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福氏志贺氏菌噬菌体SF-2A、痢疾志贺氏菌噬菌体SD-11及宋氏志贺氏菌噬菌体SS-92以等比例混合后进行气雾喷洒分析其在空间的杀菌效力,以期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控制食源性志贺氏菌的污染。首先在空间分析不同噬菌体气雾喷洒后的杀菌活性和最佳作用浓度,其次将福氏、痢疾及宋氏志贺氏菌以等量进行混合,以3×105cfu/mL的终浓度进行人工喷洒污染,并以3×108cfu/mL的噬菌体混合物进行气雾喷洒,分别在喷洒后1 h,2 h和3 h检测宿主菌的数量。结果显示,噬菌体SF-2A、SD-11及SS-92均能在空间有效灭活其相应宿主菌,其混合溶液作用3 h后已检测不到志贺氏菌。由此可见,混合噬菌体能够有效控制志贺氏菌的污染,这为食品生产及加工中环境中的病原菌的污染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动物坏死性肠炎的食源性病原,在动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引发疾病并通过加工环节传播,威胁人类健康,同时给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随着耐药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2020年"饲料端全面禁抗"的实施,利用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产气荚膜梭菌防治将在养殖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产气荚膜梭菌的耐药特性,详述了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控现状,总结了全面的综合防控策略,为产气荚膜梭菌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中哈维氏弧菌毒力及耐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鉴定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特性。方法采集来自于网箱养殖区病死大黄鱼,分离幵鉴定哈维氏弧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分离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特性,PCR鉴定耐药基因(tetA、tetB、ermA、ermB、ermC、mecA、aac(6’)-Ib、oqxA、sul1、sul2、mcr-1)及其毒力基因。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幵鉴定出54株哈维氏弧菌,耐药分析表明对硫酸粘杆菌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均耐药, 96.2%的分离株对头孢噻呋, 92.6%的分离株对链霉素、阿米卡星表现为耐药, 88.9%的分离株对恩诺沙星, 87.1%的分离株对卡那霉素呈现高度耐受特性。所有分离株同时对9种抗生素显示100%耐药,同时耐受10种抗生素的菌株有94.4%,同时对11和12种抗生素耐受的菌株分别达到85.2%和64.8%,对13种抗生素均产生耐药的菌株达到37.0%(20/54)。耐药基因分析表明四环素类tetA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81.5%;氨基糖苷类aac(6’)-Ib,β-内酰胺类mecA,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oqxA和大环内酯类ermA、ermC分别检出4~7株。毒力基因分析表明toxR携带率高达75.9%。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海产养殖中主要病原哈维氏弧菌感染状况,其耐药严重且普遍携带毒力基因,表明哈维氏弧菌耐药和毒力对海产养殖造成重要威胁。同时本研究为弧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家禽屠宰场污水中,以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和禽沙门氏菌CVCC2184为宿主菌,分离到两株裂解性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vB_SenM-PA13076(简称PA13076)和vB_SenM-PC2184(简称PC2184)。同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噬菌斑、噬菌谱系(含耐药菌)、形态学(透射电镜)、遗传物质、酸碱及热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株噬菌体的裂解空斑均透亮清晰;除对本身宿主菌产生强裂解作用,还裂解其他沙门氏菌,为宽噬菌谱,其中PA13076能强裂解一株耐氨苄青霉素ATCC13076转化菌株(A+13076),PC2184则能裂解另一株耐氨苄青霉素CVCC2184转化菌株(A+2184);电镜观察这两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遗传物质为dsDNA;pH值和温度耐受能力较好;PA13076、PC2184最佳感染复数分别为0.01、10,潜伏期分别为20、30 min,爆发期分别为70、60 min,平均爆发量分别为21、23。  相似文献   
5.
张辉  王冉  包红朵 《食品科学》2010,31(23):214-218
分离裂解性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噬菌体,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其在巴氏杀菌牛奶的灭菌效果。以福氏志贺氏菌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获得特异性针对福氏志贺氏菌的具有高裂解活性的噬菌体,命名为SF-A2。运用PEG/NaCl 法纯化SF-A2,经负染后电镜观察,该噬菌体为肌尾科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噬菌体特异性针对福氏志贺氏菌,且对温度及pH 值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将SF-A2 以高感染复数(103)用于即食性食品(牛奶)中的福氏志贺氏菌的生物防控实验。结果表明:SF-A2 能够有效灭菌,在加入48h 后,福氏志贺氏菌降低了3lg(CFU/mL);作用至72h,能够完全将福氏志贺氏菌灭活。从而表明,裂解性福氏志贺氏菌噬菌体SF-A2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能够在食品中防控福氏志贺氏菌的污染,也为防治由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腹泻性疾病提供生物源性治疗源。  相似文献   
6.
