0.60;尿红细胞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晚期卵巢癌患者178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9周。对两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免疫功能改善及生存期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70%(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1%、8.9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0%、22.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为(41.32±2.52)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9.42±2.57)个月(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地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及myocardin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50μg/L)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时,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平均灰度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可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Myocardin在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效果研究与推广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儿童龋病和减少龋病给儿童带来的身心危害,探讨科学有效的方法。方法:以我市学龄前集体儿童为观察对象;采用临床检查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以健康教育培养儿童正确的刷牙习惯和方法、采用氟离子透入与氟化泡沫为干预措施;对患龋儿童采用WHO推广的“ART”龋病治疗技术,对儿童龋齿及时充填治疗。结果:本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66.43%,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龋均5.03,高于多数城市。儿童患龋率回族、彝族低于汉族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部位以下颌磨牙最多,上颌乳前牙次之,上颌乳磨牙为第三,而下颌乳前牙最少,且左右基本对称。氟离子透入与氟化泡沫对预防和降低儿童龋病率是一种显著有效的方法。刷牙习惯对降低儿童患龋率具有显著效果。“ART”龋病治疗技术,是儿童龋齿充填治疗简便有效的方法。结论: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和氟化泡沫防龋综合措施是降低儿童患龋率的重要方法。使我市集体儿童患龋率逐年下降,至2002年患龋儿童减少了1739人,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