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验证RGS17在人冠心病猝死者冠状动脉管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冠心病猝死案例41例(实验组)及非心源性死亡10例(对照组),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实验组1 (Ⅰ~Ⅱ级),实验组2 (Ⅲ级),实验组3 (Ⅳ级)。通过免疫组化来检测RGS17在冠心病冠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每张切片取四个视野,测定平均光密度值后采用SPSS23.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1例冠心病猝死案例中以男性多见,多位于41~50岁;冠状动脉狭窄以Ⅳ级多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GS17在冠心病猝死者冠状动脉管壁中膜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RGS17在冠状动脉狭窄Ⅲ、Ⅳ级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的管壁组织中的表达。结论 RGS17在冠心病猝死者冠状动脉管壁中呈高表达;RGS17在冠状动脉狭窄Ⅲ、Ⅳ级的表达明显高于狭窄Ⅰ、Ⅱ级的管壁组织。  相似文献   
2.
3.
4.
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最早称为睡眠肌阵挛、周期性腿动,其特点是短暂、反复、刻板性的睡眠中大踇趾伸直,足部背屈,有时累及膝部和髋部屈曲.这一现象常被误认为肌阵挛性癫痫,后来通过视频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其有相似的3个屈曲反射和巴彬斯基征,并常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1];因有部分病例可累及上肢,所以命名为周期性肢体运动. 1 诊断标准和多导睡眠检测表现 周期性肢体运动事件的诊断标准最初由Coleman提出,1993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SDA)基本沿用Coleman的方法,强调了其周期性而非肌阵挛发作.周期性肢体运动诊断包括:单次肢体运动事件和周期性肢体事件;睡眠期单次肢体运动事件持续时间必须在0.5 ~5s之间,肌电活动振幅必须大于25%;周期性肢体运动标准是指4个或4个以上的单次肢体运动事件连续出现,相邻两个单次肢体运动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 90s[2].整晚每小时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指数大于5则有临床意义[3].周期性肢体运动发生于睡眠非快速动眼(NREM)Ⅰ、Ⅱ期,NREM Ⅲ发生逐渐减少,而快速动眼期(REM)很少发生;周期性肢体运动主要存在于睡眠周期第一个周期,即刚入睡不久.然而有极个别病例报道PLMS可出现于REM期[4];另外有一部分PLMS发生于困倦期,患者实际未入睡,常抱怨周期性肢体抖动导致其无法入睡.PLMS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特征:在抽动过程中肌电图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一种是持续几百毫秒肌紧张性活动后可伴或不伴肌阵挛;另一种是出现单个肌阵挛后多伴随肌紧张活动;最后一种是在几个丛集性肌阵挛后可出现或不出现肌紧张活动.有时PLMS可以发生于一条腿或一侧肢体,还可以两侧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内膜损伤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AS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已运用不同动物成功地建立了多种方法诱导的AS模型。文章对近年AS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比较,期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基底动脉狭窄组)和症状性大脑前循环狭窄患者(前循环狭窄组)各80例,比较2组性别、血压等危险因素。另按血管狭窄程度、病情有无进展、出院1个月的生存情况,将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分别分为狭窄率<70%的轻中度狭窄组43例和狭窄率70%~100%的重度狭窄组37例,进展组34例和未进展组46例,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38例,分析各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预后。结果与前循环狭窄组比较,基底动脉狭窄组男性(75.0%vs 57.5%)、高血压(80.0%vs 66.3%)明显升高(P<0.01)。重度狭窄组既往脑梗死及吸烟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既往脑梗死及吸烟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有关(P<0.05)。入院前驱症状与病情是否进展有关(P<0.01)。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男性及高血压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及既往脑梗死是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前有前驱症状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小,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熊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4,(17):379-380
目的观察助产士在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对其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对观察组与护理组进行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比照,分析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7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9.7%;对照组64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81.25%。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是最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的第一人,也是对新生儿实施初步复苏的专业人员。结论助产士在预防新生儿复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助产士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其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高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早期不典型心力衰竭(心衰)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门、急诊及社区转诊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早期心衰52例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52例均因咳嗽就诊,被误诊为肺炎18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9例、支气管炎7例、低蛋白血症导致胸腔积液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5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误诊时间2 d~2年。入院后排除引起咳嗽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后,依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明确心衰诊断,给予强心、利尿、扩管及控制液体出入量等抗心衰治疗后,29例症状在3 d内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15例症状3~7 d好转,8例症状7 d后好转,1例症状好转后新发急性脑梗死。结论老年早期心衰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咳嗽可能为唯一症状,尤其是夜间咳嗽,导致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心衰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警惕性,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