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携带质粒特性,分析携带质粒Lm对抗生素、重金属镉及苯扎氯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株Lm携带内源性质粒;所有Lm菌株对阿莫西林、红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22/22),对头孢拉定100%耐药(22/22);其中5株对盐酸万古霉中度耐受,部分菌株对盐酸环丙沙星(17/22)、硫酸新霉素(16/22)及盐酸四环素素(9/22)具有一定耐受性。耐镉分析表明,菌株对重金属镉呈现抵制特性(14/22),且均为携带质粒菌株;而在苯扎氯铵敏感性检测中,仅3株携带质粒Lm菌株对苯扎氯铵具有抵制性。对Lm菌株进行噬菌体杀菌检测,结果均能够被噬菌体识别并裂解。综上所述,Lm分离株耐药性增强,且对苯扎氯铵和镉有抵制特性,而噬菌体能够杀灭抵制菌株,为控制耐药及抵制性菌株污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辉  王冉  包红朵 《食品科学》2012,33(21):169-172
将李斯特菌噬菌体经口服灌入小鼠体内,分析噬菌体在小鼠体内的消长规律及特异性免疫应答,探索噬菌体作为生物抗菌剂在食品生物防控中的安全性。分别将噬菌体LipG2-5以1×108PFU单次及连续3次灌服小鼠,并在灌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粪样中噬菌体的数量并对小鼠进行称质量。对小鼠增质量分析表明,摄入噬菌体组小鼠体质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时间点采集小鼠血清及肠道黏膜,分析其特性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噬菌体灌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相应下降。在第7天,两组噬菌体摄入组粪样中均检测不到噬菌体。血清ELISA检测结果表明,灌服噬菌体小鼠能够产生较低水平的噬菌体特异性抗体,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样,在第35天并没有检测到较高水平的黏膜IgA抗体。由此可见,噬菌体在进入机体后,可以通过消化道自然排出,在体内无残留,不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盐水鸭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的生长规律,通过测定4、10、16、25℃条件下的生长数据,选用4种常用的一级模型(Gompertz、Logistic、Richards及MMF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比较各模型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确定最适一级模型,根据一级模型得到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和迟滞期(λ)建立与温度相关的二级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拟合的生长曲线R^2均达到0.99以上,为最适一级模型,在25℃条件下,Lm经0.78 h后即进入对数期,从4℃提高到10℃时,生长速率从0.02 1g(cfu/g)·h^-1增至0.05 1g(cfu/g)·h^-1,说明温度对盐水鸭中Lm的生长影响较大。选用Ratkowsky平方根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μmax关系的二级模型R^2为0.98,偏差因子(Bf)、准确因子(Af)分别为0.99、1.01,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的温度与λ关系的R^2为0.99,Bf、Af分别为1.01、1.08,表明所建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盐水鸭中Lm的生长情况。本研究建立的生长模型可为监控盐水鸭的食品安全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流通过程中加工环境来源的食源性李斯特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探讨加工环境对该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7年分离自加工环境中的71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采用PCR鉴定11种耐药基因(tet A、tet M、tet S、erm A、erm B、erm C、mec A、aac(6’)-Ib、van A、van B、cfr)。结果 71株Lm对庆大霉素(11.27%)、氨苄西林(4.22%)、头孢他啶(98.59%)、环丙沙星(97.18%)、四环素(21.12%)、红霉素(15.49%)、林可霉素(92.96%)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敏感。其中以耐受3~6种抗菌药为主,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耐药基因检测表明四环素类tet A,tet M为主要耐药基因,检出率高达50%以上,其次为红霉素类erm A、erm B、erm C,检出率约11%,氨基糖苷类aac(6’)-Ib的检出率为5.63%。结论加工环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其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并不完全一致,从而表明加工环境中存在影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耐药性因素,同时为食源性李斯特菌病的防治及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噬菌体以其无以比拟的优势在生物防控和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有效抑制致病菌延长食品货架期,且具有特异无残留等优点。目前在农业、动物疾病防控、食品安全以及耐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屡见不鲜,许多国家已有噬菌体产品应运而生。噬菌体在食品生产(“农场”)和加工后(“餐桌”)的干预措施,能够控制重要食源性病原,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等。在“农场-餐桌”的供应链中,噬菌体及其衍生物均能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抑制致病菌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本文就噬菌体在食品生物防控中的应用进展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