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挫伤临床疗效。方法:肺挫伤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西医组(28)和中西医结合组(30),西医组按常规给予消肿、抗炎、止痛、止血、防治感染、排除胸腔积液积气以及肺不张时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促进复张等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于治疗第5、10日分别观察临床表现、胸部CT等情况,以评价疗效。结果:在治疗5日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获得较高的总有效率(P〈0.05),在治疗10后获得较高治愈率(P〈0.05)和总有效率(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挫伤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 ,男 ,66岁。因消瘦 ,腹部隆起一年余入院。无石棉粉尘接触史 ,无腹痛 ,便血 ,无消化道梗阻征象。入院查体 :腹部明显隆起 ,无腹壁静脉曲张 ,腹壁稍紧张 ,可扪及巨大肿物。肿物上达剑突 ,下达耻骨联合 ,两侧达腋中线 ,有囊性感 ,表面光滑 ,移动度欠佳 ,无压痛。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腹外侧腋中线处闻及肠鸣音正常 ,其余腹部未闻及肠鸣音。腹部B超 :腹部巨大占位呈多房性混合性以液性为主 ,有完整包膜 ,边界清 ,光点不均。腹部CT示 :腹部混合性肿块 ,囊性有分隔 ,前下方与腹壁界限不清 ,大小约22cm×18cm…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伤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方法回顾138例多发伤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原因、救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复苏经验。结果11例患者休克迅速恶化致死,127例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在较短的时间内(30分钟~4小时不等)提高到60~70mmHg以上,休克复苏成功;伤后1周内16例发生MOF,其中5例死亡,另122例完全脱离生命危险。结论①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失血过多,急性泵功能衰竭,严重呼吸障碍,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等;②针对休克原因的综合性急救复苏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复苏成功率,降低总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体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片制作方法,观察其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potassium channels,BKCa)的特性。方法: 将新鲜分离出的人肠系膜动脉,分离出平滑肌层,经酶解得单个平滑肌细胞。取平滑肌细胞置于含对称性高钾(K+140 mmol/L)浴液中,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其单通道电流,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观察动脉平滑肌细胞三种膜片的制作过程和BKCa的特性。结果: 在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分别形成了细胞贴附式、内面向外式、全细胞记录三种膜片。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急性酶分离的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通道具有钙敏感性:表现为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增加,通道开放事件数目增加;电压依赖性:表现为随着膜电位的增加,通道开放事件数逐渐增加;电导值大:本实验的电导值为198.6±38.09 pS;应用TEA+为50 mmol/L时通道活动完全阻断。结论: 人体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上BKCa通道具有钙敏感性、电压依赖性、大电导、TEA+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已证实,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是一条很重要的感染途径,可导致肠源性感染和肠道内毒素吸收,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肠源性感染已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而中药在防治烧伤后细菌移位领域中的现代化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理应受到广大同行学者的重视,本文结合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机制对其中药防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清开灵分散片佐治儿童手足口病高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手足口病是儿科门、急诊常见传染病,如伴有高热超过3d不退,精神差、肢体抖动、惊跳等,常是重症的表现.本科采用清开灵分散片辅佐常规西医治疗儿童手足口病高热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院前急救的若干问题和解决思路(附642次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宁市院前急救实行120信息中心统一接收呼救,分派就近医院出诊的运作模式。我院服务区域人口约80万,服务半径多在3~6 km以内,少数情况下超过20 km,我院2007年上半年急诊科门诊量为3·8万人次,现以同期院前急救登记本为依据,做总结回顾,以分析当前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1临床资料1·1出诊次数、空车率: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我院急诊科共执行院前急救出诊任务642次,实际急救587人(有时一次出诊救助多人),平均年龄(35·8±9·5)岁,包括男381例,女206例。空车返回71次,为11·06%,其中38次为殴斗或车祸所致轻微伤,伤者不愿就医已离开现场,另22次为到达现场后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愿随车回我院而要求另外医院派车接诊,还有11次明显为恶作剧。1·2呼救原因:587人次有效院前急救任务中,呼救原因前三位是创伤、心脑血管急症、急性中毒,占实际急救总数的74·11%。其它还有腹部内科急症,触电、溺水以及病理分娩等情况,见表1。表1呼救原因呼救原因例数构成比(%)各种创伤220 37·48心脑血管急症112 19·08急性酒精中毒82 13·97有机磷等...  相似文献   
8.
164例急诊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急诊病人的死亡原因,探讨减少急诊病人死亡的可能途径,进一步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笔者对我院2004-2007年共计164例急诊死亡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 2岁,不慎被浓度约为80 0 g/L、温度约2 0 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伤。用清水简单冲洗后,在当地医院输液6 5 0 0ml,伤后5h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脉搏118次/min,呼吸2 3次/min,意识清楚,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除右面部、右头顶、胸、腹等少数区域未烧伤外,其余部位均为Ⅲ度烧伤,双上、下肢及左臀部脂肪稍厚部位出现脂肪暴裂。诊断:Ⅲ度碱烧伤,总面积80 %TBSA。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伤后第1个2 4h输液总量达14 2 5 0ml,尿量12 0ml/h。伤后第4天行切痂植皮术:患者有一血型相同的同卵孪生兄弟,术前全身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及烧伤血清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的影响,探讨烧伤后发生胃肠动力障碍的分子电生理机制。方法用急性酶分离法获取单个健康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采用细胞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分别记录细胞贴附式膜片(电极位于细胞膜外面)和内面向外式膜片(电极位于细胞膜内面)上的电流。引出的电流信号经转换器转换,输入计算机,用离子通道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并测定以下指标:(1)电流幅值(CA);(2)开放概率(PO);(3)开放时间(OT);(4)关闭时间(CT),以检测其特性并鉴定是否为KCa。确定为KCa后,向浴液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 mg/L的LPS,观察LPS对两种膜片方式上KCa的影响。在浴液中分别加入正常血清和烧伤血清,观察血清对KCa的影响。结果在对称性高钾溶液中,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内面向外式膜片上的KCa电导值为(271±7)ps,是高电导的离子通道。随着膜去极化及细胞内Ca~(2+)增加,通道PO增加,该通道可被细胞外低浓度的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 mmol/L)所阻断,而膜内面较高浓度的TEA(40 mmol/L)对该通道无阻断作用,证实为KCa。当Ca~(2+)为0 mol/L时,向浴液中分别加入20、40、60、80、100 mg/L的LPS,两种膜片方式KCa活性随LP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 mg/L以上的LPS对KCa具有明显激活作用,通道PO显著增加(P<0.05或0.01),用不含LPS的浴液灌流后亦不能回转。两种膜片方式下烧伤血清对KCa有激活作用,而正常血清无此作用。结论LPS和烧伤血清可通过激活肠道平滑肌细胞KCa抑制肠道蠕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