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乙醇提取物的抗新城疫病毒(NDV)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大黄乙醇提取物对NDV感染的拮抗作用。结果:20g/L剂量大黄乙醇提取物对BHK21细胞未有任何毒性作用;0.5g/L大黄对NDV所致CP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可预防NDV感染,并对NDV的复制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结论:大黄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NDV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分子克隆接术在愿核细胞中表达α-共核蛋白(SNCP),并制备免多克隆抗体。方法 从人神母经细胞SH-SY5Y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SNCP的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克隆至pQE-30-GST表达载体上,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GST-SNCP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该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获得SNCP cD-NA序列为420bp。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呈可溶性,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000。以其为抗原制备的SNCP抗血清的ELISA效价达到1:32000,并且该抗体可与BALB/c小鼠脑组织中内源性SNCP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人SNCP可在原核细胞中可溶性表达。用表达的蛋白制备获得特异性较好的SNCP抗血清,为进一步了解SCNP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与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LAD)狭窄的患者50例,按狭窄程度分成Ⅰ组21例,狭窄率50%~75%;Ⅱ组29例,狭窄率≥76%.另选正常对照组60例,LAD无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RT-3DE检查,通过脱机分析左心室17 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取左心室整体收缩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LAD供血节段收缩功能参数(rEDV、rESV、rEF)及节段同步性参数(Tmsv%).结果 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自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自基底段至中间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自中间段至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Ⅱ组上述演变规律消失.Ⅱ组患者rEDV、 rESV均明显增大,Tmsv-16-SD、Tmsv-16-SD%、Tmsv-16-Dif、Tmsv-16-Dif%、Tmsv%均明显延长,rEF明显降低(P均 <0.05),Ⅰ组患者上述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RT-3DE可早期定量评价LAD不同程度狭窄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评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6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和常规超声检查,分析比较各种方法所测左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参数及同步性参数。结果 RT-3DE与双平面Simpson’s法的相关性高于其与M型超声的相关性。RT-3DE估测左室容积低于常规超声。RT-3DE测量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容积呈递减趋势,射血分数呈递增趋势;冠心病组的梗死节段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和整体收缩末期容积均高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各节段射血分数均低于正常组相应节段(均P0.05)。冠心病组左室16节段从QRS波起点到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msv 16-SD、Tmsv 16-Dif),以及用R-R间期校正后的Tmsv 16-SD%、Tmsv 16-Dif%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多支病变患者均高于单支病变(均P0.05)。结论 RT-3DE能更加精准、客观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化疗后心电图是否正常分为两组:A组52例,化疗后心电图正常;B组48例,化疗后心电图异常;对照组为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化疗前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纵向峰值应变参数测定。结果化疗前,三组间纵向峰值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A组大部分节段纵向峰值应变下降(P﹤0.05),B组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显著下降(P﹤0.01),B组患者前间隔、后间隔、左室后壁的纵向峰值应变较A组患者减低(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不是监测蒽环类化疗药心脏毒性敏感指标,但心电图异常对心功能的损害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作为评价心肌应变的新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蒽环类药物致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两种检查方法的合理利用能及早发现心肌功能的亚临床损害,为及时改善化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处理疫点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可行性研究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9曾明安,屈振麒,陈荣信,李娟佑,黄杰,徐亮四川省德阳市卫生防疫点何淑蓉,王小凡四川省中江县卫生防疫站黄珍海,刘文富控制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反复查治可取得理想效果[1...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IO8例.血液流变学中6项指标明显改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缺血性脑血管病st)例.年龄为43~72岁,男37例.女22例,脑梗塞46例,TIA5例.RIN4例,颈椎综合症4例。冠心病49例,年龄为52~76岁;男34例,女15例。其中心绞痛型7例.心肌硬化型42例。1.2方法。使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常规消毒,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留置激光外,连接光导纤维,开启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输出功率为I.S*w左右。每次照射洲…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RT3D-STI)技术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S)在评价复杂冠心病患者左室心肌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78例复杂冠心病患者根据SS收集我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141例,根据CAG影结果分为复杂冠心病组(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和/或左主干狭窄>50%,n=78),非复杂冠心病组(单支/双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n=30)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50%,n=33),根据SS将复杂冠心病组分为低分亚组(SS<23,n=26),中分亚组(23≤SS<33,n=25)及高分亚组(SS≥33,n=27)。,应用3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圆周、三维应变(GLS、GRS、GCS、G3DS)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三维应变(LS、RS、CS、3DS),计算平均基底段LS、RS、CS、3DS,中间段LS、RS、CS、3DS,心尖段LS、RS、CS、3DS,行组间比较分析获取相应测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三组间整体、平均节段应变呈减小趋势(P<0.05)。2.三亚组的GLS、GRS、GCS、G3DS呈减小趋势(P<0.05),基底段LS、3DS,中间段LS、RS、CS、3DS,心尖段LS、RS、CS、3DS呈减小趋势LS-BAS、3DS-BAS、LS-MID、RS-MID、CS-MID、3DS-MID、LS-AP、RS-AP、CS-AP、(P<0.05)。②ROC曲线分析示GLS、GCS、GRS、G3DS对不同程度复杂冠心病有一定检测价值,以G3DS及GLS曲线下面积最大。③相关性分析示复杂冠心病组GLS、GCS、GRS、G3DS与冠状动脉SS呈负相关(r=-0.548,-0.366,-0.411,-0.556,P均<0.05)。④重复性检验:3D-STI参数在观察者内及观3DS-AP呈减小趋势(P<0.05)。3.ROC曲线分析:GLS、GCS、GRS、G3DS对不同程度复杂冠心病有一定检测价值,以G3DS及GLS曲线下面积最大。 4.相关性分析:复杂冠心病组GLS、GCS、GRS、G3DS与冠状动脉SS呈负相关(r=-0.548,-0.366,-0.411,-0.556,P均<0.05)。.察者间测量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RT3D-STI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复杂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联合SYNTAX评分在复杂冠心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阐述风疹病毒(R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利用RT-PCR扩增RVE1基因,然后测序,并用DNA STAR软件包绘制系统发生树,以分析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测得RV JR23株E1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包括3株中国株在内的不同时间、地点分离的30株病毒株一起绘制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各株可产生HI抗体和中和抗体区的氨基酸变异情况。(1)总体上RV的核酸、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中国的4株分离株遗传性质差别相对较大,其中379株和BRD株构成了不同于其他29株的基因Ⅱ型,就其遗传来源及生物学性状需进一步研究。(2)JR23株与英、美、日20世纪60年代流行株序列相近,其遗传来源可能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流行株的中国衍生株,但具体的初始流行时间未知。结论 RV的流行有地域的差异,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与时间有关。因为人是RV的惟一宿主,所以人员的流动性,影响了RV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