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不同程度恒牙先天缺失患者蝶鞍与颅底的大小及形态差异。 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天缺牙数目将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无恒牙先天缺失,112例);试验Ⅰ组(先天缺失1~2颗恒牙,104例);试验Ⅱ组(先天缺失3颗及以上恒牙,106例)。使用Uceph头影测量软件对每位患者头颅侧位片的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线性和角度参数进行测量。对每位患者的蝶鞍形态进行判定。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组的蝶鞍长度、深度、直径以及颅底相关的线性和角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鞍桥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虽然蝶鞍的线性大小及颅底特征在正常人和先天缺牙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先天缺牙患者中鞍桥发生率更高,提示该人群的蝶鞍解剖学形态可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肠吻合口狭窄(PJ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再手术行胰肠吻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诊治的6例PD术后PJS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PD术后病人出现PJS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9.7(8~60)个月,表现为上腹痛(5/6,83.3%)、腹胀(3/6,50.0%)、脂肪泻(1/6,16.7%)和复发性胰腺炎(1/6,16.7%)。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主要表现为胰肠吻合口狭窄及远端胰管扩张。5例在研究期间接受了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胰肠吻合口重新端侧吻合、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胰管-空肠侧侧吻合。中位随访时间为32(23~44)个月,5例重建手术病人术后症状缓解良好,1例保守治疗病人的胰腺炎症状仍反复发作。结论 胰管支架植入、可靠的胰肠吻合技术及降低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是减少PJS发生的重要因素;胰肠吻合重建手术是安全有效的PJS治疗方式,但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导致医源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Mallory-Weiss tear,MW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后发生医源性MWT患者50例为MWT组,未发生医源性MWT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内镜治疗后发生医源性MWT的影响因素。结果MWT组年龄[(66±13)岁]较对照组[(55±14)岁]大(P<0.05),手术时间[70.00(30.75,112.00)min]较对照组[14.00(10.00,25.75)min]长(P<0.05),手术部位位于胃窦/十二指肠比率(66.0%)、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比率(34.0%、44.0%)较对照组(42.0%、9.0%、18.0%)高(P<0.05);MWT组体质量指数[(23.58±2.02)kg/m^2],男性比率(56.0%),有糖尿病、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腹部手术史比率(6.0%、12.0%、28.0%)与对照组[(24.13±3.19)kg/m^2、47.0%、10.0%、11.0%、2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011,95%CI:1.329~6.818,P=0.008)、手术时间(OR=1.031,95%CI:1.012~1.050,P=0.001)、手术部位位于胃窦十二指肠(OR=29.194,95%CI:2.633~323.655,P=0.006)是发生医源性MWT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是医源性MWT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8年1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对5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位于食管中、下段水平,直径均≤3.5 cm)患者进行了治疗。建立隧道用时13~18 min,瘤体剥离用时30~51 min,隧道入口闭合使用5~8枚钛夹。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低氧血症;术后疼痛评分均≤3分,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住院时间4~7 d,随访4~24个月未见肿瘤残留或者复发。初步提示,ESTD切除食管中、下段水平的后纵隔来源支气管源性囊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控制再出血和降低机体炎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再出血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0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3岁,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5d至50年。最常见症状有腹痛21例(70%),腹泻13例(43.33%),低热盗汗10例(33.33%),纳差消瘦3例(10%),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1例(3.33%);而诊断性治疗在确诊肠结核中占到了70%,其余30%为病理学确诊。结论肠结核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且临床尚没有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均较高的诊断措施;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沉、PPD、结核抗体、X线、结肠镜下病例检查等辅助手段,必要时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和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前后标本病理特点的差异。方法 337例研究对象术前经胃镜活检标本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均经ESD治疗,观察其临床表现特征、术前及术后病理特点的差异等。结果共切除病灶372处,其中多发病变30例。术前钳取活检总正确率为55.91%(208/372),漏诊率6.72%(25/372),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和早癌的低估率为19.86%(29/146)。边缘/基底阳性率4.57%(17/372)。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及胃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并且可以提高病理的诊断正确率。ESD术前的病理活检正确率需进一步提高。ESD病理标本阳性与术前判断病变、ESD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