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P)加小 剂量肝素治疗肝硬化 60咧(治疗组),以同期综合疗法的 5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 组)为对照,结果表明:1.治疗组在恢复肝功能、降低ALT和SB、提高白蛋白、消 退和水,改善微循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PHGF加小剂量肝素治疗肝硬化的总 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 62%,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方法简 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10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进行了6项血液流变指标检测,以100例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研究CAH患者血液流变性及其发生机理.结果表明:CAH患者全血粘度显著升高,血沉加快,血沉方程K值升高,血浆粘度升高等.对100例CAH患者采用药物稀释治疗(肝素、丹参、尿激酶),并与同期入院的156例CAH患者进行对比,稀释组疗效较对照组提高了15%,认为应用药物稀释治疗CAH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122例HBsAg,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HBV DNA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SVH)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危重的一个临床类型,目前,国内外病死率仍高达60~90%。本文介绍该院自1985年以来,在血液流变学理论与实践的启迪下,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同时,加用肝素疗法(简称G-I-H疗法)。对53例病毒性重型肝炎进行治疗,并以随机的方法设46例SVH为对照组(本组只用综合疗法),两组 99例SVH病例均符合 1984年南宁会议与 1990年上海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高血压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形成机理高血压病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因及机理十分复杂[1],科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的论点。随着生理学、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以及细胞分子学、基因学的研究[2],对高血压病分型方法也较多,以血容量与肾素水平作为指标判断可分为低肾素高血容量型、正常肾素正常血容量型、高肾素低血容量型等[3]。肾素启动RAAS链锁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增高),导致血管口径变窄,血流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血容量多少、周围血管阻力固然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对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1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老年轻中度COPD患者,分为两组。A组静脉推注芬太尼后再静注丙泊酚:B组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别于检查开始前15分钟、麻醉后、操作过程中、检查结束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及呛咳、体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术后感受。结果A组各时段各项生命体征较B组相对平稳,且麻醉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明显提高。结论静脉复合麻醉可能会对老年COPD患者带来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但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不良感受少。  相似文献   
7.
8.
7 DIC形成的理论基础[2 6、2 7]当我们以中毒型痢疾为代表讨论休克这一复杂过程时 ,已经认识到微循环异常、血液灌注减少 ,血流中的血浆 (含白蛋白、球蛋白、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 )和颗粒物质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发生流变学异常。正常状态将血管横断 ,血流在管道内向前流动 ,血管中心部称为轴流 ,靠血管壁称为边流 ,轴流最快、边流慢 ,正常状态下 ,血液中三种细胞围绕轴心流动 ,尤其是红细胞 ,当休克发生后现出了下列变化 :休克发展中血流减慢加上内毒素等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浆外渗 ,血液粘稠 ,血细胞聚集 ;血流…  相似文献   
9.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社汉中血流变微循环研究所于1993年10月8日.在陕西省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新建的综合门诊大楼隆重挂牌成立。研究所设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两个实验室。杂志社聘任雷震甲教授为所长。雷震甲所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也是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委和北方血流变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血流变微循环临床应用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先后有十几篇论文在同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该所还有研究人员十五人,均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中级医技人员。汉中血流变微循环研究所成立一年来,完成了《汉中地区1000例正…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休克与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以感染性休克为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休克的历史古希腊医学上称为“假死” ,我国医学称为“厥症”[1,2 ] 即“休克”。人类研究休克已有 2 0 0 0年。Ast leycooper在他的《战伤评述》中写道 :许多战士并无大量失血 ,无严重创伤 ,剧痛 ,但却仍然死去。当时提出了“休克”这一概念[3 ] 。 2 0 0年来历经四个时期。1 1 损伤与震荡学说 休克是多种因素引起机体组织、器官 ,神经的剧裂震荡 ,病情恶化 ,丧失知觉 ,是“死亡过程的暂时间歇”(174 3年HenriFranCaisLeDrans提出 )。1 2  1831年ThowasLatta 治疗霍乱时发现症结是“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