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己烷异构体的高效分离是石化行业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关键过程之一。己烷异构体分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极化率、沸点相近,分离极具挑战。目前,基于5A分子筛的吸附分离技术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5A分子筛的吸附容量较低,且无法实现单支链异构体与双支链异构体的选择性分离,限制了汽油辛烷值的进一步提高。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新型多孔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和高度可设计性使其可以精准识别异构体分子在形状和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展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己烷异构体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分离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are a main source of new drugs, functional foods and food additives. The separation of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ormation and use of biomass.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bioactive_principle from a complex matrix is often inherent bottleneck for th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so a series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his review cover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eparation of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with an emphasis on their solubility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recent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isolation techniques. This overview of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dis- cussion of pertin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 of current methodologies in the separation of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 may provide a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of novel separ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分子溶剂复合萃取剂脱除水中酚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疏水性离子液体-分子溶剂复合萃取剂,并研究了其对酚类化合物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离子液体萃取剂相比,三己基十四烷基溴化([P66614]Br)-乙酸乙酯复合萃取剂在显著降低萃取剂黏度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酚类溶质分配系数。当萃取剂中[P66614]Br摩尔分数为20%时,苯酚的分配系数为345,是纯乙酸乙酯为萃取剂时的5.3倍,是[omim]BF4、[C12mim]NTf2等常规疏水离子液体的9~60倍;比纯[P66614]Br为萃取剂时的分配系数下降25.3%,黏度却比纯[P66614]Br降低99%以上。COSMO-RS研究表明[P66614]Br与苯酚之间较强的氢键作用是获得较高苯酚分配系数的关键因素。该复合萃取剂对间苯三酚、4-氯苯酚和2,5-二硝基苯酚等物质也有良好的萃取能力。上述结果为开发兼具良好热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脱酚萃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寻找合适的反应介质一直制约着乙炔氢氯化液相反应体系的发展,离子液体作为一类蒸汽压低、热稳定性高的新型绿色介质为乙炔氢氯化液相反应提供了新思路。本工作首先研究了非汞催化剂与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组成的催化体系,考察了温度、流速和金属催化剂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进而研究了离子液体结构对PdCl_2/离子液体体系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得到了一类低成本且高效的PdCl_2/质子酸离子液体体系,并首次将其应用于乙炔的氢氯化反应,在反应温度180℃,乙炔流速5 mL/min,氯化氢与乙炔的流速比1.2,PdCl_2的摩尔浓度为0.04 mol/L的条件下,体系中的乙炔转化率可达75%,氯乙烯选择性高于99.3%,且在反应6 h时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作为一类绿色非汞催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甘油磷酰胆碱(GPC)作为重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前体,能够促进乙酰胆碱在脑部的合成,增强人体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类疾病,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促进GPC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几年GPC的分析、制备及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分析GPC的主流方法,但没有一种检测器能检测到所有关键的杂质,需要多种检测器联用才可判断GPC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全化学合成和水解卵磷脂(PC)是制备GPC的主要方法。文中指出全化学合成法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和制备工艺完善的优点,但起始原料昂贵,全化学合成的GPC中会残留基因毒性杂质,严重影响产品品质。水解PC法能够制备出食品级GPC,所得产品无毒无害,但水解法收率低,产品纯度低,纯化难度大,难以规模化生产。结晶法和柱色谱法是纯化GPC粗品的主要方法。结晶法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收率低,生产成本高。柱色谱法能除去大量杂质,除杂效果好,但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三废”,纯化周期长。文中分析表明,HPLC和多种检测器联用是定量分析GPC及其相关杂质的最有效方法,水解PC以制备食品级GPC是如今的研究热点,开发出高效的纯化技术是工业化生产GPC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微乳液聚合方法上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分散相、连续相、表面活性剂等不同组分参与到微乳液聚合反应中的实验方法和实现过程。介绍并评价了这类离子液体复合体系在制备聚合物微粒、纳米材料、导电材料,多孔材料及聚合物复合材料上的应用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稀有气体Xe/Kr的高效捕集分离是气体工业、核环境监测和乏燃料处理等领域的重要分离过程之一。氙与氪结构与极化率相似,传统低温精馏方法借助氙与氪的沸点差异实现二者分离,能耗巨大,吸附分离是较为理想的替代分离技术。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与高度可设计性,通过调节材料微孔表面的极化环境与孔道窗口结构,借助氙与氪极化率的微小差异,可实现对二者的精准辨识,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与应用前景。重点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氙氪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材料的极化环境、孔道结构、框架柔性等因素对氙氪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氙氪吸附分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九水合硝酸铬和单磺酸钠对苯二甲酸为原料,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系列磺酸功能化MIL-101(Cr),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合成不同Lewis/Brönsted催化位点比例的磺酸功能化MIL-101(Cr),采用PXRD、EDX、SEM、ICP-AAS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技术对材料进行综合表征,并研究磺酸功能化MIL-101(Cr)催化葡萄糖脱水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催化活性。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SO3H中的Cr(Ⅲ)作为葡萄糖异构化反应的Lewis酸位点,-SO3H作为果糖脱水反应的Brönsted酸催化位点,当催化剂的Brönsted酸和Lewis酸的摩尔比为1.1时,150℃下反应,5-羟甲基糠醛的选择性最高可以达到47.15%,5-羟甲基糠醛的产率最高达到46.0%。  相似文献   
9.
以腺嘌呤和溴化铜(氯化铜)为原料,采用慢扩散合成法,合成多孔氢键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PM-1-Br和MPM-1-Cl。采用SEM、PXRD、TGA及比表面积分析等技术对材料进行综合表征,并测定了此二种同构多孔氢键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乙炔和二氧化碳单组分气体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MPM-1-Br和MPM-1-Cl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73 m2·g-1和417 m2·g-1,且在<240℃的温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稳定性;在298 K和总压100 kPa下,通过IAST理论计算得到其对C2H2/CO2混合气体(体积比50:50)的吸附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8和3.0,与HKUST-1(4.7)和UTSA-30(3.3)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有相当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3-氨基-1,2-丙二醇(3-APD)和2-氨基-1,3-丙二醇(2-APD)对多孔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CMPS)进行修饰,制备得到含邻、间位二羟基官能团的硼螯合树脂:PS-3-APD和PS-2-APD。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压汞仪(MIP)和激光粒度仪(LPS)对材料进行表征,确认功能单体成功接枝于氯球上。对两种树脂进行了静态提硼性能研究,分别考察了原料液pH、初始硼酸浓度、外来金属离子对硼酸吸附量的影响,当溶液pH为9.15~9.20时,两种树脂对硼酸吸附量最大;溶液中Na+、Mg2+、Ca2+的存在会一定程度削弱树脂对硼酸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表明其吸附速率较快,且均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Freundlich相比,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730mmol/g和0.868mmol/g。本文对未来新型硼螯合树脂的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