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得到世界范围广泛认可,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深入。干细胞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其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迅速发展,对组织的修复、再生或替代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试图从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方面揭示针灸的治疗机制,就此内容检索相关文献,从脑病、脊髓损伤、关节炎等不同疾病中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以及不同针灸方法对干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胫侧副韧带(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 TCL)和内侧半月板(medial meniscus, MM)损伤的诊断及关节镜下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8个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TCL与MM的解剖形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TCL深层在后斜韧带和前内侧包膜之间与MM的体部和后角处形成宽而牢固的连接,两者接触长度(8.12±0.44)mm,接触面积(36.39±4.45)mm2,其可维系MM在膝关节屈伸运动时保持稳定。 结论 TCL与MM是膝关节内侧稳定的重要组成结构,深入了解其形态特点,为关节镜下TCL与MM损伤的诊治及解剖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系列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糖尿病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相关的机制研究表明糖尿病通过脂肪因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骨硬化蛋白、胰岛素、胰岛素生长因子-1、促炎因子、骨髓脂肪组织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诱导了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就糖尿病对骨代谢影响的基础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镜下缝线锚钉修复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肩关节镜下缝线锚钉修复的12例盂唇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5例;年龄18~40岁,平均28.7岁;均为复合多向不稳定.镜下缝线锚钉治疗肩关节盂唇SLAP Ⅴ型损伤(Bankart损伤+SLAPⅡ型损伤)7例、SLAPⅧ型损伤(SLAPⅡ型损伤合并后下方盂唇撕裂)3例及SLAPⅢ型合并前后盂唇撕裂脱位2例.术前及术后随访均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1~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分别为163.4°±8.6°和169.7°±4 2°;外展90°外旋为58.5°±13.6°和90.3°±5.5°;术后外展90°,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4°±6 2°.术前及末次随访ASES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VAS评分分别为(7.2±1.4)分和(1.2±0.6)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8.1±4.6)分和(93.9±3.7)分,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生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严重SLAP合并前后延伸损伤诊断困难,镜下能明确损伤类型,及时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选择与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和异体骨-髌腱-骨、自体半腱肌腱、异体胫前肌肌腱、LAPS人工韧带五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3例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126例异体胫前肌肌腱、28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IKDC分级和KT-1000评价疗效.结果 前四组中期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PS人工韧带近期效果与其他移植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自体骨-髌腱-骨组膝前痛发生率高,异体骨-髌腱-骨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异体胫前肌肌腱.结论 关节镜下前四种前交叉韧带替代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大致相同,但LARS人工韧带近期效果优于其他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隧道双束和单隧道单束ACL重建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6侧人体膝关节标本,保留完整的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行单隧道双束和单束ACL重建,在MTS-858生物材料试验系统上测试膝关节在胫前加载(134N)和旋转加载(5N·m内旋胫骨)下屈曲0°、15°、30°、60°、90°位时的运动学反应。每个膝关节在4个不同条件下进行测试:ACL完整、ACL损伤、单隧道双束重建ACL以及单隧道单束重建ACL,其中单隧道双束及单束ACL均采用双股腘绳肌腱。结果 (1)胫前加载:双束组在屈曲30°、60°和90°位,单束组在屈曲90°位时关节前后稳定性获得良好恢复(P0.05);在屈曲60°位时双束组的胫前位移明显低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旋转加载:与ACL完整组相比较,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在屈曲0°、60°位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90°位时明显减少(P0.05);单束组在屈曲0°时无明显变化(P0.05)。屈曲60°和90°位时双束组的胫骨内旋角度明显小于单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隧道单束ACL重建相比,单隧道双束ACL重建能够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设计下Chiari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并髋关节脱位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7月~2009年4月,在12例(12髋)Chiari髋臼周围截骨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中使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其中男7例(7髋),女5例(5髋);年龄3~12岁,平均6岁。术前行髋关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使用"三维辅助截面"技术对股骨头覆盖程度进行评估。通过该程序对Chiari髋臼周围截骨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进行模拟操作,记录模拟手术中髋臼截骨块内移的距离及股骨短缩距离与旋转角度,作为实际手术的参考。术后复查髋关节X线片,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髋术前外侧CE角平均为13.5°(8~23°),臼顶倾斜角平均为37.7°(18~50°),股骨前倾角为87.2°(81~95°),三维辅助截面的股骨头实际覆盖率平均为9%(0%~20%)。术后平均外侧CE角为33.1°(23~49°),臼顶倾斜角为13.1°(11~21°),三维辅助截面的股骨头实际覆盖面积平均为91.4%(85%~94%),股骨前倾角为13.5°(13~25°)。结论计算机辅助技术对Chiari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的术前设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信度,能够直观、立体地再现髋臼发育不良的畸形特点;模拟截骨操作可使术者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和旋转角度,以指导实际的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同时断裂常见于高能量损伤,且伴有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导致严重膝关节不稳及功能障碍,因此对膝关节ACL和PCL同时损伤的患者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自体肌腱(骨-髌腱-骨或半腱肌)重建交叉韧带疗效肯定,但对于ACL和PCL司时损伤的患者,自体肌腱受限于取材有限和增加供区并发症的危险.因此,我们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异体胫前肌腱重建修复23例膝关节ACL和PCL同时断裂的患者,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院所有手术室进行优化流程管理,记录这期间内的手术量以及评估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将其结果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1年时间内的手术量相比,并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和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比较优化流程管理前后手术室的工作效率.结果 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后1年时间内的手术量显著多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后部分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优化流程管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与常规管理相比,在未增加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的情况下,手术量有很大提高,管理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全膝关节翻修比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技术上更具挑战性,骨缺损或侧副韧带的缺失,使假体的固定、力线的保持及稳定性的重建更加复杂和困难.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翻修过程中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02/2008-01对12例12膝行全膝关节翻修,其中假体松动翻修8例,感染后假体置入4例.翻修过程中使用金属垫块修复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及恢复关节线水平,并使用髓内假体柄来增加翻修假体的稳定性,使用的假体为组合式髁限制型膝关节OPTETRAK.CCK.翻修后进行随访观察,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翻修后随访6~37个月,平均21个月.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从翻修前27分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7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翻修前63°增加到最后随访时的97°.除一例患者皮肤伤口感染延迟愈合外,未见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提示采用金属垫块和髓腔柄组成的翻修假体系统重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非包容性骨缺损和软组织平衡,既可以方便手术操作,获得即刻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