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地震勘探中,由于传播介质的吸收衰减,接收到的地震信号频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因此必须对其衰减进行补偿。VSP数据接收的是直达波,旅行时短,信噪比高,应用谱比法计算的Q值比较可靠。然而工区内的VSP数据毕竟有限,仅几口井的Q值代表不了整个区域。基于常规Q值经验公式及拟合Q值计算方法,依托拾取的精确速度谱,通过VSP数据计算的Q值进行标定,进而建立区域内的拟合Q体。通过实际应用及对比,该技术可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和频率均有所提高,计算的Q值可靠,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FSSS是一种处于开发过程中的ISS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常规ISS方式对可控震源组距的限制。本文介绍了428XL仪器配套VE464箱体运用DSD自主模式实现FSSS采集时的系统要求、主要参数设置和工作过程。DSD自主激发模式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对可控震源进行质量监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地区是目前勘探热点地区,本区岩性变化较快,搞清表层结构变化规律、寻找最佳激发环境难度大。本文通过"7+1曲线法"综合应用设计激发井深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品质较高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4.
冀中坳陷的勘探程度高,易于勘探的埋藏较浅的大型潜山几乎勘探殆尽,但深潜山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且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是目前主要勘探领域。为了大幅度地提高深潜山地震资料品质及其成像精度,满足超深隐蔽型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深潜山及其内幕勘探目标埋藏深、隐蔽性强、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地震波场非常复杂、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低、成像困难、储层的非均质性强、潜山形态及内幕圈闭落实难度大等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攻关研究,形成了宽方位高密度采集、基于目的层响应频率的低频采集处理、时间域融合地震勘探、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定量预测等4项关键技术。通过应用,地震资料的能量和信噪比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低频信息丰富,成像效果好,深潜山及其内幕断层更为清楚,圈闭形态更落实,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在剩余静校正量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线性方法求解能够较好地解决静校正问 题。对于复杂地表结构地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经常规静校正后仍然存在很大的剩余静校正量,传统的反 射波剩余静校正容易陷入局部极值,出现“周期跳跃”现象。快速模拟退火静校正技术能够解决大的剩余 静校正量问题,特别适用于表层构造复杂地区及低信噪比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流侵蚀地貌区地表高程变化剧烈,由于受到采集设备和成本的限制,传统的地震采集数据纵横向上物理点比较稀疏,地表测量数据的密度不足以详细调查表层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技术的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越来越精确。基于河流侵蚀地貌区地理信息,结合表层调查控制点的成果,对地表进行精细建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煤层气地区成为了勘探的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以及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品质。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叠加剖面构造形态的因素进行了联合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某地区实际的表层资料进行了模型正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农田、草原区由于地表植被的保护,地震勘探只能选择在农作物收割后的冬季施工。中国北方地区基本在每年10月中旬浇灌农田,导致土壤含水性高,冬季会形成一套高速冻土层,增加了近地表结构的复杂性。可控震源在地表激发信号,地震波在冻土层中传播会受到冻土介质共振频率的影响,减弱了地震波低频信号的能量。为此,提出利用冻土的耦合共振频率,开展冻土层的地震波传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冻土层覆盖后,接收的低频信息减弱,频谱整体向高频端移动。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冻土层耦合共振频率可拓展高频、补偿低频,适用性强。该方法为季节性冻土地区可控震源采集资料品质的改善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