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垂体后叶素诱发高位截瘫病人严重低钠血症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简介患者男 ,2 7岁 ,因“车祸致颈部外伤伴四肢活动不能 4小时”于 2 0 0 0年 5月 17日经X -CT诊断为“C5、6骨折脱位伴完全性截瘫 ,C4 多发骨折”收入我院骨科。入院第四天始解柏油样黑便 ,呼吸窘迫 ,虽经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呼吸窘迫未缓解 ,而转入EICU(转入时SAP SII评分 :2 9)。入院后第 17天患者便次增多 ,解黑至暗红色稀便 7次 ,伴呕吐咖啡样残渣一次 ,累计约 145 0ml。贫血貌 ,恶心 ,心慌 ,冷汗 ,心率 :84~ 92bpm/min ,血压 :10 4/5 0mmHg ,肠鸣音活跃。予洛赛克等制酸、止…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一种源于感染,以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为演变特征,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综合征。脓毒症生物标志物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方面表达出可测量的指标,用于定量评估机体防御反应状态和病理生理过程,并可用于早期筛查急诊脓毒症患者。新型生物标志物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潜力,可能是早期诊断脓毒症患者的突破点。不同类型生物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可能是脓毒症患者早期筛查的重要举措;另外,生物标志物的床旁即时检验技术为急诊早期筛查脓毒症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检测方法。本文阐述了数种不同类型生物标志物早期筛查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构建急诊脓毒症患者早期筛查模型提供依据,从而能更早、更快、更准确地筛查急诊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4.
5.
6.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常温复苏组及亚低温组,后2组再分为3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3、6h组,每个亚组均为6只大鼠,亚低温组复苏后即予亚低温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AQP4表达.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结果 亚低温组ROSC后1小时BWC与同一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AQP4表达水平下降已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组ROSC后3h和6h,BWC和AQP4表达水平与相同观察时点复苏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亚低温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使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7.
苏州地区急诊创伤镇痛治疗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急诊创伤镇痛治疗的现状,为规范急诊创伤镇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苏州地区二级及以上16家医院急诊医生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急性创伤患者镇痛治疗的时机、适应证、疼痛分级、药物选择以及未给予镇痛治疗的原因等.结果 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到有效答卷139份,回收率为92.7%.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急诊创伤患者立即采取镇痛者仅为6.5%,采用疼痛评分者为58.3%.积极采取镇痛治疗的创伤主要包括单纯四肢骨折(66.9%)和烧伤(58.3%).使用的镇痛药物主要是杜冷丁(64%).造成延迟或不给予镇痛治疗的担忧主要包括,镇痛治疗干扰对创伤的诊断和病情的观察(47.5%)、镇痛药物造成呼吸抑制(44.6%)等.结论 苏州地区存在对急诊创伤镇痛治疗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镇痛药物副作用认识片面等较为普遍的现象.表明加强急诊镇痛治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给予合适、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后临床情况和微生物学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2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感染参数即最高体温(肛温),外周血WBC计数,人工气道支气管深部分泌物定量培养菌落数(ETA-QC)的变化;最初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由经治医生决定,根据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感染参数加以评价。结果 VAP的各种感染参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改善,各个感染参数“正常”的时间:菌落数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9.78天,95%可信区间值为9.78±1.40天;体温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7.42天,95%可信区间值为7.42±1.66天;白细胞数参数“正常”的平均时间为8.75天,95%可信区间值为8.75±1.94天;VAP感染参数“正常”是慢的,通常需要9天。结论 对敏感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应用有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可采用短程疗法,能够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引起的二重感染,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试图找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发作患者合适的抗菌治疗策略。方法 根据SepsisScore(SS)评分 ,对 4 7例接受过NIPPV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患者进行肺部感染严重度的评分 ,并依据治疗效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学检测结果评价抗菌治疗是否充分 ,以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 监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SS ,发现当SS≤10时 ,充分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但是 ,当SS积分 >10时 ,抗菌治疗策略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根据COPD急性发作患者感染严重度 ,早期采取相应抗菌治疗策略 ,可降低死亡率并防止滥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大鼠心跳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后呼吸功能、存活率的影响及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的可行性。方法建立窒息法大鼠心跳骤停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经口气管插管组(n=15)和气管切开插管组(n=15)两组。观察复苏后大鼠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况下动脉血气值的变化,比较复苏后6、24、72h生存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组在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状态下的pH、PaC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期两组间pH、Pa-CO2、PaO2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气管切开组6、24h存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72h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观察时间长、需要脱机或撤除人工气道的大鼠心跳骤停模型,经口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优于气管切开插管法;且改良经口气管插管法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