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本挖掘的中医学文献主题自动标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言 由于计算机、数据仓库及网格技术的发展,大量数字化科技文献的Internet共享和知识挖掘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文献的编辑包括文摘、标引、关键字的提取等,以减少在文献编辑中人为的不确定性和错误,同时降低人力物力的需求,从而提高文献分类、检索的效率和质量,已经变得异常突出和重要。在中医领域,由于文献资源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理论价值,大量人员从事文献的原始的手工编辑任务。而在实际使用中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英汉对照医学主题词标引树状结构表》、《医学主题词标引》等词库和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收集并整理林慧娟教授多年诊治心系疾病临床处方资料,对林教授辨证诊治心系疾病的常用中药配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林慧娟教授于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系统中的处方数据,筛选后保留10942个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林教授临床处方数据资料进行药物配伍分析。总结林慧娟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林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较多,发现林教授共使用中药397味,并对中药频次进行排序,获得17对主要配伍药对,与林教授临床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高度吻合。结论 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心系疾病得学术经验,为名中医传承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联规则的名老中医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吴荣    王阶  周雪忠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7):1786-1788
目的:分析、挖掘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探索名医经验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7位名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典型医案115例,建立名医冠心病诊疗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名医医治疗冠心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175种中药中,活血药、化痰药及补虚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瓜蒌薤白类方、活血通脉剂及生脉散等是名医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药,三者之间的配合应用构成了名医用药的一般规律。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名医治疗冠心病药对、药组反应了名医治疗冠心病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SNOMED CT是一部以逻辑化概念定义为核心,内容涵盖了现代西医学临床术语和与卫生保健相关的非医学专有术语的标准化术语集,概念分类与基于语义的属性关系建立是SNOMED CT实现标准化的两种重要工作方法.其中概念分类不仅明确设定了术语标准化工作的范围,还实现了对医学知识体系的纵向切割,指定了每一个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纵向坐标,为横向语义关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概念分类是SNOMED术语标准化的起始性工作.SNOMED CT依据特定的概念分类理论建立起顶级概念分类框架,并于顶级分类下逐层设立亚类形成了树状概念层级体系,收纳了数十万条概念.以2007年版SNOMED CT的19个顶级概念分类为对象,介绍了每一个顶级分类的含义及功用,为学习借鉴SNOMED CT标准化工作方法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科学院姚乃礼教授善治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杂症,对内科疾病多从肝脾失调辨证,善用调和肝脾法,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知识本体与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余年,各行业在领域知识获取与表达、数据存储、信息传递等工作中,对“知识本体”的研究渐成热点。在医学领域,“系统化临床医学术语集”(SNOMEDCT)是成功利用知识本体研究成果的范例。依据现代医学理论指导,SNOMEDCT将海量的临床医学术语进行了较合理的概念分类,构建了概念间的语义关连,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电子病历书写、医学信息传递与标准化管理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文章在回顾知识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医学本体论为指导、以现有医学知识本体构建经验为参照,开展中医临床术语规范化工作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遣药组方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北京市2家医院中医生治疗ACS患者的遣药组方特点,探索ACS的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系统,实时采集患者信息,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治疗用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果:患者主诉依次是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喘憋。舌诊多见黯红、淡黯、紫黯、腻苔、白苔。脉诊多见弦滑、弦、滑、弦细。治疗常在西医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中成药,挖掘出了黄芪、丹参、半夏、炙甘草、茯苓等7种遣药组方规律。结论:ACS患者西医治疗基本能够按照指南执行,中医常随症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遣药组方。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辨证是医生对病人的症状、体征及理化特征等进行理解和判断的主观思辨过程。医生对疾病证候特征把握的准确度不仅与其知识结构、经验多寡有关,还与其对疾病"症"的信息获取能力的高低有关,由此导致不同医生对同一患病个体的"证"的判断出现差异,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最终直接影响了疗效的可靠性。为减少这种因判断和理解产生的偏倚,本文基于"症状"具有客观性这一基本事实,以中医临床论治为目标,分析并阐述以"病人"的"症"为依据的2型糖尿病人群分类原理及临床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症"是疾病诊断和证候判断的依据.对疾病、证候的诊断性评价及结局评价都离不开对"症"的考察.分析"症"及其分类在辨证论治、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对疾病临床评价指标遴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建立包括"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