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分析全海深着陆车冲击特性并提高着底安全性,基于潜浮和着底运动的规律,将着底过程划分为6种拟着底状态,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着底冲击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张紧轮支架进行了改进设计;分析6种拟着底状态下着陆车张紧轮支架改进前后的最大应力,并对比分析了岩石地面和泥质地面的冲击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张紧轮支架改进后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着陆车冲击岩石地面和泥质地面的最大应力分别减小到原来的13%和30%;弹簧阻尼结构可降低车体的集中应力,但其刚度系数对冲击应力影响较小。由着陆车各状态数值模拟结果可知,改进后的车体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为研制可适应复杂海底的全海深着陆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原煤的筛分沉浮试验来得到了煤粒级变化过程中硫灰分的变化特征,进而对原煤脱硫灰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在低密度范围内不同粒级煤的可选性为难选,煤灰分脱出的效果受煤粒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原煤中有机硫集中在1.4g/cm3以下的密度级中,而黄铁矿集中在1.8g/cm3以上的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4%时,可选等级最高,可选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郭威  吴凯  周悦  孙洪鸣  徐高飞  高森 《兵工学报》2022,43(6):1387-1394
针对深海着陆车海底作业“路径最优”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着陆车的三维海底全局路径规划算法。采用栅格等分法建立着陆车作业区域的三维海底环境抽象模型。通过对着陆车航行过程动力学分析和驱动电机速度与工作效率测试,建立其航行运动能耗模型。采用局部和全局信息素更新的基于蚁群寻优的能耗-距离路径规划算法,并将能耗、距离引入到启发函数与评价函数中。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合理选取评价函数权重参数,能有效均衡路径规划的里程与能耗,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能够满足深海着陆车海底科考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机车得到深入的研究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单片机在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机车中的研究主要基于其良好的通信性能。本文通过对单片机的功能入手,对机车的转速测量、状态检测与压力预警等都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机车的使用性能,使运行更加可靠、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搭载有视觉检测系统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具有水下文物探测功能,对深海考古有着重要意义。 水下文物所处环境复 杂多变,目标存在破损、堆叠和泥沙掩埋等情况,导致判别特征提取困难,使得 AUV 视觉检测系统无法可靠、准确地实现水下文物 的检测。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形变深层聚合网络模型的水下文物检测算法。 为了充分提取复杂环境下水下文物目标 特征信息,设计了具有可形变卷积层的多尺度深层聚合网络。 在此基础上,引入 SimAM 注意力模型进行特征优化,来增强文物目 标潜在特征信息并削弱背景干扰。 最后,通过不同尺度的特征融合实现水下文物检测。 在采集的水下文物数据集上进行大量验 证和分析,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达到了 92. 7% 、90. 5% 和 92. 2% 。 此外,算法已部署到 AUV 系统中。 在实际深海测试场景中,视觉检测系统的文物检测帧率达到 19 fps,可满足实时检测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水平位移监测因其简单直观、造价低而成为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最基本方法。水平位移监测包括表面水平位移和内部水平位移监测,通过对各种表面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探讨比较,提出了各表面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组合预测方法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6,自引:4,他引:62  
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引入了优化组合预测模型,从而将几个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各个预测模型的优点,得出更为准确的结果。文中采用了进化规划作为优化方法,对盐城市的供电量和负荷预测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对盐城市2000年负荷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城市电网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结合城市电网规划的特点,并揉合进入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一个城市电网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并分析了介绍了系统各模块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并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打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