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和三甲氧基氢硅烷为原料,采用Karstedt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法合成了新型硅氧烷单体,然后与乙酸酐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超支化聚硅氧烷。结果表明,随着乙酸酐用量的增大,涂层的固化时间变短,而热稳定性和防腐性能变差,当乙酸酐与单体A的量之比为1. 5时,涂层的防腐性能最好,在点蚀试验中,经过8 h才出现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辛烷基磺酸钠(NaAMC8S)三元共聚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引发剂含量、交联剂含量、AA中和度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基单体NaAMC8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吸水树脂的盐水吸收能力,当引发剂含量为0.2%,交联剂含量为0.02%,中和度为75%,加入NaAMC8S为0.5%时,共聚树脂吸自来水的量为601mL/g,吸0.9%Nacl水溶液的量为154mL/g。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合成超支化聚硅烷的常用单体、合成方法及优缺点,介绍了其在涂层材料、催化剂和热阻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设计、合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进的Gabriel反应制备了单端氨基聚乙二醇(MPEG-NH2),用红外、1HNMR对MPEG-NH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了高分子量的单端氨基聚乙二醇(MPEG-NH2),并且转氨率较高,在45%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选择性溶剂交替抽提的方法提纯在PE-g-PB-g-MA/PA6共混物中原位生成的接枝共聚物PE-g-PB-g-PA6,通过TEM﹑XPS﹑XRD﹑DSC等方法研究了该接枝共聚物的形貌与结晶行为。结果表明,PA6链段的结晶受到相形貌和分子结构的限制,扩散速度降低,导致在通常的结晶速率条件下(10℃/min)结晶不完善。  相似文献   
6.
PP/PA6共混体系的应力松弛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毛细管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对聚丙烯/尼龙6(PP/PA6)、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尼龙6(PP/PP—g—MAH/PA6)共混体系的应力松弛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毛细管流变仪中,共混体系的应力松弛行为由形变的分散相液滴的回复能力决定;而在旋转流变仪中,其动态应力松弛行为不仅与形变的分散相液滴的回复能力且与其产生形变的能力有关。在增容共混体系中,由于反应生成的PP—g—MAH—g—PA6共聚物位于共混体系的两相界面处,所以增容共混体系的应力松弛行为与未增容共混体系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封闭型异氰酸酯(BTAI)为功能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制备了封闭型异氰酸酯基功能化的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POE-BTAI),并以此为增韧剂对PBT进行增韧.当增韧剂POE-BTAI含量一定时,PBT的抗冲击强度随着BTA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当BTAI含量一定时,PBT的抗冲击强度也随着增韧剂P...  相似文献   
8.
以氨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氨基封端聚醚等为原料合成了5种硅烷封端聚脲弹性体(SPUR1~5),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了SPUR的结构、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储能模量、损耗模量、自修复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SPUR,SPUR中的氨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和...  相似文献   
9.
在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中引入有机蒙脱土(OMMT),讨论了OMMT/DCP(1∶1)、MAH的加入量对PP接枝率以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接枝MAH的接枝率大大提高,减小了PP链的裂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量和强度更高的PP代替LDPE为核,在PP上接枝不同含量的PB-g-MAH(MLPB),在反应挤出过程中与PA6中形成了新型的核/壳(PP/PB-g-MAH)橡胶增韧体系。结果表明:硬核/软壳的增韧体系(PP/PA6)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能使共混物获得更好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之间的平衡。当PB-g-MAH含量为5%时,增韧体系缺口冲击强度可达480 J/m,而模量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13 GPa和54 MPa,相对纯尼龙6只有15%和13%的模量和屈服强度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