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耐酒精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严重地区的贫瘠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一株高产木聚糖酶且能够耐受一定浓度酒精的细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命名为DT83。对其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木聚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酶最适温度为28℃,最佳初始pH值为8.5。SDS-PAGE分析表明,木聚糖酶分子量约为23kD。DT83和E.coli BL21的酒精耐受实验结果比较表明,DT83具有较高酒精耐受度,可达到8%~10%。  相似文献   
2.
杂醇油是白酒中芳香成分之一,对风味和口感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探索杂醇油生成规律,改善和调控生产工艺,固态发酵试验在2年时间内进行了30轮次,采用气相色谱对糟醅中生成的异戊醇、异丁醇、正丙醇和正丁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杂醇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正丙醇>正丁醇>异戊醇>异丁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丙醇(P<0.001)、正丁醇(P<0.01)和异戊醇(P<0.05)在不同糟层中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分布规律为下层>中层>上层;异丁醇(P>0.05)在不同糟层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结合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正丙醇和正丁醇的生成与酸度和入窖温度呈正相关,位于主成分1的负轴;异戊醇和异丁醇的生成与乙醇发酵呈正相关,位于主成分1的正轴。该研究表明,两组杂醇油的生成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通量测序仪分析乳酸胁迫下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下,在发酵环境pH≤4.0时,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当pH≤4.0时,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micutes)(90%以上);当pH>4.0,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前者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后者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属水平下,优势菌群以热厌氧杆菌属(Thermacetogenium)和梭菌属(Clostridium)为主,随发酵时间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pH≤4.0时,热厌氧杆菌属(Thermacetogenium)和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含量均高于在pH5.0胁迫发酵条件下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智能制造物联网系统中存在的部分参数测量时间较长,异常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对原有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参数在线测量方法,完成实际测量过程中的参数预测。通过水分在线测量预测实验结果证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数测量方法,在测量精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参数测量时间,对系统参数的在线测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五粮液大曲中筛选到1株嗜热产红色素霉菌,通过理化性能测定,形态分析,该株菌为一种嗜热红曲霉,命名为MH-1。该菌生长温度范围35~60℃,最适生长温度45℃。最适p H值为5,最低可耐受的p H值为3,酯化酶活可高达280 U。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解析窖泥,为窖泥质量提升提供更多的技术储备,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对窖泥进行驯化。化学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老熟窖泥中原核微生物多样性,针对其中的主要菌群梭菌及甲烷菌设计一种无机盐培养基进行窖泥核心菌群的驯化;物理法利用窖池不同层次生酸情况的差异,采用置换法进行窖泥驯化。结果表明,窖池微生态经化学法调控后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提高了44.67%,乳酸乙酯含量降低了37.25%;经物理法调控后酒样中的己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2.22%,乳酸乙酯含量先升后降,杂醇油中正丙醇含量降低了20.8%。两种方法均达到了窖泥驯化的目的,综合酒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偏高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传统培养方法,以乳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从浓香型白酒窖池窖底泥中筛选可降解乳酸的微生物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多重鉴定技术进行菌株鉴定;进一步考察了性能优良菌株的降解乳酸性能,并建立了降解乳酸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获得一株乳酸降解菌WLY-B-L2,经多重鉴定为原玻璃蝇节杆菌(Arthrobacter protophormiae)。其生长、降解过程分别符合Logistic生长动力学模型(um =0.219 h-1,Xm =2.318)和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当乳酸初始质量浓度为3 g/L、6 g/L和9 g/L时,菌株WLY-B-L2完全降解乳酸的时间分别为40 h、72 h和80 h。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新窖泥转化,以酿酒副产物黄水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一种老窖泥功能菌培养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功能菌液的有机酸含量,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此功能菌液有明显的增己降乳的作用,细菌群落结构以梭菌属为主,古菌群落则以甲烷囊菌属为主。将功能菌液应用于试验小窖池,窖底泥的水分和pH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具有促进试验窖泥老熟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通量测序解析了环境因素(温度为物理因素,乙醇、乳酸、乙酸为化学因素)胁迫下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经环境因素胁迫发酵后,在目水平下,主要由4个目主导,包括Clostridiales>Thermoanaerobacterales>Lactobacillales≥Bacillales。与培养前相比,Thermoanaerobacterales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Lactobacillales在28℃和0.2%乳酸胁迫发酵下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16.5%和28%。在属水平下,主要由6个属主导,包括Sedimentibacter>Caloribacterium>Tepidimicrobium>Lactobacillus≥Tissierella≥Sporanaerobacter。与培养前相比,Sedimentibacter、Tissierella和Sporanaerobacter的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Lactobacillus在28℃和0.2%乳酸胁迫发酵下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16.2%和27.65%。相比对照组(34℃培养下),28℃和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